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创建 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

西安市商务局   2022-09-07 18:16

核心提示:建设一批国际商圈、特色街区和商业综合体,打造引领潮流的时尚购物之都。

西安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创建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西安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创建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已经市政府2022年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西安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2022年8月29日

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创建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商消费函〔2021〕344号)《商务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总体方案〉的通知》(商消费函〔2021〕395号)《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实施方案》(市政发〔2019〕20号),以及西安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要求,现就加快培育创建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第一章 创建目标

培育“三都四城”城市品牌。发挥西安优势,彰显西安特色,擦亮国际消费城市名片,增强城市服务消费实力。加快建设彰显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之都”、引领潮流风尚的“时尚购物之都”、传古承今的“国际美食之都”,逐步建成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旅游名城、国际教育名城、国际会展名城”和“世界赛事名城”。通过构建面向国内外的消费资源聚集地、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打造引领消费潮流的新高地、积极营造适应国际化的消费环境、完善自由便利的国际消费政策体系、联动形成区域消费发展新格局等重点工作的贯穿实施,推动城市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政策引领度显著提升。

推动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力争到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00亿元,旅游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到“十四五”期末,消费市场总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加速集聚国内外优质消费资源,品牌首店、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数量保持西部前列。大幅提升城市商业时尚度,成为高端品牌西北首发地、国潮品牌西部策源地、文创品牌全国集聚地。商业新业态创新驱动作用更加显现,构建形成适应城市发展战略要求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开放型经济发展大通道、大平台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二章 重点任务

一、建设历史文化之都

依托西安千年历史积淀,建设中华文明根脉城市,担当起“世界看中国”窗口城市职能,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之都,拓展国际文化消费市场。重点实施“3(中华文明根脉溯源主题线路)+4(城市文化IP)+10(文化展示区)+3(对外文化交流)”工程,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牵头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委宣传部)

(一)加大中华文明根脉城市宣传力度

加大西安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的宣传力度,追溯西安历史文化轨迹,以“历史文化+旅游消费”为导向,向国内外展示中华文明魅力,重点打造“探源中华文明根脉”主题线路,谱写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西安模式”新篇章。(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文物局)

(二)建设历史文化城市品牌

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利用独特的深厚人文积淀,注重宣传、转化、融合,发挥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培育建设四大城市文化IP,进一步擦亮西安历史文化金名片。(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文物局)

(三)打造历史文化展示区

通过文化赋能,使资源的文化脉络更加清晰,文化基因绵延,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有机融合,打造出十大主题文化展示区。(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文物局、市发改委、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新城区政府、碑林区政府、莲湖区政府、雁塔区政府、未央区政府、临潼区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曲江新区管委会)

(四)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

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为目的,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国际开放平台,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世界城地组织成员文化交流合作,定期开展文化交流、艺术展演、联合考古和文物互展等活动。积极主办国际文化论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办好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和丝路国际艺术节、电影节和音乐节,拓展文化交流渠道,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文旅合作交流。(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办、市商务局)

二、建设时尚购物之都

以商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对标国际一流消费城市,推动零售商业国际化、智慧化、特色化、时尚化、休闲化发展,建设一批国际商圈、特色街区和商业综合体,打造引领潮流的时尚购物之都。重点通过“树标杆强引领、引国际培主体、聚品牌优结构、策活动激活力、补短板提产能”等措施落实。(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一)打造时尚购物引领地标

着力挖掘时尚产业消费空间,进一步优化现有时尚消费空间业态,挖掘新型时尚消费空间,打造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时尚消费“圈、带、街、点”,塑造多层级国际时尚购物地标。(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区县人民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二)引进时尚购物市场主体

积极引进国际化高能级主体和国际品牌总部落户西安,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本土跨国商业企业集团。引进具有全球标识度的供应商、具有链接国内国际市场能力的专业机构。(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投资局,各区县人民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三)聚集时尚购物知名品牌

聚集吸引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入驻,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新矩阵。重点引进国际国内奢饰品牌旗舰店、集合店、免税店。支持百货店升级店面和业态拓展,对已有奥特莱斯进行品牌升级优化。(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投资局,各区县人民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四)策划时尚主题文化活动

通过策划举办国际时尚活动,提升全球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使西安成为西部地区引领国际时尚的风向标。(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各区县人民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五)引领夜间消费新风尚

依托商圈、景区、街区特色资源优势,以时尚购物、特色餐饮、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民宿体验为主题,充分释放夜间消费潜力,高起点培育建设一批富有西安特色的夜间消费示范商圈、街区,提升夜间经济繁荣度、活跃度。加强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服务保障,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体育局、市城管局,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六)培育数字消费新业态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新零售、在线消费、无接触配送、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共享出行等新业态。创建智慧商圈、智慧商店,重点打造一批数字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数字消费新业态示范项目或示范店。(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交通局)

三、建设国际美食之都

发挥餐饮业对国际消费城市的承载作用,大力发展西安地域特色美食和天南海北菜系的多元化餐饮业,扩大“舌尖上的西安”全球美誉度和影响力,打造传古承今的国际美食之都。重点通过“集结国际美食资源、培育招引中华老字号、弘扬陕菜美食文化、擦亮西安特色美食品牌”等措施落实。(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一)打造国际美食地标

依托城市有机更新,打造8个代表西安形象和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符合国际化要求的餐饮集聚区,提升美食街区品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新城区政府、碑林区政府、莲湖区政府、雁塔区政府、灞桥区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经开区管委会、曲江新区管委会)

(二)积极引育国际美食品牌

加大对餐饮“老字号”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培育本土美食品牌,支持组建大型餐饮企业集团,支持陕菜品牌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餐饮市场。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内外老字号企业和国际美食品牌企业入驻,将西安打造成为国际餐饮品牌聚集高地及中华美食体验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区县人民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三)大力发展国际美食产业

谋划建设西安美食产业园,推动成立预制菜产业联盟,整合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原辅料供应、食材加工、包装打造、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等关联企业入驻园区,着力形成上下游联动、产供销一体的产业体系,发挥产业聚集效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区县人民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四)精心举办国际美食节会

深度策划美食节会品牌,重点组织美食展销、陕菜展示、美食交流、美食评选等美食文化交流活动。依托老字号企业积极设立一批陕菜海外推广中心,扩大西安美食整体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五)提升优化国际美食能级

全方位提升优化国际美食能级,以美食作为载体传递西安城市的好客、友好、包容、开放、进取的国际形象,助力西安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

四、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名城

按照“以旅带商、文商共融、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大幅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丰富性、体验性、时尚性、愉悦性。通过消费赋能和业态创新,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和提速升级,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将西安打造为名扬世界的国际旅游名城。重点通过“构建国际旅游发展格局、壮大国际旅游市场主体、打造国际旅游特色品牌、丰富国际旅游产品供给、积极拓展文创消费”等措施落实。(牵头单位:市文化旅游局)

(一)构建国际旅游发展格局

精准凝练区域发展主题,彰显发展特色,构建国际旅游“一核两廊八板块”发展布局,形成一体化、网络化的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布局,构架西安国际旅游发展新格局。(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新城区政府、碑林区政府、莲湖区政府、灞桥区政府、阎良区政府、临潼区政府、长安区政府、高陵区政府、鄠邑区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曲江新区管委会、航空基地管委会、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二)壮大国际旅游市场主体

依托西安旅游发展资源,招引国际旅游一流企业。发挥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平台作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在文化旅游领域的交流合作,扩大西安国际影响力。培育扶持西安本土旅游企业,走出西安迈向国际。并通过引进国际文旅规划企业、“一带一路”国际机构、旅游国际培训机构以及国际高端酒店等优质资源,不断壮大西安国际旅游主体。(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委外办、市投资局,各区县人民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三)打造国际旅游特色品牌

立足西安城市特色,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旅游品牌。重点打造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节庆文化、赛会文化、演艺文化、时尚文化、餐饮文化等八大国际旅游品牌。深挖“秦兵马俑”、“西安城墙”、“世界古都”、“丝路起点”等世界级文化标识内涵,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四)丰富国际旅游产品供给

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国际新兴旅游项目;突出文化赋能,推进高品质景区(度假区)创建,促进景区从传统观光型向复合功能型转型升级;推进高品质特色酒店建设,在西咸新区、曲江新区、高新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等重点区域,建设一批兼具地域特色和国际风范的高品质酒店。(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五)积极拓展文创消费

依托西安高等院校艺术类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基础,以传媒影视业、创意设计业、现代时尚业、音乐艺术业、文体旅游业、信息服务业、会展广告业、电竞产业为重点,打造附加值高、原创性强、成长性好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增强创意和商业发展的联动,大力拓展国际文创消费市场。充分利用文博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研发设计具有鲜明西安特色的文创系列产品。(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局、市文物局、市商务局)

五、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名城

充分发挥西安高等教育优势,加快培育孵化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品牌,打造享誉全球的国际教育名城。重点通过“培育壮大国际教育发展主体、举办国际教育交流活动、提升国际教育服务能级”等措施落实。(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一)培育壮大国际教育发展主体

探索实施“一带一路”招才引智计划,发挥西安市“一带一路”外国留学生奖学金作用,打造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学生的教育培训基地。(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外办)

(二)举办国际教育交流活动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教育活动,主动对接国际留学协会及高等院校,联合组织举办国际青年沙龙、国际留学咨询周、国际学术大讲堂等,支持市属高校对外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探索“一带一路”境外办学和援外培训模式,积极在沿线国家(地区)开展境外办学和联合办学,宣传中国文化教育的魅力,设立孔子学院、外籍学院培训班等。(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外办)

(三)提升国际教育服务能级

主动加强同国内外教育先进城市的互鉴、互容、互通,进一步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建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一流教育城市。(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六、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会展名城

借力“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发挥国家中心城市职能,加快发展集展览、会议、赛事、节庆、演艺于一体的大会展业,将会展业打造成西安现代服务业的新引擎。积极发挥会展活动对拉动经济和吸引国内外知名机构落户的积极作用,强化和消费的有机联动,扩大会展消费市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会展名城。(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一)打造国际会展产业聚集区

重点打造五大会展产业聚集区:浐灞生态区为综合性会展聚集区、空港新城为临空产业会展聚集区、国际港务区为文体电商产业会展聚集区、高新区为高新技术产业会展聚集区、曲江新区为文旅产业会展聚集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西咸新区管委会、曲江新区管委会、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二)招引国内外优质会展资源

积极引进全球性、区域性国内外知名会展组织、会展企业来西安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努力争取国内优质会展项目和会展企业落户西安。支持企业前往国内其他省市办展、赴境外办展。支持企业以收购、重组、参股等合作方式,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展览集团,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博览事务中心、市投资局、市贸促会,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三)做大丝路会展品牌

鼓励欧亚经济论坛创新办会办展模式,提升会展的国际投资合作与贸易交流功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展机构的联系,争取承办国家重大主场外交和国际大型展会。培育一批本土品牌展会成为国家级展会,加快会展业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步伐。(责任单位:市博览事务中心、市委外办、市贸促会、市商务局)

(四)提升会展场馆质量

加快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周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力将浐灞生态区打造成西安会展业发展核心区。加快西安临空会展中心投入运营,发展中高端临空会展经济。推进曲江文化艺术博览中心及都市会展会议中心建设,发展文旅会展经济。(责任单位:市商务局,西咸新区管委会、曲江新区管委会、浐灞生态区管委会)

七、建设世界赛事名城

持续放大十四运会效应,积极拓展体育消费市场,以体育赛事活动为主线,努力推进西安世界赛事名城建设。重点通过“加快赛事载体建设、丰富精品赛事供给、提升赛事消费能级 ”等措施落实。(牵头单位:市体育局)

(一)加快赛事载体建设

积极做好西安奥体中心等十四运会场馆的赛后运营管理工作,鼓励传统大型体育场馆向体育消费中心转型。加快实施“一带一路”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暨国家综合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二)丰富精品赛事供给

完善体育赛事体系,积极承办国家级体育赛事,做优西安马拉松、西安城墙马拉松和“一带一路”精品赛事。鼓励各区县、开发区广泛开展“一区县一品牌”活动,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三)提升赛事消费能级

支持体育互联网业态发展,研发运营“西安体育大管家”服务平台,实现对全市体育资源的整合分类、精准实施管理,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育服务模式。推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体育旅游精品项目、青少年体育培训等产业新业态,丰富体育消费供给,带动体育消费。(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文化旅游局,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八、打造国际化便利化消费环境

(一)提升城市消费环境

提升商品和服务的市场监管能力、效率和精准度,打造质量强市、品质西安。在重要商品领域构建起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产品供应链全程可追溯、可监管。深入实施商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披露和跨行业、跨部门联合惩戒力度,形成守承诺、重诚信的浓厚商业氛围。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安全诚信的消费市场环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二)完善消费政策制度

加大夜间消费保障力度,优化活动审批流程,完善夜间交通线路,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优化商品进口机制。支持进口跨境电商发展,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加大海外直接采购,增加高质量商品进口。加快推进市内免税店建设,吸引境外消费回流。用好144小时内过境免签城市待遇政策,完善免税购物和离境退税制度。依托口岸资源,建设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配送中心和交易中心。着力在政策体系及发展载体建设方面加大探索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政策及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关中海关、市税务局)

(三)推动区域联动发展

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作用,加强和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北五省和川渝都市圈等不同层级的消费交流互鉴,建立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电子商务、品牌拓展等领域的产业协作体系,促进西安与关中平原城市群以及西北、西南周边城市实现融合和互动发展,推动形成区域消费联动发展新格局。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以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

(四)坚持绿色消费引领

以绿色发展为主线,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绿色消费,推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大力推广绿色有机食品、农产品,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引导电商企业、快递企业优先选购使用获得绿色认证的快递包装产品,推广应用可循环配送箱等快递包装新产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配送模式。(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第三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有效发挥西安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积极作用,建立月度报告、季度点评、年度总结和综合考评的推进机制。国际消费聚集的“钟楼•大南门”和“小寨•大雁塔”商圈、大唐不夜城等所在地的碑林、莲湖、雁塔、曲江新区建立相应的推进机构,制定落实措施,积极创建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区。

(二)加强督导落实。加强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的考核督导,“三都四城”七项重点任务的牵头单位要会同责任单位,结合各自职责制定行动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举措,积极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有效落地实施。各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任务牵头单位安排,全面认领任务,各责任单位之间既要分工负责,又要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负责、高效运作的工作格局。

(三)推进体制改革。聚焦制约和影响消费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降低行业门槛,在健康医疗、教育文化、国际会展等新兴消费领域,最大化降低市场准入和审批限制。创新消费监测评价制度,密切跟踪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载体发展动态,探索建立与国际消费中心相适应的消费统计监测体系,全面反映商品消费、服务消费、网络消费、商圈消费等情况,提高对消费发展趋势的预测研判能力和服务经济发展能力。

(四)建立标准体系。大力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积极开展相关领域认证、评价工作,推动西安消费品牌建设。加大在商贸、文旅、健康、物流等服务领域的服务达标、管理提升、经营规范、示范创建、顾客满意度测评工作,推动建立服务质量自我评估和行业评优比差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消费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加强监测结果反馈和改进跟踪机制建设。完善服务业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强化服务质量问题协同处理机制。

(五)优化消费设施。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进一步吸引社会投资,加快推进城市现代流通、智慧城市、服务消费等短板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社会领域产业企业专项债券等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教育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六)创新宣传推广。健全城市对外宣传推广机制,与国内外主流媒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利用线上线下媒体平台全方位推介西安,全面宣传西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和工作成效。开展富含西安元素和中华文化的主题活动,提升城市国际美誉度。支持第三方权威机构在西安发布国际消费城市相关报告,提升西安在国际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七)强化人才支撑。积极培育国际型消费服务职业人才,重点培育国际化、复合型的商业运营、供应链管理、时尚设计、消费服务等领域专业人才,开展多层次的服务技能和服务礼仪培训。加大复合型创新型商业人才引进培育力度,重点引进紧缺的电商、新零售、老字号等领域以及时尚运营职业经理人。

附件: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创建重点项目(任务)

附件: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创建重点项目(任务)

原文链接:http://xasswj.xa.gov.cn/zwgk/zcwj/bmwj/63243d64f8fd1c4c21197b74.html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西安市商务局,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