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王”全食超市入局小店业态

零售圈   2024-03-12 10:08

核心提示:该店型占地面积约650㎡到1300㎡不等,为全食超市标准店面四分之一到一半左右,多集中于人口稠密的城市区域。

​来源 | 零售圈(ID:retailsphere)

《零售圈》获悉,近日,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将开设城市型小门店业态,其名称为“全食超市每日商店 Whole Foods Market Daily Shop”。

小门店、大探索

全食超市开设城市型小店业态

《零售圈》了解到,每日商店首店位于纽约市曼哈顿上东区第三大道1175号,预计将于2024年开业,旨在为城市社区顾客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购物体验。该店型占地面积约650㎡到1300㎡不等,为全食超市标准店面四分之一到一半左右,多集中于人口稠密的城市区域。未来,全食超市计划将这一形式推广到全国其他城市。

尽管每日商店规模较小,但其为用户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商品选择,包括新鲜时令农产品、肉类和海鲜、面包和三明治、当地特色产品以及多种预制食品等等,同时还包括全食超市自有品牌365等。

此外,预计今年开业的门店将是全食超市在曼哈顿第一家提供Juice & Java的门店,将为用户提供咖啡、茶、鲜榨果汁、冰沙及各种甜点等产品。

《零售圈》注意到,每日商店引入“Amazon One掌上支付服务”,可用于自助结账等。去年7月,亚马逊曾表示已将该项服务引入全食超市200余家门店,并计划在2023年年底前在美国所有全食超市(500多家)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全食超市第一次探索小型门店业态,早在2019年,其就在纽约切尔西社区试行了“每日商店 Daily Shop”的概念,当时门店面积约在230平方米左右。

不过,受疫情影响,这一计划暂时搁浅,如今,随着行业复苏及用户需求回暖,全食在此前试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全新的每日商店业态,且这一业态不会取代传统门店形式。

可以看到,每日商店作为全食超市扩张战略的一部分,既拥有全食在有机生鲜产品层面构建的强劲供应链优势,另一方面又依托于近场化、便利化选址,覆盖至更多消费客群。

未来,全食超市还将在新门店形式中,根据城市的生活方式及用户的快节奏需求,定制化打造每一平方空间。

​小型生鲜门店业态是否可行?

在美国零售业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就是“穷人去沃尔玛、富人去全食超市”。即便是价格高出普通超市40%以上,但全食超市每周依然有800万消费者光顾全食超市,其年销售额超百亿美元。

换句话说,生鲜赛道聚焦的是一群极具消费能力、更注重生活品质的客户群,且这种需求是刚需、高频的。那么,如何将这种需求满足的更加彻底,更加多元化?城市小店业态成为了全食找到的新解法。

《零售圈》注意到,全食每日商店纳入了部分操作便捷的预制食品,以满足更多白领用户及老龄客户群体。可以看到,这已经是众多零售商试点的必备举措。在此前《7-ELEVEn新型生鲜概念便利店“SIP商店”营业》一文中,《零售圈》曾提到,“SIP商店”创新店型相较普通门店,将冷冻类SKU由80种扩充至263种,只为满足用户消费升级需求。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亚洲国家还是欧美国家,老龄化、少子化等趋势避无可避,且随着职业女性人口的加速增长,能否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成为了考量生鲜业态的重要标准。

不过,和“SIP商店”面积更大有所不同,每日商店则是将门店面积缩小,《零售圈》认为,这或许与当地租金成本有一定关系。

众所周知,全食超市构建的优势在于一直坚持有机食品标准,及通过建立自有商品基地打造较高供应链话语权等,但用户结构及市场需求日新月异,停在以往的荣誉簿上不是一个好的解决之道。

作为全食打造的离消费者更近的线下触点,每日商店更多承载的是补充全渠道业态、深入社区等作用,目的是为了让全食甚至是亚马逊能够有机会更高频、更近场、更深入地与用户进行互动。

未来,全食或许希望根据每日商店消费者需求不断迭代自身服务能力、升级生鲜供应链甚至是借助亚马逊电商基因赋能,更快速响应新的市场变化,最终形成一个更具生机的循环系统。

加入亚马逊电商基因

全食超市如今面貌几何?

全食超市前身为SaferWay,其创始人约翰·麦基是一名素食主义者,对食物要求极为严苛。1978年,从大学退学后的约翰·麦基开设了第一家小型健康食品店,专门售卖当地生鲜食品,取名“Safer Way Natural Foods”。

然而,由于不售卖含糖、咖啡因、酒精和肉类等食物,SaferWay半年就亏损了一半成本。随后,约翰·麦基决定不再重塑市场,而是扩大销售类目,但依然聚焦于不含防腐剂、人工色素的健康有机食品。

天然、健康等标签恰恰吸引了当时想要“吃好”的消费客群,基于此,升级后的全食开始了扩张步伐。先是收购Bluebonnet天然食品店,并将之转变整合为全食超市,后扩张到休斯敦、新奥尔良、加利福尼亚等地区,收购了Wellspring Grocery、Bread of Life、Fresh Fields Markets等多家天然食品连锁店。

1990年,全食开发了主打高质量有机产品的自有品牌“Whole Foods”,并在1992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此后,全食借助资本的力量加速前行,直至为全球最大的有机商品连锁超市。

2017年,全食超市被亚马逊以137亿美元高价收购,这是亚马逊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交易,也是其拓展线下业务迈出的重要一步,旨在弥补在生鲜和有机零售方面的短板。

当时,二者的携手被看做是零售业中的一次“世纪联姻”,也让众人重新开始审视生鲜赛道的高增长潜能。但事实上,在被亚马逊收购之前,全食已经面临诸多压力。

随着生鲜赛道规模不断扩大,入局者越来越多,更具价格竞争力和更庞大的门店数量对全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收购之前的一年时间内,全食同店销售额下滑2.5%,2017年第一季度更是关闭九家门店,并下调全球营收预期。

那么,对于主打价格亲民的电商巨头亚马逊而言,为何要收购与其截然相反、走高端路线的全食超市呢?《零售圈》认为,全食超市门店多分布在富裕城市,且其用户价值位居超市业态之首,亚马逊可借助前者庞大的线下门店,及强劲的生鲜零售优势,全面落地销售、交付、退货和服务全流程,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被亚马逊收购的7年后,如今的全食超市在保持独立运营的基础上加速扩张,截至目前已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拥有530多家门店,用户群达到1.7亿人,且有75多家门店正在筹备中。

在门店数量加速扩张基础上,全食超市还成为了亚马逊的线下退货和提货点,消费者可以直接在门店退掉网购商品。同时,亚马逊Prime会员可以在全食超市享受全场九折以及额外的特别折扣。

除此之外,全食超市融入亚马逊多项新技术,以提升消费体验,例如Amazon GO无收银支付及上述提到的Amazon One掌上支付服务等等。借助于亚马逊基因,全食超市在疫情期间电商业务取得高效增长,得益于前者配送网络,已有60多个城市的全食超市推出Prime Now会员“两小时送到家”服务。

在《零售圈》看来,加入亚马逊电商基因的全食超市或许更多是技术层面的提升,在业态扩充及升级层面的探索相应较少,如今布局全新城市型小店业态算是近年来迈出的一大步。很显然,现在的全食超市希望走进更多消费群体的生活之中。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零售圈,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