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雪梅
关店风波后,大润发再度传出要被出售。
3月15日,有媒体报道,中粮集团要斥资百亿收购大润发,其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粮副总裁李江已经加入大润发的钉钉。报道中进一步提及,大润发目前正在裁员。
对此,大润发方面回应时代财经称:假的,大润发将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造谣者责任的权利。
不过,一位大润发在职员工向时代财经透露,在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钉钉系统中,全国总部板块确实有叫李江的联系人,不过时代财经在中粮集团的官网披露的管理团队中,未发现名叫李江的高管。公告报道中,也未有与中粮集团相关的李江其人。
此外,时代财经从数个大润发员工处了解到,目前内部确实存在裁员动作。
中粮需要一个“大润发”
“阿里巴巴出售大润发的可能性很大,只是缺乏合适买家。”
资深零售专家王国平对时代财经表示,阿里此前收购大润发是因其在国内是标杆性超市,阿里包括支付体系在内等各方面资源都需要线下实体来承接转化,且此前商超渠道较为强势。
而当下阿里巴巴似乎意图抽身传统零售业务。今年2月7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提及,传统实体零售业务不是阿里的核心业务,“对这类业务进行退出也是合理的做法,但这需要时间,根据市场情况慢慢来实现。”
此外,目前超市企业处于较低的估值区间,截至3月15日收盘,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06808.HK)总市值约124亿港元,较2020年内盘中高点跌去超700亿港元。
尽管大润发方面辟谣卖身消息,但中粮集团确实需要一家线下超市来弥补渠道上的“缺失”。
中粮集团成立于1949年,为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以农粮为核心主业,聚焦粮、油、糖、棉、肉、乳等品类,其也是大豆、小麦、玉米、食糖等农产品进出口的主渠道。
王国平指出,理论上而言,中粮集团收购大润发是有可行性的,“中粮在制造端、农产品上游端比较强势,但是一直缺乏终端渠道,虽然它资产、品牌很多,但除了蒙牛、福临门等盈利能力较强,其他品牌的议价能力不足,在跟超市的谈判中处于弱势,收购一个渠道,可以给自己的产品提供更好的展示面。”
他表示,中粮集团可以借助超市整合上下游整个链条,把现在最薄弱的渠道环节补上,但是否会收购无法确定。
母公司员工逐年减少
今年以来,高鑫零售屡传卖身,而其关店动作也使此类传言甚嚣尘上。
2月19日,瑞银的一份研报称,阿里可能出售其在高鑫零售的股份,或将加速高鑫零售业务调整,包括关闭亏损店铺等。彼时,高鑫零售方面对时代财经回应,公司一切都在正常的运转当中,大润发闭店属于正常的经营调整,“部分改造为2.0门店和M会员商店,部分出于物业到期等原因。”
不过,时代财经从数位员工处了解到,大润发目前确实存在人员调整的动作。
陈琪于2020年入职大润发,她告诉时代财经,大润发无论是总部还是地方门店都有人员变动的现象,“我所在的门店在华中区属于业绩较好的,所以裁员从2月底开始,有些门店1月就开始了。其实去年10月就有裁员消息传出,那时候约谈了一些人,没有裁员动作,但一些员工被调岗。”
王文则是于2021年以管培生身份入职大润发,一直在生鲜部门工作,但去年下半年他被调职到其他部门。今年2月,他所在的部门开始裁员,“我们进来的时间短,赔偿N+1,工作年限长的还要再谈。”
而针对员工爆料的裁员情况,大润发方面回应没有收到相关信息。
据高鑫零售历年财报披露,截至2021年3月31日、2022年3月31日及2023年3月31日,该集团拥有员工123449名、122010名和107785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琪、王文为化名)
目前高鑫零售对于阿里来说还不算“烫手山芋”,只是缺乏合适的退出通道,而且现在高鑫零售股价偏低,出手并不一定是合适的时机。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以每股A股人民币8.44元的换股价格行使尚未交换可交换债券项下的换股权,以从红星美凯龙控股获得额外217,633,649股A股。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不管最终他俩谁能控股红星美凯龙,想要穿越周期也要看能否做到整合现有产业资源,重构行业供应链,线上线下强强整合。
回顾过去几年商超行业的改革历程,可以看到大多数商超在改革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试探性”的态度,很少有彻底的、有远见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