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餐饮,批量赴港,批量离港

餐饮O2O   2024-07-06 08:02

核心提示:2023年,众多品牌纷纷选择南下,在香港开设首店。2024年,众多品牌选择离开香港。

作者 | 小贝 出品 |餐饮O2O

​2023年,众多品牌纷纷选择南下,在香港开设首店。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有42家餐饮品牌在香港开设了首家门店。其中不乏蜜雪冰城、农耕记、杨国福麻辣烫、太二酸菜鱼、木屋烧烤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

随着内地品牌在香港扎根的增多,仅光旺角地铁站周边500米范围内,就聚集了茶救星球、LINLEE手打柠檬茶、茉酸奶等十余家内地品牌。

然而,时过一年,部分内地餐饮品牌在香港市场遭遇了挑战。有的续约未完便提前撤店;有的被曝欠租,店铺被围挡重新招租;更有甚者,仅在香港经营数月便匆匆离场,令人唏嘘不已。

01

批量赴港,批量离港

2023年,餐饮品牌赴港热潮可谓疯狂。据《点知香港》报道,自去年年中以来,至少42个内地餐饮品牌进驻香港,分店总数激增至106家。

在这股热潮中,柠檬茶与川菜两大品类尤为突出,柠檬茶店达30家,川菜馆有17家。此外,“中餐”也表现强劲,包括沙县小吃、三津汤包等中式快餐。

火锅与冒菜品牌也积极开设门店,如杨国福麻辣烫、呷哺呷哺、探鱼等。

面对“后浪”们的跑马圈地,部分早在港扎根的内地连锁品牌也加快了在港分店的步伐。例如喜茶,在铜锣湾时代广场、K11 Art Mall两地开店后,2023年又相继在荃新天地、旺角新城、MOKO新世纪广场开设了3家门店。这些餐饮品牌扎堆进军香港的目的很明显:

一是趁着香港门店租金下跌之际,提前争夺有利铺位。据中原地产数据,2023年12月,香港商铺租赁市场成交约292宗,总金额约3135万港元,较上月下跌约19.5%。

二是香港作为亚洲重要港口城市,被视为进军海外市场的跳板。餐饮品牌借此提前占据地理优势,为日后拓展亚洲市场奠定基础。

但是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时过一年,一大批内地餐饮品牌在香港市场遭遇了滑铁卢:

有的品牌,续约3年,开业4个月就撤店了。主打湘西泡菜品牌的“萝卜向南”去年12月以每月25元的租金租下了旺角登打士街的一家店铺,并成功续租三年。该店铺于今年2月正式开业,但近日网上流传的照片显示,店铺门头上已贴上了来自食物环境卫生署和地产代理监管局的告示,明显表明门店已停止营业。

此消息引起了不少粉丝的叹息,纷纷留言表示惋惜:“好可惜呀!怎么关门了?它家的泡菜挺好吃的!”值得注意的是,“萝卜向南”进驻旺角仅四个月便黯然退场

有的品牌,租约未完,就已提前结业。如主打柠檬茶的“柠蒙蒙”,去年6月就租下了旺角弥敦道578至580号恒隆大厦地下6铺。目前,该门店于6月初就贴上了“旺铺转让”的告示。

另外,还有广州小食店“咕噜丸子屋”,去年9月入驻的油麻地,但现已结业。其铺位也早在4月份被房东重新放租了。

有的品牌,从炸鸡改卖“牛肉面”。如德克斯在香港北角开设首家分店后,随即在湾仔轩尼诗道再添新店。然而,年初时,湾仔分店已悄然更名为“五指间兰州牛肉面”。

有的品牌,被爆欠租,店铺重租。内地知名烤肉店“西塔老太太”去年9月正式开业,短短数月后,便传出欠租问题。目前,该品牌已撤离原址,门店正在重新招租。

02

客群分流,租金翻倍

香港市场并非一片大好

大多内地品牌赴港,本来是带着一腔热情,准备在香港市场大展一番宏图,可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刚进入香港市场,就开始 “ 水土不服 ” ,最终不得不撤店。其实,香港能从昔日的消费热土变成许多内地餐饮的 “ 牧场 ” ,究其原因无法二种:

1.游客减少,消费大不如前,香港被深圳“分流”

香港,这个昔日辉煌的国际旅游胜地,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它凭借“购物天堂”与“美食之都”的美誉,吸引了全球游客蜂拥而至,年接待量曾高达九千万人次。然而,时过境迁,香港旅游业现已陷入低谷,游客数量骤减,昔日繁华不再。

香港旅游发展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内地访港旅客数量锐减至约2700万人次,与2018年相比近乎腰斩,凸显了旅游业的严峻态势。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深圳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香港居民“北上”消费,全年香港居民前往内地的人次高达5300万,远超内地访港旅客数量,这一现象历史罕见。

此趋势对香港本地消费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香港居民消费热情的减退及内地游客的减少,商业区客流量急剧下滑。昔日熙熙攘攘的SASA、卓悦等老牌百货,如今顾客稀少,部分甚至通过变卖物业以求生存。餐饮行业亦未能幸免,比如2023年平安夜当天,香港餐饮销售总额同比下降了超过一成。

在此背景下,留港消费群体愈发有限,消费能力也大不如前。加之深圳餐饮市场的进一步分流,香港餐饮品牌面临双重打击。尽管香港已重新开放,但本地人的消费频次并未显著提升,反而更倾向于前往内地消费,这进一步加剧了香港餐饮业的困境。

2、成倍的租金,高额的人工,又击退了一批餐饮人

尽管香港租金有所回落,但与内陆店铺相比仍显高昂。例如,“柠濛濛手打香水柠檬茶”在社交媒体上坦言,内陆与香港的租金差距悬殊,香港租金高出内地5至20倍。

考虑到餐饮牌照注册费、水电杂费等额外开支,开设一家柠茶店的总成本竟高达3000万港币。采用“三按一付”的付款方式,更令许多人望而却步。

此外,内陆餐饮人在香港还需承受房东紧迫的催租压力。为缓解疫情对商业租户的冲击,香港曾于2022年实施为期三个月的“暂缓追租”措施。

然而,禁令解除后,却引发了强烈的催租潮,同年八月,多达8000家餐饮业者被追讨累积的租金欠款。其中,大型餐厅面临的追租压力尤为沉重,相较于小型酒吧更甚。

即便餐饮人能够抵御租金的重压,高昂的人工成本也是另一大挑战。以霸王别姬为例,其香港门店要求员工接受岗前培训,期间工资即达1.45万港元,而奶茶店长的月薪更是高达1.8万至2.5万港元。

面对如此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许多资金链本不充裕的餐饮品牌只能无奈退出。上述这些品牌之所以提前离场,往往是因为对香港市场的投资规模缺乏清晰认知,准备资金不足,最终难以支撑店面运营,只能遗憾撤场。

03

有的香港碰壁,有的风生水起

打动港人的武器依旧是性价比

当然,香港市场与内陆市场有诸多相似之处:一方面,消费市场本身表现低迷;另一方面,原料、人工及租金成本持续高企,加之餐饮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在这种环境下,部分品牌因各种原因黯然离场,但也有一些品牌逆流而上,生意异常火爆。

以蜜雪冰城为例,其在旺角开设的首家门店便吸引了众多粉丝,场面极为火爆;随后,港岛区的第二家门店开业也再次受到热烈追捧。

再如农耕记湖南土菜,自去年9月正式进入香港市场以来,已在佐敦、黄埔、黄大仙及北角等地开设分店,每到用餐时段,各门店前均大排长龙。

实际上,国内品牌能在香港成功立足的关键在于两点:性价比与服务。

首先,性价比是香港人消费时极为看重的因素。如蜜雪冰城的招牌冰淇淋在香港仅售5港币,双拼奶茶16港币,冰鲜柠水9港币(甚至比香港的一瓶矿泉水还便宜)。相较于其他动辄三、四十港币的茶饮,这样的价格无疑更具吸引力,证明了低价策略的有效性。

其次服务质量同样至关重要。香港本地餐饮的服务质量一直是消费者诟病的焦点。近期,有餐厅推出包括设定最低消费、强制点选主菜、限制用餐时间等在内的严苛规定,甚至对五至十岁的小朋友也设最低消费标准,未达到要求的顾客需补交差额。

这些规定因频繁使用红色感叹号和“注意”等醒目字眼而引发广泛不满。相比之下,国内品牌在服务上则更显人性化。

如新开的陈鹏鹏潮汕菜推出的“四大服务承诺”令人印象深刻,包括“不放味精及鸡精”、“不合口味,可退可换”、“服务不满意,不收服务费”及“30分钟上齐菜,超时菜品直接5折”。此外,“七大不收”政策如“自带酒水不收费”等更是赢得了广泛好评,这在香港极为罕见。

然而,也有部分国内品牌在港定价偏高,引发消费者不满。如沙县小吃在香港的价格远超内地,被戏称为“沙县大酒店”;而太二酸菜鱼等热门品牌也未能延续内地的价格优和服务水平,导致香港消费者纷纷表示,虽然追求性价比,但并不愿意为高昂的价格买单。

因此,内地品牌若想在香港长期立足,就必须紧握性价比这一利器。否则,即便在香港市场短暂走红,最终也可能销声匿迹。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香港餐饮香港蜜雪冰城
本文转载来自:餐饮O2O,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