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商业时代的答案,可能在厦门

感性城市SCity   2024-09-02 17:57

核心提示:一种互相成就的氛围,把关注,放回消费者身上。

撰文/显微镜

​编辑/Zoff 73

提起厦门,最容易被说到的,就是鼓浪屿和最美厦大。

多年过去,局面基本没什么变化。

作为初代网红城市,有着最早的City walk路线,文艺海岛、历史风情街...“张三疯”奶茶、“赵小姐的店”凤梨酥...在那个没有美团,没有小红书的年代,依然做到了人人皆知。

似乎这几年,大家会觉得厦门没什么突破,永远停在了“小清新”。

似乎商业也局限在500多万的人口圈子里,一个SM城市广场发展至今都第四期了依然称霸市场,没有商圈转移,没有社会发展的迭代,没有新玩家。

似乎,厦门商业发展很缓慢。

真的是这样吗?

缓慢,并不是不进步。

不管是设计师零售,还是餐饮体验,细品厦门的品牌,总是有一种的设计美学和生长节奏。

在这个不再需要强刺激,更呼唤治愈温情的时代,或许,在厦门本土的品牌和项目里,有我们想读懂下一个消费时代的答案。

/01/

厦门“走”出来的品牌

都有一种时间沉淀的治愈感

厦门这几条路上,生长出时下审美喜欢的品牌。

公园西、华新路、百家村…其中紧挨着华新路,有一条没那么有名,但“非常厦门”的小街叫“幸福路”,这条几百米长的小马路,像一个浓缩的厦门商业观察静静的摊开给大家。

这里有民居有修理店,有穿插着厦门著名的local海鲜小饭店幸海居,看起来有些日式的闽菜店铺,一定要提前预定不然很可能没有位置。

再走几步本地孵化的甜品品牌tamus苔木,还在厦门万象城西区进行快闪活动。

还有peacepiece、仙豆酒家..都是在厦门默默生长的本土小品牌。

这一切似乎就构成了一直以来最经典的厦门。永远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又永远沉迷自我,不断挖掘和生长。

你会觉得,它总是有那份文艺、怀旧、小情调,又总能与时俱进的出现了很多新的产品、品牌、经营内容。

BASAO深圳限定店 图源BASAO

比如这两年发展很快的BASAO,看起来似乎是搭上了低糖零添加的时代偏好,加上一点设计感和审美,但凑近了解才发现,这也是一个厦门本土沉淀了10年的品牌。

在最初的那些年,依然是按照自己的节奏,从源头开始梳理供应链,坚持技术和品质,在产品中诠释着从风土到风味的经营理念。

第一次开实体店在2013,后来已经关闭了,然后品牌直到2018年再次开出实体店,选择在香港,后来的故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

图源BASAO

这样的操作其实也很厦门:我会坚持我的坚持,用很长的时间生长扎根,但准备好了面对市场,我能迅速理解市场并且适应。

商人知道墙外开花依然是香的,原液袋泡茶是不是最好的方式不一定,但趣味性和体验性一定是最符合现代节奏,特别是在都市感拉到爆表的香港和上海。

比如,设计师酒店NOA HOTEL。如果对这个酒店不熟悉,那你一定听过它的大堂酒吧甲板DECK。

没错,依然是一个厦门走出去的品牌。

从2020年开始,一年一城已经走到了北上深,依然是美学治愈的厦门逻辑。不过度喧嚣,也不过度精致,就是刚好的细节和生活氛围。三五好友或者自己喝一杯的chill,完全被拿捏。

不仅仅是新的品牌慢慢在发展,生长,很多初代的厦门品牌也过得很好,不断还在发展,比如Thank you coffee bar,这些孵化于小马路的厦门小店都在时代变化中重新塑造了自己,演变了新的版本。

最近火到不行的海边“不在书店”,可能大部分打卡的年轻朋友们都不知道,这是一家10年前藏在中山公园别墅独栋的独立小店。比起对外的商业化经营,这里更像是需要“误入藕花深处”的悄然相遇。

没想到10年后,这里也与时俱进调整了新的定位,变成了不在书店的儿童英文书为主的主题空间,而环岛路的ONCE BOOK则承载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美学偏好和文艺治愈。

环岛路不在书店 图源不在书店

这样的品牌还有很多,比如Panzi贝果、比如Spoiler黄石、比如DFbakery......乍见之时,不会觉得它生长的根在厦门,但走进了解后,又会觉得可不就是这个味儿。

/02/

屋顶上的小马路

返璞归真的退化公园

新的故事,依然发生在斗西路。

在亚珠大酒楼的红招牌之下,一条横幅才看到”退化公园”的入口标识,简单粗暴,堪比屋顶特卖会。

走进之后,发现已经很多人在等着电梯,要去这个 “抬高了22.8m的公园小马路”。

因为知道是设计公司的改造,所以默认了精致冷淡风的预期,但其实走出电梯,还有那么点意外惊喜。

整个项目放眼可见的不是精致小店,而是周围破旧的楼房、水泥屋顶结构、杂草小径…一切都最大程度保留了那份社区原始感。

大概这就是整个项目最精华的部分,也是名字的由来。比起城市化、精英化、科技化的进步,这里更追求一种返璞归真,自然生活感的“退化”。

整个公园基于露台的改造和搭建,东西两侧加一个连廊,差不多5000㎡,两边公园部分围着一圈小店,再连廊出打造了一个调高的穹顶空间,每周持续进行“公园自由市场”的集市活动。

与其说是卖货,在这里的小伙伴,更多的是吹着空调搞创作,比起现在见多了的各种商业化主题集市,这里摊主呈现的轻松自在,反而让人又能轻松找回小时候天桥下摆摊,周末市场探索的快乐。

你很难说这样一个空间算不算氛围营造NPC。

因为整个退化公园没有强IP,没有强网红,都是均匀的一家家店和公共区域组合而成的代入感。

就像你在小区里遛弯儿,这桌下棋看看,那里小卖部逛逛,别人家的小狗逗一逗,甚至这里还有专门的相亲角,让每个人都觉得,随意逛到哪算哪,带来无限的游逛感。

当人,这里也藏着许多厦门有趣的设计师品牌,这家沉淀了10年的本土原创印花设计品牌双成记 LOST PATTERN,从丝巾一直到整体配件,极具色彩天赋的原创多巴胺配色,走进来就很松弛,像是漫步在度假海滩。

EYESCREAM是一家强调循环容器的极简风香氛工作室,汇聚了50种极具个性的自调无火香薰,你可以像拼配豆子一样选择soe或者组合,还可以选择喜欢的瓶子采购,下次折扣续杯。

还有退化建筑团队自营的茶社“弓”也是非常的妙。

位置有点难找,所以团队可以在草地上摆了个套圈的小游戏,每个人凑上来看怎么玩,都会听到老板说一句“那边有我们的茶室噢~”。

走进一看,果然是设计师的手笔,装满细节巧思。

当然,还有可持续概念而生的Roofroot杂货铺、保留了闽南戏院空间感的春花小酒馆、吃了爱情甜蜜蜜的明湖糖水都值得探索…

呆了两三个小时,我们看到,这种非标场,真实的交易都发生的非常随机:

比如想对得起完妆拍一组照片,总得买杯咖啡吹吹空调拍一会P一会儿;

比如想试试这家有bistro的菜,可是现在吃太早了,那就试试耳环或者帽子也挺有趣;

比如闻着香味很放松,一问价格还不贵,那就买一个回家装点生活。

区别于市场造势的手法,退化公园并没有强调什么一鼓作气,打出爆款。甚至开了几个月,现场还有在调整的店铺,花草也没完全规整,甚至夹杂着不对外的工作室录音棚。

一切未完待续,就像公园的特质,四季景色皆不同。

/03/

厦门商业的魅力是各司其职

是小马路和购物中心

互不干扰,相互成就

厦门商业,这几年有点“平”。

SM城市广场已经默默在筹备第四期,磐基中心的生意凑凑氛围还在继续,厦门万象城的头部产品也给这里带来了更多扎实的消费供给。

似乎,大家都默默地闷声发财。

厦门万象城 图源厦门万象城

单从变化和趣味来说,总觉得厦门购物中心似乎缺乏了一点惊喜。有那么点“成名早却没什么野心”的意思。

仿佛厦门心里,始终带着一种消费界限分明的尺度线:Chill的街区氛围是属于小马路的,而标准化的服务和一站式购物是shopping mall的。

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厦门万象城生意那么好,但西区广场从最初的餐酒氛围还是调整成了轻奢首层。

不一定是消费能力和认知,不如一线城市,也不一定是操盘方技术、或合作品牌的问题,更多原因就是整体商业氛围:消费者的需求就那么多,如果有人比你更适合,你就应该考虑干点别的。

比如深圳,不像厦门有太多沉淀的小马路,这里从一开始很现代很商业很连锁,所以万象天地搞起Chill的马路感氛围就很受用。

深圳万象天地街区品牌 图源小红书Oneup Active Club&Phoenix

是的,或许这也是厦门的特色,小马路和购物中心互不干扰,当品牌准备好了,它可以直接参与更模式化的商业行动中。

其实,商业能不能繁荣的增长,除了经济大环境,更重要的是局部的这个市场,有没有一种互相成就的氛围。

这种成就,是都把关注,放回消费者身上。

不是只抢夺消费者最喜欢的,拼命卷,而是发现24个小时里面,成长的不同阶段里面,住在不同的街区里面,和不同的人社交的关系里面,他们真实的需求。

一口吃不成胖子,人多才好点菜。

这大概才是厦门虽然只有500万人,商业却都十分稳健的原因之一。

不只是辐射了周边,毕竟福州商业也不差,也不只是旅游供应,SM城市广场哪有那么多适合游客的网红玩意,更多的,厦门商业就是围绕人打好了配合。

小马路的悠闲和文艺,是厦门的精神堡垒,而标准化的商业和不断探索,是一扇窗一盏灯,给到大家更多的期待和希望。

厦门大悦城效果图 图源小红书

这不,厦门大悦城也即将开了,盘踞岛内这么久的商业格局,即将被打破。很多商家都特别开心,甚至很多岛内都只有一家店的本土品牌也都参与了在这里开分店。

突然间,我们才发现,大家都没说,但大家都很期待有人走出这座岛。

后记

厦门的商业,或许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有那么点特别启发性。

走出岛内的厦门大悦城,让我想到,或许深圳的商业从业者和消费者,内心也早已千万遍的呼唤着外来的破局者,虽然一直没出现,也不代表这份渴望不会一点点加深。

可能在某天,从内一点点渗透,在一个临界点爆发:原来,大家都很期待变化呀。

又或者那些幸福路上的小品牌们,也会让人想起了上海的安福路。

曾经也是一个安静的小而美,这几年爆火就开始了高速变迁:

野兽派搬走了变成了小熊咖啡;

北京的东息素颜眼镜换成了早已成名的韩国网红wiggle wiggle小熊;

新生代个性势能疯涨的BLACKHEAD取代了上一届网红HARMAY;

越开越多的AnKoRau,换成了更国潮的武汉品牌GRAF

这些变化都让我们觉得,比起厦门的岁月静好的沉淀孵化,上海的小马路似乎更多是闪亮登场的舞台。

当然没有好坏,但是回到今天厦门的话题,我们只是更加佩服厦门的这份克制和细水长流。

美,不一定刺激消费,但一定治愈生活。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感性城市SCity,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