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绅化与不平等正在“杀死一座城市”

建道筑格 ArchiDogs   2024-09-20 10:09

核心提示:城市更新与城市士绅化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如何做才能让城市更新更好地让利于民呢?

作者|Gloria

发文编辑| 吴秀秀

审核编辑| Ming,Yibo

专栏编辑 | SherryLi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的推进,部分老旧街区重建后开始出现士绅化(Gentrification)的迹象。彼得·莫斯科维茨在《杀死一座城市》中写道,士绅化为城市带来金钱、新的居民、整建后的房地产,但同时也摧毁了城市。经济发展和社区环境的改善也引发了房价上涨和原住民迁出的社会问题。

城市更新与城市士绅化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如何做才能让城市更新更好地让利于民呢?

​/01/

高悬在城市上空的明镜

——纽约西村的士绅化

美国在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后,对二战之后的城市建筑进行了大规模重建。罗伯特·摩西是当时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人物,他设想的纽约城不仅仅是城市公民的工作所在地或景点,而应成为吸引更多人居住的地方。他认为这座城市必须由政府来重塑,让城市更加适应中产阶级的需求。然而,雅各布斯在城市问题上持有与摩西相反的哲学——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雅各布斯以纽约西村为例,指出了当时主持纽约建设工作的罗伯特·摩西和联邦政府贫民窟清除计划的错误,转而倡导自下而上的更新。

哈德逊街是雅各布斯从小居住的地方。当局宣布实施拓荒重建计划,包括哈德逊街在内的14个街区。雅各布斯联合居民们据理力争,经过半年的努力,最终使当局态度转变。他们公开赞扬格林尼治村的“小镇气质、居民区特点、当地色彩、丰富遗产和文化调性”,保证城市更新项目将尊重“村子的传统”。尽管抗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最后纽约市政当局重新捡起了摩西的设想。

“一度昭示着多元平等,成为最佳楷模的西村,如今变成全美最昂贵、纽约族群最单一的社区,这对美国城市的未来意味着什么?而那些被迫离开这个新的西村的人们,他们又怎样了呢?”

《杀死一座城市:士绅化、不平等与街区中的战斗》——

雅各布斯与摩西的分庭抗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更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种论派之争。

/02/

阶层迭代的新生需求

还是资本逐利的必然结果?

士绅化是指房租不断上涨、连锁品牌入驻,在地文化消失的一种现象。旧社区重建后,地价及租金上升,吸引高收入群体涌入,低收入者被迫搬离,而开发商认为城市投资有利可图,进而进入城市中心追加投资推动了士绅化的进程。

麻省理工学院都市研究的教授菲利普·克莱在1979年提出了士绅化的四阶段模型,从先锋阶段到投资与吸引力增强阶段,再到中产阶级主导时期,最后进入到全面士绅化与蔓延阶段。同年,尼尔·史密斯在《不平衡发展——自然、资本和空间的生产》一书中解释了士绅化产生的原因:越缺乏投资的空间,士绅化越能够获取更高的利润,因为资本永远流向最高获利回报、获利可能的地方,这是学术上著名的租隙理论。戴维·雷认为是“新中产阶级”对离工作地点最近的市中心住房有迫切需求而导致的。

士绅化现象的产生既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政策和规划的原因。然而,由此引发的经济平等问题、文化保护和社区身份认同问题、以及政策与规划角色定位等问题都不可忽视。正因如此,彼得·莫斯科在《杀死一座城市》中直言,士绅化既不是个体行为,也不是阶层的独立行为,而是城市的系统暴力。

/03/

自由市场的发展

导致“附近”消失了

当代大城市的人们都会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明明生活在人口密度更高的环境里,但城市却并没有让我们收获足够的亲密和温暖。最近全网很火的是项飙提出了一个“消失附近”的概念,也是士绅化对人的文化认同造成的影响。他认为,自由市场的发展是“附近”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对世界的感知由原先空间的远近变化到被时间所掌控,资本寻找价值洼地,通过投资提升区域价值,从而推进士绅化进程,与此同时,政策、文化导向、规划决策也同样作用在士绅化进程中。

项飙在节目采访时谈到“消失的附近” 图源:十三邀截图 腾讯新闻

简·雅各布斯对罗伯特·摩西批评:“城市规划师在全美国推动地城市更新项目都是错误的,他们并不了解人们在城市中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这些项目不会让中心区重生,只会加速它的死亡。尽管那些方案看起来是如此的均衡、有序、整洁、美观和充满纪念性,但最终建造的不过是一个个井井有条的、庄严的墓地而已。”

某种程度上说,士绅化像一个伤口,是由大量流入城市的资本所带来的破坏性创伤。

但并非没有解决方案。

/04/

如何再次拉近彼此的距离?

“自下而上”

四方草堂创智农园——上海社区营造

最近,上海的一个设计师团队打造的社区共治花园——创智农园,打破了租隙理论的禁锢,找到了一种通过社区花园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抱着对故乡的眷念,建筑设计师刘悦来将村民间协作参与公共生活的早期粗放式自主互助行为模式复制到了上海大都市的一隅。

创智农园里碎石子路构成的通幽小径,路两边是蚯蚓塔,将沿途搜集的狗粪分解为肥料

“创智农园”自然教育基地,孩童们在沙地里玩耍,同时也可以给农作物浇水

“社区花园是一个物质载体,它提供了一个让大家主动参与,形成公共决策的场所。大家在商量一个地方该怎么种、种什么、谁来种、种了之后怎么分配的过程中,找到一个‘抓手’,之后可以讨论到小区物业费的收缴、停车等问题。”设计师刘悦解释道。

将城市边角料利用起来再重新量体裁衣,“城市微更新”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城市的面貌。相比于区域更新的系统性工程,这些小而美的设计仿佛更容易被居民们接受,似乎也更“讨巧”。与追求消费和精致主义的士绅化不同,以绿化、生态低碳为主要设计元素的社区营造,看似“普通”却又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量,充满了城市烟火气。

“自上而下”

哈德逊广场——美国城市再生

作为美国最大的私人房地产项目,哈德逊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公众广泛关注。尽管本文开头所述的那一段历史是曲折波澜的进程,但如今的哈德逊街终究又成为一条充满活力的重要大道,七个街区的走廊上都增加了新的设施。

哈德逊广场街景

在政府主导、牛津地产联合开发的强大阵容下,更新项目于2012年开工,被美国杂志誉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经过三年的关闭,地标性建筑“大松果”于今年四月正式回归。

哈德逊广场地标vessel再度回归 图源:哈德逊官网

/05/

结语

如果不是因为根深蒂固的不平等,士绅化无法发生,但平等是相对的。与士绅化不同,城市更新要算一本总账。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的调整共同作用在城市演进过程中,城市更新已不再像过去一样“大拆大建”,改造过程中既要尊重原城市肌理,又要平衡好新旧转换时产生的各种“水土不服”的问题。

但是存量时代,无论是政府、开发商还是设计师都有一个共识,让城市变得美好是共同愿景。当我们用自己的设计去重新塑造城市,就可以平衡我们对都市未来的无力感,不去刻意放大特殊利益,指认这些特殊利益。

一个城市有了活力,也就有了战胜困难的武器,而一个拥有活力的城市本身就会拥有理解、交流、发现和创造这种武器的能力。

Reference

搜狐:《推土机、笔战、听证会:半世纪前的纽约城市更新》

济源资源规划: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景观中国:《缓解“城市病”,来看看这些大城市的做法》

群学书院:《我们生活的城市,为什么越来越缺少人情味儿?》

奥本辛斯建筑与规划:腾笼换鸟还是饮鸩止渴?(下)——士绅化的发展与影响

三联生活周刊:《用美好设计,让边界消失》、《种菜的快乐:上海有这样一处社区花园》

《杀死一座城市:缙绅化、不平等与街区中的战斗》彼得·莫斯科维茨著,吴比娜译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简·雅各布斯著,金衡山译

十三邀第四季第十一集:人类学家项飙:现代人追求即刻满足,越来越情绪化和极端化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建道筑格 ArchiDogs,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