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与全产业链布局相伴相生的,还有难以预知的风险和挑战。近日,《创新时代》特邀请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赵丽燕作客“独家策划”栏目,就万达集团重金并购AMC能否盈利、千百货将更名为“万达百货(需求面积:20000-40000平方米)”带来的利好以及大规模进军旅游地产背后的隐忧等问题一一解读。
重金并购AMC后能否盈利
《创新时代》:万达集团作为首创“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的地产商,在面临房地产调控和资金流紧张的双重压力下,于万达地产和万达院线双双在A股IPO之时宣布此次收购重金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美国AMC”能否推进其上市进程进而推高其发行价?
赵丽燕:这次收购对万达地产和万达院线上市的影响应该是正面多过负面的。正面的影响是:通过收购,万达集团将发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并打造销售额最大的院线,同时万达集团的知名度也得到了巨大提升。这些对于万达集团上市的估值都具有正面影响。负面的影响是,万达集团接收AMC巨额债务后,势必会降低市场对其股票市值的信心。
但总的来说,收购AMC积极响应了国家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号召,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贷款支持。由此可推断,万达集团收购AMC是利于推高其股价的。
《创新时代》:有业内人士担忧:“目前已负债已近20亿美元的AMC将让万达背负一个沉重的包袱”。请问万达“天价收购”AMC后是否盈利前景堪忧?为什么?
赵丽燕:收购AMC对于万达集团来说的确存在风险。首先,万达集团此次收购极有可能使用的是国家贷款,这意味着万达集团每年将会增加至少7亿元的经济负担。其次,AMC公司没有公开其财务状况,但其母公司AMC娱乐集团2011财年总资产约为36.1亿美元,而其中净资产仅为1.67亿美元。万达集团26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包括购买AMC100%的股权和承担债务两部分。由此可以认为,AMC的巨额债务必将给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的万达集团背上“沉重的包袱”。
但此次收购对AMC品牌借助万达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龙头地位,凭借优势的技术资源,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挖掘利润增长点却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单从收购本身角度分析,目前尚不能昭示万达集团今后的盈利前景。相反,其在收购AMC后如何掌舵这支“院线航母”才是决定其未来盈利的关键所在。
《创新时代》:请问万达以整合后的AMC为平台在欧美电影市场进一步扩张的同时,将给万达资金链带来哪些压力和风险?万达又该如何规避?
赵丽燕:由于万达集团主营房地产业务,资产负债率较高,资金链对其极为重要。整合AMC的支出势必影响万达集团的资金链。但由于万达集团背后有多家国家级银行的贷款支持,在短期内,其资金链会保持相对稳定。预计AMC在2014年、2017年和2020年将有三笔债务到期,由此建议万达集团更需要在以上三个时间点到来之前提前准备,以避免市场恐慌带来的资金链断裂现象的发生。
万达集团面临的最大压力在于外围经济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的走向尚不明确,另一方面,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金融市场上证券监管机构对中国在美上市企业的调查引发了大范围的股票抛售,使得中资企业信誉扫地,投资者普遍对中资企业信心不足。这一切都将给万达集团借助AMC平台在美融资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规避信誉风险和金融风险,万达集团应尽快向国际化公司转型,按照美国上市企业的要求,做到财务透明、规范发展。另一方面,万达集团还应重视法务、投资者关系等部门的建设,尽快融入美国社会,以舆论引导的方式来正面引导投资者,为AMC在欧美的进一步扩张奠定基础。
《创新时代》:市场推测,万达集团并购AMC可以增加申请进口影片牌照的筹码,从而进一步增加海外电影每年在中国的发行数量。你是否赞同此种推测?为什么?此次并购能否给万达集团带来短期利益?
赵丽燕:收购了AMC的万达集团的确在电影圈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这也将促使我国在电影引进方面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但由于电影进口,在我国受到了严格政府管制,因此万达集团将在未来的电影引进操作流程上,不如想象的那样顺利。但从短期来看,万达集团的国际知名度将会因此得到巨大提升,这可能会增加其其他业务的销售额。
万千百货更名带来的利好
《创新时代》:近期微博上流传的一份万达集团红头文件显示,自7月1日起,万千百货将更名为“万达百货”;在王健林的蓝图里——“未来5年,万千百货将继续以每年超过15家以上的开店速度布局全国,预计到2015年,万达百货连锁店数量将达110家。”请问现阶段万达集团看重百货业的原因有哪些?
赵丽燕:万达集团看重百货业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百货作为零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二是在万达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中,“大卖场”部分必须在自有品牌支撑的支撑下,才能不被其它品牌连锁店牵制而获得合理的利润率。三是百货能给万达集团带来可观的现金流,这应该也是万达着力于百货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创新时代》:据了解,在万达商业地产发展初期,曾靠“傍大款”(沃尔玛)以提高物业对商家的吸引力,结果使万达集团在谈判中筹码很低且受制于人,请问此次万达集团发力百货业是否有提升自身品牌和稳定现金流等的考虑?
赵丽燕:当然有。现金流对于像万达集团这样的房地产企业极为重要。摒弃品牌上的考虑,作为商品房重要的配套设施,商业中心对周边房价影响也是很明显的。由此可认为,万达集团发力百货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推动其房地产业务的持续增长。
《创新时代》:近期,万达集团在决定将“万千”百货更名为“万达”百货的同时,更是为万千百货担保,从华电国际旗下华鑫国际信托贷款5亿元以助力百货业发展。这似乎印证了万千百货迟迟未盈利更名后依然需要继续“输血”的推断。百货业将给其带来哪些利好?
赵丽燕:百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其能印证品牌质量的好坏、相对的价格高低以及提供给顾客的购物体验的好坏。所以万千百货更名为万达百货这一更名事件本身,一般不会造成对万达集团的不利影响。相反,万千百货更名为万达之后,将凭借万达集团的知名度与品牌优势,使百货业务获得快速增长。
《创新时代》:有业内人士预计,万达集团日后也会如收购AMC一样在国际、国内并购某些具有一定规模的连锁百货公司,并在未来借规模之势,争做中国乃至世界级百货航母。你是否认同此种预测?为什么?
赵丽燕:万达百货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级百货航母”,这在短期之内是难以实现的。在收购AMC之后,万达集团又同俄罗斯政府签署了投资30亿美元发展旅游业的合作协议。加上为收购AMC需要付出的26亿美元,万达集团将背负超过50亿美元的,且在短期内难以回收的支出。这从资金上加大了万达集团收购一个国内连锁百货公司的难度。当然从长期来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级百货航母”也并非不能实现。
大举进军旅游地产背后的隐忧
《创新时代》:业内人士认为,万达集团进军旅游地产除了因为拿地便宜、经营持久以外,也面临着大体量、多业态、巨额规模资金的持续投入及投资回报预期比城市万达综合体漫长等诸多待考难题,请具体谈谈万达集团进军旅游地产将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赵丽燕:万达集团进军旅游地产将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困难:
首先,目前阶段各地政府在出让旅游用地时,通常会明确规定开发商要先开发旅游项目,这对开发商的资金和运营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其次,知名的旅游地产商华侨城,目前已在一线城市和重量级的二线城市布局,占据了很好的旅游资源。这对想进入旅游地产的开发商来说,旅游项目的回收期将超过华侨城时期的回收期。此外,旅游项目的定位也需要增加高科技含量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而这一切都需要有较大的资金支持才能实现。
最后,在旅游地产项目中的商品房开发也是提供现金流的关键来源。但如果跟着旅游资源拿地,项目通常处于交通不太便利、配套不是特别成熟的地方,商品房的销售不会乐观。
《创新时代》: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目前旅游地产项目的确存在投资局部性过热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泡沫。”你怎样看待当今旅游地产迅猛发展背后的隐忧?
赵丽燕: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是宏观调控下开发商以较有利的价格获取土地资源的方式,同时这也是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政策催生的产物。其背后,仍然是政府土地财政、开发商投资商品房建设的问题。尽管目前旅游地产项目确实存在局部投资过热的现象,但更应引起我们警觉的是,在旅游资源不是特别丰富的地区,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旅游地产项目,恐怕只能开发出一个又一个的“空城”,难免造成投资的浪费。
4月14日,万达集团于官网发布声明称“美国AMC院线申请破产”纯属谣言。此前有媒体称,AMC剧院的业务已经关闭,申请破产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年内传统零售收购成交案例共7宗,成交金额猛涨380%至554亿,其中比较出名的是武汉中商收购居然新零售,苏宁收购万达百货、物美收购麦德龙。
用时4个月,苏宁易购线下百货完成苏宁智慧零售系统的全面切换,已经更名为苏宁易购PLAZA的万达百货,正式融入到苏宁大体系中。
5月29日,世茂以13.76亿摘佛山顺德75亩商住地,建筑面积≤12.51万㎡,成交楼面价1.1万元/㎡,溢价率41%,须无偿返还共计1.03万㎡商业物业。
由于618预售情况十分火爆,天猫决定在618期间再追加40亿现金消费券,这笔费用将全部由天猫平台出资。6月1日起,天猫现金消费券将分批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