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业艰难“第二春”:触网须谨慎 联营模式难替代

中国商报·超市周刊 实习记者张衡   2012-09-10 15:09
核心提示:“千店一面,同质化竞争严重;经营上以联营为主,缺乏经营特色,没有话语权;缺乏专业高级买手;真正懂得经营的人才短缺,以及服务水平不高……”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向记者描述了目前百货业存在的种种问题。

  “今年一些百货企业营收和利润出现下滑很正常,就拿暴利的银行业来说,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34%,与去年的36%相比,也是显著下滑。”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道,“做个不恰当的对比,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连银行这样的暴利行业的利润都出现了下滑,其他行业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日本百货店也正加快在中国开店与扩张的速度。除了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伊藤洋华堂、伊势丹、永旺等百货公司外,三越、高岛屋等老牌百货公司正计划在上海等地开设百货店。

  饮料巨头哇哈哈也于今年成立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投资欧洲精品商城项目,主打欧洲二三线品牌,意欲在百货行业大显身手。

  与此相反的是在上海等地,近日也有知名百货商店,如春天百货商城、第七百货、新凯福商厦等闭店歇业。

  如今百货行业可谓是:你方唱衰,我方登场。

  问题众多

  “千店一面,同质化竞争严重;经营上以联营为主,缺乏经营特色,没有话语权;缺乏专业高级买手;真正懂得经营的人才短缺,以及服务水平不高……”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向记者描述了目前百货业存在的种种问题。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宋向清,也从宏观上向记者描述了传统百货业存在的问题。“一是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与百货业定位的趋同性矛盾。”宋向清认为,由于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日益丰富,要求百货业实行差异化经营;然而百货业却经营模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另外,百货行业也存在着行业规模的增长与行业效益的增长不同步的问题。宋向清指出,百货业营业面积、门店数量、经营规模等增长势头迅猛,然而近年来在电子商务、专业店、品牌店的冲击下,经营效益却增长乏力,有些百货店的毛利率已经低到仅能维持基本生存的地步。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商务部特聘专家洪涛也向记者表示,目前百货行业面临的同质化问题,虽然比上世纪90年代末的情况好一些,但仍然存在着。另外,“百货业由传统百货向现代百货转变的过程中,逐渐实行多元化、多业态经营,创新了很多业态,如‘百货+超市’、‘百货+购物中心’、‘百货+专业店’等。但产生的问题是,百货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业态都受到忽视”。

  在多元化、多业态经营上做得比较好的如物美集团,洪涛认为,虽然物美实行多业态经营,但其核心业务仍是超市,物美在兼并重组后才拥有百货业态。再比如王府井,其业务主要包括百货零售、房地产开发两部分,但百货零售是其主业,占主导地位。

  回归自营?

  “联营比重过高,这是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趋势。”针对近年来百货回归自营的呼声,洪涛向记者如此表示。

  洪涛认为,目前国内百货联营的比重在90%以上。经营方式单一,采取经销、买断经营的自营模式比例很低。如王府井自营的比例只有5%左右。不过在他看来,“百货商场由过去经营几千上万个品种到现在几万十几万个品种,如果采取自营就很不现实,百货业今后仍会是以联营为主”。

  “作为百货行业经营组织形式,联营和自营各有利弊,联营并非洪水猛兽,自营也并非香水鲜花。联营的资源调动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是一般自营者无法企及的,这也是截至目前自营百货店鲜少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宋向清告诉记者。

  “自营只存在于两种情况,一是自我品牌和追随性品牌极大丰富,企业自身实力超强,且具有专业经营团队;二是不以实体店营销为主,主要以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模式进行市场竞争。”宋向清认为,除了这两种情况,完全自营生存难度极大,今后联营仍将长期存在。比较理想的模式是联营和自营兼具,可以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品类有不同的偏重。

  冲击?机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网购用户规模达2.14亿人,同比增长了23.7%。网购规模的膨胀,直接蚕食了线下百货店的部分市场。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B2C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8019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服装类以2035亿元的年交易额,稳坐2011年B2C市场头把交椅。紧随其后的,分别是3C类、美妆类和奢侈品类,交易额分别为1681.2亿元、380.05亿元、107亿元。

  “网店和实体店今后发展的趋势是相互融合。”北京市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告诉记者,“目前百思买已实行线上、线下同价;美国梅西百货的网上商店,中国的消费者也可以订货。”

  记者也了解到,近日梅西百货进一步发力电商,向亚马逊及eBay叫板,实行网上订购当日送达。 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国内一些百货企业也纷纷选择触网。截至今年6月下旬,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全国连锁百强企业共有59家开展了网络零售业务,经营超过70家网店,其中百货业态为26家,占比最大。如银泰百货(需求面积:80000-100000平方米)的银泰网,天虹商场的网上天虹,王府井集团的劲购网,大商集团的大商网上商城等。

  传统“店商”触网,洪涛认为,要注意充分运用现有品牌,发挥传统行业的品牌效应。

  据银泰方面介绍,银泰网与目前很多垂直购物网站的区别在于,银泰网依托银泰百货传统门店的资源与业务优势,比如一些品牌资源跟客户资源及VIP的资源,共同参与发展银泰网建设和经营。充分发挥银泰百货实体店的品牌效应,这是很多垂直购物网站所不具备的。

  “线上线下区别很大,目前线上缺乏专业的人才,传统百货企业触网也鲜有特别成功的案例,近期电商价格战让企业看到了电商残酷的地方。”范艳茹对记者说道,“不过传统百货企业线上线下相结合,发挥实体店的优势”。

  宋向清认为,传统百货涉足电子商务,必须要加大电子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在进货、销售、库存、结算、程序环节、制度设计、客户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管理平台,给予现货百货商业以充分的技术支持。

  “此外,传统百货企业进军线上,要格外注意构筑分销商价值链问题。”宋向清向记者表示。

  洪涛则认为,“电商”要有开放性和有独特的运营模式,形成商家销售和消费者购买体验的共赢。百货这种业态在中国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在多种业态及新兴网络销售模式的冲击下,现在已经进入了衰败期。”洪涛向记者表示,“不过这并不代表百货业态要消亡,通过业态创新,百货业完全可以延长生命周期。”

  ■ 时评

  警惕过度多元化

  ●吴秦风

  印象中,自从多元化的概念出现后,不务正业这个现象也在不知不觉中由负面形象100%一下子转到了62%,跨界时髦起来之后则迅速转变成了99.89%正面形象。不务正业,振振有词,上纲上线上理论上学堂。原因无他,皆因有了多元化这个外衣,估计如果哪天黄袍加身,说不定就成“真理”被供于庙堂之上了。

  具象世界里,做门户网站的和炼钢的去养猪,卖钢材的去卖菜,送快递的开网店,零售商、开火锅店的去做地产,做住宅地产的抽疯了似地去做商业地产。给人的印象是企业什么都可以干。

  有专家说,国际上通行的商业传统是,零售商采用租赁物业的方式经营,因为它只需专注于零售经营本身。比如,欧美、日本等国外的零售企业,包括百货店、超市、购物中心等,在扩张时,绝大部分都是采取租赁形式,比如华堂在北京开店,都是租赁。他们的考虑是,“我是做商业的,不是做地产的”,所以要用轻资产的模式去运营,这样可以加大它的资金循环和周转。它的盈利模式,也是完全从商业的价值去体现,就通过销售,赚取利润。

  但国内零售商似乎对对精细化管理不感兴趣,大家认为,只要是能形成基本的利润,就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这时多元化自然就蹿出了。

  去年,因物业租赁到期、租金上涨过高等原因,太平洋、永旺、百佳等部分门店关闭。今年,太平洋、王府井等连锁百货的部分门店,都面临合同未到期,租金就上涨的问题。

  为应对租赁带来的经营风险,近年来,多数有资金实力的零售商采取“零售+地产”的扩张模式。“零售+地产”的扩张模式利弊其实谁都知道,但在跨界成为主流的时候,这种模式未来或许真会成为主流。但眼巴前儿的问题是,缺少人才,靠挖别人的墙脚能持续发展到哪里呢?问题中的问题是你的资金很实力吗?如果实力都是借贷的,那是典型的“把不疼的手往磨眼里塞”。个中滋味与谁道?如果大部分是高利贷,那是找死。

  在所谓的社会化大分工中,零售商本身就是去赚取零售环节的利润,跨领域去做地产,可能会影响其在零售经营领域的专心程度。

  看过《封神榜》的人或许都知道各归其位是什么意思,一心不能二用,即使你是神,何况你是人。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中国商报·超市周刊 实习记者张衡,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