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商广场重整开业后营业额下滑超3成 寄希望于二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3-07-19 09:14
核心提示:针对这种局面,武汉中商方面坦言,新中广曾经停业了一年多,市场变化大,而新中广的定位也进行了升级,新市场的培育需要一定周期。不过,其二期项目计划于今年9月开业,届时,待整体完全升级改造完毕后,业绩提升速度会加快。

  开业半年,因地铁而改造的武汉中商广场(简称“新中广”),人流聚集效果仍不明显。

  7月18日,多家入驻新中广的商家向本报透露,与停业整修前对比,营业额下滑明显,月均降幅达到3成以上。一眼镜品牌零售商则坦言,门店月均收入从以往的30万元左右,降为七八万元。

  针对这种局面,武汉中商方面坦言,新中广曾经停业了一年多,市场变化大,而新中广的定位也进行了升级,新市场的培育需要一定周期。不过,其二期项目计划于今年9月开业,届时,待整体完全升级改造完毕后,业绩提升速度会加快。

  日前,武汉中商还发布公告称,拟竞购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391号资产,挂牌底价为3亿元。也就是说,武汉中商计划以超过3亿元以上的价格,拿下临近中商广场的地块,为新中广扩建做准备。未来的规划中,新中广仍将被打造为武汉中商的核心资产和盈利点之一。

  7月14日,新中广内,人流不多,“重新开业后,人气并没有增加。”服装品牌Kisscat营业员指出,销售业绩比装修前还差,每月营业额已降为几万元。

  在这些经营者的眼中,如今的消费群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南商业广场是武汉老字号的商圈,以前集中消费的都是周边的高消费群层,这些人群年龄层偏大,但如今中商的风格调整的品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更大,以前的老客户大部分都流失了。”反之,在新中广对面的银泰百货,开始吸纳这些消费人群,一银泰百货眼镜店主则表示,开业8个多月,此前一直亏损,但今年开始,逐步有一批年龄层偏大的老客户,业绩开始好转。

  不过,年轻群层的消费人群并没有如愿被吸纳过来。一本土商业人士指出,在与其合作的供应商中,一般在市内各大商圈都有门店,但地铁开通后,明显感觉业绩变化的主要是街道口、光谷商圈的门店,反之,中南商圈业绩并不理想。

  在此前的盈利规模中,中广在盈利贡献中占比约3成。在中商广场的改造升级中,武汉中商斥资过亿元。根据武汉中商的规划,停业升级后的新中广将是一个中高档的精品百货店,在其品牌吸纳中,倾向于客单价更大的精品品牌。而新中广将成为武汉中商打造百货品牌的重磅单体店。

  “目前,二期工程的改造还没完全结束。”武汉中商方面表示,预计9月二期开业后,整体效果才会更明显。

  不过,根据目前公开的品牌导购图,新中广预计引入的品牌中,品牌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比如女装品牌only、花木马等主流商家,在其他商场都随处可见,品牌重叠率不低,粗略估计应有2成左右。”上述本土人士指出,然而,在地铁沿线,武广、街道口及光谷在中商广场停业期间,已提前抢占市场先机,吸纳了大批同类的客户群,以后,中商重新夺回市场的难度加大。

  如今百货店的经营还开始面临更为残酷的竞争局面。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今年年底前后,将陆续有4-5个大体量的商业体开业,包括银泰百货、新世界百货等。

  而网购的冲击,对实体店的打击也已经愈加明显。统计各百货店的2012年年报不难看出,成本攀升、毛利下滑已是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对比网店,实体店的成本是硬性支出,无法避免,租金和人力成本的攀升,让实体店在商品价格上无法与网店抗争。” 上述本土人士指出,不过,武汉中商的大部分物业基本自持,在租金成本方面压力略小,但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变化,仍将对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武汉中商除了解决实体店的改造升级外,在电商方面也需要尽早布局。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