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咖啡馆在中国呈现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在不少咖啡品牌快速扩张的背后,盈利却是个问题。咖啡馆想通过与不同业态的跨界合作,来改变自己的文艺青年聚集地的姿态,而零售业也想通过咖啡馆等体验业态让消费者在门店多停留。所以零售商与咖啡馆的跨界合作越来越多,是尝试,也是创新。一起来看看咖啡馆都开到哪儿去了?
星巴克的身影无处不在
据PSFK网站报道,3月28日,纽约的优衣库旗舰店首开风气,成为全美第一家在店内引入星巴克咖啡店的服装零售商。
此外,优衣库还在店内摆放了沙发、桌子、椅子和一个iPad 站供顾客使用。要能多留住顾客一会儿,就能增加他们在店内购物的几率。无独有偶,此前,美国的梅西百货、Target 超市和 Barnes and Noble 书店都先后引入了星巴克。
超市与麦咖啡跨界合作
继2012年麦当劳所属的麦咖啡在加拿大超市销售咖啡以后,2014年,麦咖啡正在美国的超市尝试卖袋装咖啡。麦咖啡的这种促销模式可能是在零售业售卖袋装咖啡的良好开端。
其中一家合作超市是韦格曼斯食品超市(Wegmans Food Markets) ,麦咖啡门店已经在这家连锁超市的咖啡区域做出一定名气,所以麦咖啡推出袋装咖啡,目的是抢占各种种类的咖啡市场。当然麦咖啡也不仅只在韦格曼斯食品超市开咖啡店,在美国其他超市也有涉及。毫无疑问,麦当劳想在零售业奠定自己的咖啡业务的地位。
书店和咖啡馆的亲密关系
2001年,万圣书园在店内开设了一间“醒客咖啡厅”(Thinker’s Cafe Bar),咖啡厅营业面积近400平米,咖啡厅和书店模式的氛围,吸引了不少大学教授、学术思想家、工商界精英以及外国学者经常光顾。
说到书店和咖啡店搭配的案例,不得不说的是方所书店。2011年,国内原创设计师品牌“例外”、台湾行人文化实验室联合打造的方所书店,在广州太古汇商场爱马仕店的旁边开业了。方所占地1800平米,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混业经营为一体。方所所的咖啡空间是店里具有代表性一角。方所对咖啡文化及美学、品质的重视,细致到一只咖啡杯、一份咖啡点餐牌,对于咖啡豆的选择更是无须赘述。
咖啡馆和银行的创新融合
3月6日,招商银行联合咖啡陪你(Caffebene)创新合作启动仪式在北京成功举行。此次合作在京首先试水,慈云寺桥附近的一家“咖啡陪你”店的招牌上除了有“咖啡陪你”的标识外,还多了一个“招商银行24小时自助银行”标识。店内陈设及服务与普通咖啡店没有多大差别,但里面多了一个空间,内有一台招商银行“可视柜台”机具、两台自助存取款机,还有一位招行工作人员随时为客户提供服务,类似社区银行。
咖啡银行将一改银行的传统服务环境,将咖啡厅休闲、轻松的氛围和咖啡文化带入银行网点,为客户带来不一样的感知和体验。客户可在享受休闲、舒适、小资的咖啡店环境之余,还能得到银行的专业金融服务。这一举措将再次刷新国内银行业的服务新模式。
盈石集团研究中心总经理、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中国区发言人张平女士认为:“跨界并非新兴概念,只是在当下越发受到营销界的青睐,并将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广泛的渗透到商业领域。跨界的根本是满足用户体验的互补关系,而不单纯是产品功能性的互补,通过跨界合作使得原本互不相干的非竞争性品牌可以互相渗透,目标消费群体可以互相融合,从而增强品牌竞争的合力。但跨界营销并非万全之策,在国外也不乏失败案例,因此在甄选跨界合作伙伴时需要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深入调研,有效制定与合作伙伴的互动方案,确保资源上的有效利用,以增强互补性的用户体验,从而加强品牌协同效应。”
不到一年时间,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再次来华,其再次重申:没兴趣加入价格战,会始终坚持长期主义,不打折、不内卷,但会加速产品创新。
中国咖啡市场已是红海竞争时代,但未来的市场空间和市场规模仍然值得期待,但面对日益变化的市场,星巴克也要加速求变,也只能加速求变。
2017年上半年商业地产人事变动盘点;恒隆发布“及格”半年成绩单;星巴克将直营大陆所有门店,关闭379家Teavana茶饮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