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商网北京站记者19日报道)“调整”是购物中心提升经营业绩、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措施。新中关购物中心经过七年的不断调整,成为中关村最受年轻时尚人群最喜欢聚会休闲购物场所之一。同时在购物中心盈利趋难的行业背景下,新中关已实现盈利。赢商网北京站《每周下午茶》走进项目,了解新中关购物中心调整“折腾记”。
“新中关购物中心是2006年开业,调整了好几次,每年都有小调整,但是两到三年是一个大调整,2008年是第一次大规模调整。”北京新中关摩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业务中心助理总监许莉介绍,新中关定位一直是时尚年轻人群,2006年一层是相对高端的品牌,四层还是家居产品。2008年、2009年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在服装等零售区增加餐饮业态,引进年轻人喜欢的麻辣诱惑、汉拿山等休闲餐厅,成为最早在服装区引进餐饮业态的购物中心之一。
餐饮业态能够为购物中心带来巨大的人流 ,所以是调整先行的业态。近两年,零售业态也在随之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女性购物需求量较大,二层保留了时尚品牌I.T,主街引进了不同风格的女性时装品牌,打造成具时尚氛围的服装街。对于三层的单纯运动品牌进行了大规模的缩减和重组,保留了深受年轻人追捧的三叶草、匡威等时尚运动品牌。
在经过七年的不断调整与运营中,新中关已经实现了盈利。根据业内资深人士表示,从长期的经营来看,一个购物中心要想盈利是很困难的,10个购物中心有7个赔钱,2个收支平衡,只有1个能盈利。如果能实现盈利,是很值得其他商业项目取经学习的。
不过,许莉也坦言在项目调整过程中,考虑的不够长远,遇到了调整后带来的“麻烦”。“这几年,我们重心其实是在高层的调整。因为2009年地铁4、10号线开通后,客流量有大幅度递增。把聚人气的业态,像餐饮、影院、精品超市等都集中地下二层,导致客流拥堵,但是一到四层的零售业态,往往是目的性消费,不能形成好的客流量带动性。”
新中关在北京可以算是最早的一批购物中心之一,建筑形式上已然定型,导致早期一些硬性的工程条件,现在无法进行大面积的改造,这成为品牌业态调整的一大制约。
与新中关比邻,同样是定位年轻、时尚、动感的购物人群欧美汇购物中心相对年轻。许莉表示,欧美汇与新中关体量都在5万平方米左右,但是业态组合存在很大的差异,欧美汇以零售和餐饮为主,没有像影院等大型的主力店,跟新中关形成良好的品牌互补。
近5万平方米,新中关只能够去做“小而精”,从娱乐、影院、休闲会所,再到服装、化妆品、餐饮、精品超市。根据中关村商圈消费人群的定位,放弃了儿童业态,同时也放弃了以商务为主的餐饮、服装等品牌商户,选择了年轻人欢迎的时尚品牌。业态品牌以全面、精致消费为主,打造的主题性购物休闲场所。
位于北京燕郊的弘阳广场预计于9月27日达到全部开放标准。这是弘阳集团继天津易品弘阳广场之后进驻华北区域的第二座项目。
如今,在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中,不管竞争如何激烈,那些在商业模式上顺应时代变革和创新的企业都会脱颖而出。
赢商网策划推出“城市商业复苏观察”系列选题,实地踩盘全国不同城市的购物中心,为大家呈现镜头下各城市商业的复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