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四月顺丰正式宣布嘿客计划,就开始关注这个涉及到3万家便利店的O2O计划。
顺丰嘿客是顺丰试图从物流公司,升级到重型电商O2O企业的关键性尝试。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顺丰嘿客已经掉入了“三不像”的尴尬境地。(i黑马注:上对各个电商巨头,中对便利店与本地生鲜市场,下对京东、邮政等物流企业。面临三方竞争,却没有核心竞争力)
顺丰嘿客如期而至。
电商巨头京东、物流巨头顺丰,都在此时进行实体零售店面的拓展,但它们的前景真有那么美好吗,是否为空中楼阁呢?
在我看来,顺丰嘿客的真正难度,并非如何去描绘 未来美景,而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如何引流、持续投入以及混合竞争。
顺丰希望借助嘿客促进物流、顺丰优选,进而实现O2O。
顺丰原有用户几乎都是以快递的类型呈现的,而顺丰优选的用户数目前并不多。顺丰的规划是逐步布局三万家这样的便利店,它首先面对的是种子用户的培养问题。 谁来做嘿客的种子用户,用户为何选择嘿客购买产品?这是顺丰需要回答的问题。
顺丰便利店可以实现快递业务的增长,但售卖商品却很难,而生鲜产品又将是顺丰的主力,用户体验难以把握。
依照目前情况看,顺丰用户应是年龄在25岁~45岁的 消费群体,但遗憾的是,顺丰移动端的下载使用率低以及便利店铺设渠道单一,都将直接影响这一人群的用户体验。
我认为,顺丰唯一可以参考的是日本优衣库的模式:在线上推广线下店面,在线下店面推广APP。当下顺丰应着力市场推广,也就是引流,应脚踏实地把APP推广与线下便利店 业务衔接好。
顺丰另需引入线上合作伙伴。京东与腾讯合作,补齐 了京东的短板,而顺丰完全可以从阿里引入流量。
表面看,顺丰的电商、实体店面等,和阿里在业务上有冲突,但我不这样认为。
马云一直期望降低物流最后一公里的费用,而顺丰显然快了一步。阿里菜鸟也是要优化物流体系,阿里在前端,顺丰在后端,若这一路径能够打通,远比双方竞争带来的结果要好得多。更何况,阿里的流量对顺丰来说是宝贵的,而顺丰可以将实体店面积累的线下数据反馈给阿里,二者的竞合,合大于竞。
顺丰嘿客铺设三万家店面,在资本投入上将是巨大的,而 作为主力业务的顺丰物流,未来投入更将不菲。
2013年,顺丰共扩展了27个地级市、629个县区。截至目前,顺丰已建营业网点6000多个,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涉及300多个大中城市及1900多个县级市或县区。
不难发现,2014年,顺丰物流服务网点依然保持高速扩张态势,由此可见顺丰并不想因便利店的投入而放缓物流业务的进度。
物流业务在继续下探,探至县市、乡镇等,是必然趋势,而物流扩张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按照顺丰的发展思路,它未来将是一家物流百货公司,那么,这么大的布局、 这么多的网点,顺丰能不能扛得住?
顺丰逼近EMS的脚步仍在加快,未来物流行业的竞争并不会减弱,社区化快递、本地化速递都会逐步侵蚀这一市场,顺丰强调的一对一体验能否执行到位,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顺丰已不得不同时面对来自三个维度的竞争,上对各个电商巨头,中对便利店与本地生鲜市场,下对京东、邮政等物流企业。
目前国内冷链体系尚不够完善,各电商都期望建立自有冷链系统,比如京东等。在这方面,顺丰并不能完全保证领先。另外,除物流优势之外,在产品种类、电商运营等方面,顺丰并不具备优势,需拓展和提升的地方还很多。
再者,各社区便利店已是五花八门,有传统的实体连锁店,也有小巧的私营便利店,本地生鲜市场是消费者采购生鲜产品的惯用渠道,顺丰嘿客看似很美,但落地后必然要面对消费者采购习惯的挑战以及本土化店面的竞争。 多通道引流,让会员注册和店面体验轻松便捷,这是目前顺丰亟需思考的问题。
苏宁小店开放门店加盟,设立3年10000家加盟门店目标。苏宁小店接下来专注于商品运营,可见其新一轮扩张是奔着精细化运营与高质量发展而去。
消息称,便利蜂累计募资15亿美元,北京地区门店已经盈利,预计2020年底达成全国整体盈利。目前便利蜂开出超过1500家店,其中北京500多家...
截止至2020年3月,福建省主要16家品牌连锁便利店企业的门店总数达到了5454家,其中前十家企业门店总数达到4395家,增幅达16.58%。
在各零售业态“遇冷”的情况下,便利店却杀出了一条“血路”,其2月的产品销售额和服务销售额为9308亿日元,同比增长3.4%。
今日,福州第5家7-ELEVEn正式开业。年内,7-11争取在福州市场开出20家门店。同时,计划下半年进入厦门市场,规划门店3-5家。
天猫618首设“新国货”频道,除了开设老字号、315品质专区,还推出了上海、浙江等长三角省市主题馆,京津冀、珠三角等省市主题馆也将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