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实体店是全渠道零售时代的交流枢纽

赢商网上海站 陈春云   2014-11-13 17:57

核心提示:看好电商,但又坚信实体店绝不会被取代。王玮认为,“双十一”销售额虽然逐年增长,但其增长动力和因素并不可持续,未来数年内,一定会出现拐点。

  看好电商,但又坚信实体店绝不会被取代。澳大利亚澳瑞姆中国战略顾问王玮在赢商网上海站第四期《海上赢商汇》发表观点称,“双十一”销售额虽然逐年增长,但其增长动力和因素并不可持续,未来数年内,一定会出现拐点。这样的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过年数年,从国际到国内,王玮做过大量数据的横向分析和竖向比较,并结合中国的特点,对电商可能的上升空间做一个“盖帽”分析。王玮认为,现在人们热议的“电商冲击”本质上还是低价冲击。随着人工和物流成本的不断增加,随着经济增长而伴随的服务类消费之于商品类比例的不断上升,这种目前驱动网上疯狂购买的价差因素会不断的缩小并趋于理性。且未来对电商纳税将是趋势。

  

  澳大利亚澳瑞姆中国战略顾问 王玮

  以下是王玮在第四期商业地产行业沙龙《海上赢商汇》发表的观点:

  观点一:双十一销售额增长的动力和因素将不可持续

  今年双十一之前我发表了《电商和实体店的共同未来》一文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特别是我文中的600亿的预测和最后出来的571亿的结果很接近于是又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我去年11月1日的微博对去年双十一销售额的预测区间是在300亿到400之间,结果正好落在中间的350亿。其实我的本意并不是要预测双十一的销售额,因为这个数据无论高低都不会影响我对于实体店绝不会被取代的坚定的专业信念。我通过从过去到未来,从国际到国内的数据的横向分析和竖向比较还要结合中国的特点对电商的可能的上升空间做一个“盖帽”分析。

  我可以大胆地先说一句这种像这样的“双十一”的销售额增长的动力和因素其实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大家都会在可以看得见的未来数年内看到它的拐点。

  观点二:电商冲击的本质是价格冲击

  现在人们热议的“电商冲击”本质上还是低价冲击,双十一是利用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发展不规范所造成的巨大的价格差搏一时之大而已。

  随着人工和物流成本的不断增加,随着经济增长而伴随的服务类消费之于商品类比例的不断上升,这种目前驱动网上疯狂购买的价差因素会不断的缩小并趋于理性。还有如果长期地不对电商纳税并不合理也是对实体零售商最大的不公平,我理解就目前情况我国政府也是乐见这种巨大的消费额的出现并给与一定的支持,至少可以向世界显示中国市场的巨大的消费潜力。

  大家只要冷静的想一想如果电商和实体零售商一样纳税,那么这个571亿今天立刻会变成多少?像澳大利亚那样在零售商的要求和动议下国会通过了对电商纳税的立法。还有我们的邻居韩国也是对电商同样纳税的,但韩国依然以线上销售占零售总额的13%而位列全球电商销售比例最高的国家排名的第二位,说明了发展的成熟和可持续程度。

  观点三:流量红利的年代已经结束

  从国内电商平台本身考虑,流量红利的年代也已经结束了,高企的流量成本已经使网上商家苦不堪言,线上关店数量绝对超过线下实体店。就说双十一吧,大家都是为了剩下的364天舍命陪阿里玩一把的。

  但是毋庸置疑电商和互联网特别是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无论如何给今天的零售商提供了太好的营销工具和销售手段。就像美国排名前列的零售商都是1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线上和线下并举的布局的。电商和实体店一定会拥有共同的美好未来。

  观点四:互联网时代实体店的四个角色不可替代

  如今,顾客的购物之旅变得更加复杂,实体店不再是单一的购物目标地,而是有消费者参与的全渠道零售的交流枢纽。

  枢纽就决定了实体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依然要扮演的不可被替代的4个角色:1.交付中心,商店可以利用店内库存满足线上顾客的订单交付,即线上购物线下提货;2.服务中心,营业员更多地变成了专注服务的“顾问”为顾客提供咨询和增值服务;3.展示中心,在店内传递品牌的体验是零售营销战略的最基本的方面;4.商业中心,通过有限的实体空间和无限的虚拟空间的商品陈列可以使顾客购买不在店内的商品。

  未来中国的实体店发展也不会例外,就是全渠道零售时代的交流枢纽。就像连接火车、机场、地铁、公交和长途客运的交通枢纽一样,枢纽是绝不会被取代的。作为全渠道零售的枢纽,线下人流和线上流量相互交融,它不仅是B2C的而同时也是C2B的,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O2O不仅是指从线上到线下,也包括线下到线上,甚至更多。

  

  第四期《海上赢商汇》嘉宾合影

  

  第五期《海上赢商汇》预告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