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润万家CEO洪杰亲自启动一个名为“长征”的项目时,中国零售行业正式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整合。华润万家,这个引领中国零售行业发展的航母品牌,再次创下零售行业的惊人之举。
风雨兼程数十年,华润万家已从单一业态发展,进展到日益丰富的多业态组合,从单一的连锁超市企业成为管理多元零售业务的零售集团,其中,超市业务更是连续多年位居中国连锁超市第一位。
2014年华润万家全国自营门店实现销售1,040亿元,自营门店总数达到4,127家。华润万家已进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264个城市,员工人数逾30万。
取得这样的成功,是华润万家励精图治的必然成果,但这样的成果,非但没有踯躅华润万家发展的脚步,反而激发了华润万家寻求创新以及取得更大进步的步伐。当与全球第三大连锁品牌Tesco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的消息传来之时,对于行业和消费者来说,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
2015年2月8日,华润万家在华润万家广州天河北门店举行揭牌仪式,启用全新红色华润万家品牌标识,这预示着华润万家与全球第三大连锁品牌Tesco乐购中国业务的融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在此前的2013年8月,作为大型央企的华润万家和英国最大的零售连锁品牌Tesco发表谅解备忘录宣布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2014年5月,合并案获得中国政府机构的批准,并开始融合前的准备。
华润万家CEO洪杰表示,华润万家需要顺应中国零售业的变革寻找转型路径。从传统经营模式转为实体+电商战略,从经营渠道转为向经营商品、经营客户转变,这是中国本土大型连锁超市品牌获得持久生存能力的转型必经之路。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Tesco在国内各家门店将陆续启动更名程序。具体的融合过程将是,华润万家华南大区103家门店与Tesco 15家门店首先开始销售系统切换,双方门店将实现商品、采购、库存、财务等方面的对接,华北、东北、华东大区将陆续参照进行。
华润万家CEO洪杰表示,采用这样的融合节奏,一是由于华南是华润万家的根据地,资源相对充裕,二是Tesco在华南只有15家门店,融合阻力较小。根据洪杰亲自执掌的“长征”计划,预计全面完成华润万家和Tesco在全国所有门店的组织架构、人员、商品、供应链、库存、财务等方面的对接和融合,需要三年时间。
为了实现顺利融合,华润万家采取了由表及里、由外及内的融合方式。
首先,在组织架构、信息系统切换、供应链整合等一系列重组之前,华润万家最先开始Tesco人员的自由流动和安置。
Tesco有着丰富的连锁经营和电商经验,能为华润万家的转型目标给予巨大经验上的支持。为了最大限度挽留Tesco员工,华润万家给予了超越以往任何一次并购的政策,只要Tesco员工同意留下,即使超编也在所不惜,华润万家还向Tesco员工承诺不降薪。
此外,与融合过程相伴,华润万家还将引入Tesco先进的信息管理体系。经过数十年的经验和技术沉淀,Tesco已经形成全球最为完善的信息系统——企业管理架构、部门设置、运营流程、财务核算都会对应在信息系统中。在这套强大的系统之下,任何一件商品都可在系统中清晰地查询到所处的位置。
在人员和管理模式的融合之外,供应链层面的融合也已经启动。目前,Tesco自有品牌已进入华润万家华南大区103家门店,增加761种单品;后者自有品牌进入前者15家门店,增加750种单品。华润万家正在对Tesco供应链进行筛选,后者供应商将有机会进入整个华润万家的采购体系。
华润万家崛起于中国,数十年间跃然成为国内行业领袖,其盛势直追当下国际零售巨头。融合之前,Tesco在中国深陷亏损泥潭。融合之后,Tesco将迎来新生。按照洪杰的规划,原Tesco门店将在三年后扭亏。前三个月为调整阶段、4-30个月是扭亏阶段(第三年全面实现扭亏)、后6个月则是全方位的整合阶段。
华润万家“长征”之路任重而道远,不论对中国的零售业业内还是消费者,不仅振奋人心,更加值得期待。
此外,华润万家已沿用多年的太阳花标识将逐渐落下帷幕。新红色标识的设计思想源于传统,亦通行于国际。在设计色彩选择上不仅与国际大型零售快消品公司的惯例接轨,且选择红色、蓝色等较为鲜明的色系。给消费者更加简洁的风格体验、更加鲜明的形象感知,更好的唤起消费者对品牌标识的认知和记忆。
华润万家广州2家门店宣布闭店,其中挂绿广场店已于4月15日关闭,增城广场店月底停业。据统计,年内,华润万家起码有10家店关闭或即将停业。
据多家媒体报道,今年第一季度,华润万家在全国新开业、新升级门店已经超过10家,其中新开门店涉及北京、深圳、苏州、南京等地。
4月27日,永辉超市宣布免去2位高管人员的副总裁职务,其中林建华因身体原因被免,公司另有任用;吴光旺因能力无法胜任副总裁职务被免。
中国大陆首家带加油站的开市客COSTCO会员店将于2024年5月28日在南京市江宁区隆重开业,将还原纯正美式开市客的购物+加油模式。
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86.4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71%;归母净利润为-13.29亿元,同比减亏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