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距离1号店两位创始人于刚、刘峻岭确切离职消息被爆出的10天后,1号店大股东沃尔玛终于发布了一个初步的接盘方案:收购1号店剩余的全部股权,由沃尔玛全球电子商务亚洲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王路来领导这家电子商务公司。
这在1号店内部已经算不上新闻了。早在几天前,就有1号店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透露,“王路接管应该是确定了的。”而两位创始人把股权转给沃尔玛,也是员工们意料之中的事。从今年开始他们已经很少在公司出现了。
这10天里,1号店内部暗流汹涌。
“大批员工都在离职或考虑离职。”一位刚刚离职的1号店员工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据他透露,1号店一直在招人,但“进来的没有走的多”。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1号店总部,竞争对手和同行创业者们已把挖人的摊子摆到了大门口。“基本上工资都是翻倍的。”
“我们就准备去挖人。1号店是重灾区,之前投资人也说,想挖人,去1号店啊!”某电商创业者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和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生死劫”一样,这个现象也和阿里巴巴脱不开干系。
早在2010年,当时的天猫、京东、当当、1号店纷纷开始大举扩张,电商企业们首先把挖人目标瞄向线下商超。几年间,这些线下人员逐渐被培养得互联网化,平台间的人员流动也不曾间断,尤其是1号店和阿里巴巴之间,就像连上了传送带的流水线,单向输送,源源不断。
“在华东地区能做得好的平台,只有阿里和1号店了。离得又近。”有接近两者的资深电商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阿里巴巴的类目运营尤其是食品类目,主要来自两个渠道,线下商超采购运营和1号店。”
阿里巴巴离职潮后,这个情况变本加厉。2014年3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启动公司在美国上市的事宜。在这前后,不少积攒了大量期权的阿里员工开始离职,其中,天猫和淘宝两个阿里的“重灾区”,也是吸收1号店员工最多的。
如果说,阿里巴巴的离职潮源于员工手握期权的安全感,以及阿里白手起家的创业文化让老员工们个个胸怀野心感觉自己无所不能,那么,1号店的离职潮则恰恰相反。
在1号店,员工们没有安全感,不仅因为不到20%的股权只为创始团队所有,整体福利待遇不高,更多来自高管接二连三离职后,却始终没有谁告诉留下的人,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
“去年年底两个VP离职,当时就已经开始传创始人要离职,这种负能量就起来了,而且传得很快。”有离职的1号店中层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农历新年后,1号店的军心开始动摇。“从过完年开始,公司不断传出有总监离职。打头炮的是CTO,紧接着技术部就有很多人离职,慢慢的业务部的就开始都在动了。”该中层形容,曾经有段时间是“一周一个高管”,“这个频率太快了。”
对于任何一个电商平台,业务部门都是最核心的体系,担负着公司销售KPI的重任——当恐慌情绪延伸到这个部门,1号店就像被推倒了的多米诺骨牌,由上至下,溃散开去。
按常理说,一个公司的高层变化,对于执行团队的影响不应该这么大,但1号店的问题在于,“他们拖得太久了!”上述离职中层认为,“员工层都基本知道了未来会变,公司却一直没有措施出台,整个公司都没有方向可打,时间一长,大家的信心就失去了。”
直到最近,代表沃尔玛的1号店人事部门终于开始有所行动——“找很多员工谈心啊,两三个一组,聊一聊。”一位离职中层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但是这已经来不及了。“士气已经下去了。最好的点应该是去年底,那时就应该采取政策措施,来稳住这个盘子。”
更致命的问题是,直到现在,大股东沃尔玛也没能为1号店的员工们指明未来发展的清晰方向。
2011年5月,沃尔玛正式入股1号店,并于当年年底增持1号店股权至51.3%。在宣布收购的新闻发布会上,时任沃尔玛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克道(Mike Duke)曾明确表示,1号店就是沃尔玛在中国的电商平台,从此1号店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网上沃尔玛”这个标签了。
但此后发生的事实显示,真实的1号店根本无法跟“网上沃尔玛”这个定位划上等号。
表面上看,2012年10月,增持为大股东后,沃尔玛对1号店基本没有决策干扰,只向财务和人事两个部门派了两名副总裁。但实际上,根据来自1号店内部的声音,仅这两点就足以给1号店带上镣铐,不能自如发展了。
1号店采取的是自营+平台模式,这种模式的共性是,一旦有了自营,平台就只能作为补充。1号店内部也一直是自营占比大,平台比例小。但近两年来发展平台带给电商的助力日益显著,京东、当当网都加大了在平台上的投入,并从中尝到了甜头,根据2014年财报显示,其竞争对手京东开始出现平台GMV(平台交易总额)居上的现象,而1号店的平台业务增长却在放缓。
控制平台发展,在1号店似乎是沃尔玛有意为之。
有1号店平台内部员工告诉界面新闻记者,1号店平台业务始于2010年,它的增长速度和在整个公司的销售占比增长都非常快,“最多的时候占到整个公司将近40%,大约37%。”作为一个估值将近200亿的公司,这个事业部已经很有份量了。但今年开始,员工们觉得开放平台越来越难做,因为在公司内部,“资源越来越难获取,还有平台上卖得好的爆款,自营可能都会直接切过去”。
1号店平台的员工们认为,现在公司对于自营的倾斜越来越明显。他们猜测,是因为沃尔玛觉得开放平台的风险大,货物也不在手上,很多东西出了问题(比如假货)之后再去补救,这不是以严谨、规范著称的沃尔玛的风格。
严谨、规范本没有错,但放在中国互联网大环境下,这个思路就容易碰壁。被收购后的1号店扩张的节奏也明显放缓。
在1号店员工看来,收购以后,公司最大变化是考核指标上的变化——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对于毛利、商品安全等指标得考核近乎严苛。这让员工和接近这家公司的合作伙伴都觉得,1号店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类似沃尔玛的传统零售企业。
“这确实不容易做到,尤其各家都在砸钱扩张,在以低价、优质的服务抢消费者,而沃尔玛要求你要有毛利,这怎么拼呢?”有员工报怨。
在自营业务上,1号店的发展也不尽理想。
1号店以销售食品饮料起家,这类产品毛利低,对供应链要求高,很难依赖其盈利,与沃尔玛合作,1号店就是想借此增加商品品类、尤其是高毛利产品占比。
但实际上双方的商品采购一直未能打通。就连当初收购时外界认为的“类目打通、仓储共用”,也始终停留在分析层面。“一直都没有打通。1号店目前也只有2万多个SKU(库存量单位)。”该员工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1号店找沃尔玛是为了扩充品类,但沃尔玛一直没给,可能担心它对线下有影响,但沃尔玛忘了自己干儿子不影响,还有其他一大堆来抢。”一位与1号店合作的代理商对界面新闻记者说,“1号店的核心就是快消品,很少有快消品之外的品类入驻的,(其他品类)拓展不出来,形象已经定了。”
据上述1号店员工透露,2014年1号店的整体销售额还在增加,但增长幅度不能令人满意。
“在供应链端也许会有一定的整合,比如联合采购,进口商品的拓展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另外,沃尔玛对于1号店形象的背书,给消费者的形象更专业、更标准。”这是他所能想到的沃尔玛对于1号店的所有帮助。
在业务端,则“完全没有,我们只觉得管得越来越严,推进越来越难”。据他介绍,1号店每个部门都分得很细,员工们感受最深的是,拿到一个KPI后,推进的阻碍“特别大,因为任何一个案子都涉及很多部门的团队”。
双方目前的局面是,产品上没有打通,供应链融合有限,仓储物流更是各有门户,根本不能“借力”。
“沃尔玛中国一直都水土不服,除了山姆会员店,沃尔玛在中国从来都没有摸准过路数。之前在整合时又多是如此,现在线上依然如此。”有华尔街从事中国零售行业的券商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记者评论道。
2006年,沃尔玛收购同业态卖场好又多,经历了近10年的时间才慢慢融合,这期间,“牺牲”了很多好又多的员工,而沃尔玛也损失了很多赔偿金。
现今,1号店的员工们也担心这种“牺牲”会重演。
“大家判断未来自营会越来越强势,现在已经有人在猜测,未来平台会不会被取消——公司是说不会,但沃尔玛全部把1号店吃掉以后,没有具体文案类的策略出来,所以现在猜测的版本非常多。”有平台员工对界面新闻表达了他的担心。他说,这是最坏的一种情况,还有几百号人在这个事业部里。
令人唏嘘的是,即便在这个时候,沃尔玛也没能拿出真正实质性的措施。“包括今年7月,年中晋级加薪的名额,我听说只有5%,非常少。”这位离职员工补充说。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自宣布全资收购1号店至今,沃尔玛仍然尚未跟1号店员工有过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具体交流,仅对外表示计划投资加速电商业务的发展。这无疑增加了后者的疑虑。
今年5月,沃尔玛在深圳正式推出了自己的大卖场O2O电商平台“速购”,包括手机APP“沃尔玛”、门店自提的“速购服务中心”。按照规划,这一电商平台将先在深圳23家门店试行,未来再推广至全国。一旦推广,它与1号店左右手互搏将无可避免。现在既然全资收购了1号店,沃尔玛将如何协调这两个平台为己所用,也就成了决定1号店未来方向的关键。
“既然沃尔玛和1号店已经是一家人,毕竟沃尔玛不是投资公司,而且沃尔玛本身是零售商,跟1号店重合的业务很多,不融合没道理。”深圳唯实慧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零售咨询师陈怡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了她的观点。
但只要1号店一天不宣布具体计划,1号店员工悬着的心就一天不能放下,这家公司就依然处于动荡中。
眼下,越来越多员工正选择跳下1号店这辆在迷雾中行使的大巴,还在车上的也纷纷做好跳车准备,因为没有人知道1号店还能走多远。
艾瑞咨询最新公布的2015Q1中国B2C购物网站交易规模市场份额显示,天猫占58.6%,其次是京东22.8%,1号店仅占1.4%,排在唯品会、苏宁、国美之后。而在1号店的大本营上海,大润发旗下的“飞牛网”正在以完全不同于1号店的套路起势,目标直指1号店。
就在7月23日,阿里巴巴“碰巧”也宣布,要在北京地区发10亿补贴全面进军商超领域。此时,这一区域的销售额据天猫超市透露已同比暴增740%。在这个酷似战帖的通稿中,阿里巴巴同时表示,下一站,上海。
也许沃尔玛的确还需要再纠结一段时间。但市场留给它的时间和机会,真的不多了。
1号店作价95亿左右被卖给京东集团,而不是此前传言的400亿估值。这95亿估值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可能1号店2015年的GMV是京东2015年GMV的5%
赢商网以“年轻力商业”为主题,开启第27期『共创计划』。欢迎广大行业人士积极分享和交流优质的“年轻力商业”相关主题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