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上人气餐厅实则路边小店 网络订餐安全谁保障

解放日报   2015-08-29 09:37
核心提示:网上送餐“火爆”的餐饮店,其实只是些平日少有食客的路边小店。点开手机上的“饿了么”订餐软件,翻看附近餐馆,发现卖得最火的,是一家饭馆20元一份的脆皮鸡腿饭。食品安全监管是否又存在“盲区”?

  点开手机上的“饿了么”订餐软件,翻看附近餐馆,发现卖得最火的,是一家饭馆20元一份的脆皮鸡腿饭。短短一个月,该套餐就已卖了2300多份。而算上其他套餐,这个饭馆的网上月送餐量已高达一万多份。

  1万多份,并不算多。网上,月送餐两三万份的店比比皆是。提供堂吃之余,还要送餐几万份,会不会超负荷?会不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这样的担心并不多余。近日,申城某龙虾盖浇饭餐饮店爆出食品安全风波,正是餐饮企业借助互联网迅速扩张送餐业务,导致超负荷加工、从业人员操作不规范等情况的发生。

  市民关心:类似情况如何避免?食品安全监管是否又存在“盲区”?

  在手机APP终端上,便当店月订单超过万余(左图);店堂内部没有食客,饭盒却堆到近房顶。

  外送数万份的,几乎都是“小店”

  你能想象吗?网上送餐“火爆”的餐饮店,其实只是些平日少有食客的路边小店。

  以位于都市路的解放大厦为订餐点,“饿了么”显示,周边10公里范围内,月送餐量过万至三万份不等的餐饮店有5家,两家为麻辣烫店、一家便当店、一家以瓦罐汤为特色的餐饮店以及一家专门提供外卖的快餐店。这些店是什么样子的?

  记者首先选了便当店一探究竟。软件显示,该店月售1万余份,平均每天送300多份便当。按软件上的地址信息,记者找到了位于广通路的实体店。这家店位于一幢商务楼后侧底楼,一排门面房,几乎都是菜饭骨头汤、牛肉拉面等小餐馆,便当店夹杂其中,很不起眼。走近一看,小店面积不过10余平方米,里面仅20个座位,虽正值午饭时间,却一位食客也没有。

  反倒是店门口,停满了电瓶车。店里,几名头戴安全帽、身着制服的人正提着印有网站LOGO的保温箱,焦急地等待着。这些人就是订餐软件的送餐员,等着将外送便当打好包。柜台上,打包盒快堆到天花板,几名工作人员正紧张地将做好的饭菜分拣。不一会,一名“饿了么”工作人员拎着六七份便当出了门。往保温箱里码放时,为了顺手,几份便当直接被扔在了地上……记者留意到,该便当店桌椅地板油腻腻的,苍蝇飞来飞去,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别以为这只是个别现象。记者又走访了麻辣烫店和瓦罐汤店,清一色都是路边小店。其中一家麻辣烫店,更是连堂吃位置都没有,一口煮制麻辣烫的大锅摆在马路边,看起来脏兮兮……

  超能力配餐,监管仍是“空白”

  记者将拍的几张照片给朋友看,他们都很惊讶,网上订餐红火的,居然是这样的店。有人说:平时从不吃路边小店,可网上无法“知根知底”,往往看着精美图片和实惠的价格就下单了。但比店里实际卫生状况更令人忧虑的是,一个平时只能提供20多人堂吃的小店,如今月送餐上万甚至几万份。超能力配餐,势必“萝卜快了不洗泥”,能放心吃吗?

  这个问题自然难以一概而论地回答,但监管的“空白”却是不争事实。

  为了保证送餐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有着严格规定。如面向企事业单位团体送餐,盒饭生产企业需审批相关项目,并办理“集体用餐配送”证照;饭店也需要在《餐饮服务许可证》中,取得“团体膳食外卖”的项目许可。这些准入制度,对餐饮单位的软硬件条件都提出了要求。如办理“团体膳食外卖”的饭店,需要满足超过250人份的团体膳食加工条件,需要有热链或冷链的运输条件,以及需要配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又如盒饭生产企业,每天最多生产多少份盒饭,都是根据生产规模,经过核准限定的。送餐操作中,相关法规也提出配送食品不能在10°C-60°C 的温度条件下贮存和运输等等的要求。

  但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述规定只针对向“固定对象”送餐的餐饮单位;网上送餐由于送餐对象并不固定,不在监管之列。就目前来说,餐饮店只需办理了《餐饮服务许可证》,就可以借助网络送餐平台,接单送餐。

  过一定量,就该有“准入门槛”

  眼下,一些小餐饮店,仅在“饿了么”平台上,月送餐量已经达到了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规模。而这样的经营行为,却不需要准入和监管,合适吗?

  监管“空白”,红极一时的龙虾盖浇饭吃坏肚子,便不足为奇了。同样的食品安全隐患在时下热衷于通过网络送餐扩张的餐饮企业中普遍存在。借助网络送餐,原本只提供堂吃餐点的餐饮企业,变成了堂吃、送餐“全能”,销量也大幅增加。但这一过程中,相应的企业软硬件升级并未同步,如厨房并未按照送餐量进行升级改造,人员也没有足够配置。一旦在外送餐点制作过程中,发生生熟不分、烹制时间不达标、加热杀菌不到位、不在消毒间装餐等任何一项不规范操作时,就有可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去年10月30日,上海食药监局曾发布网上订餐“五要点”,其中第五点就是提醒单位预订集体用餐时,切莫选择饭店、快餐店、小吃店等。原因正是这些餐饮单位加工能力有限。

  对餐饮企业超负荷运作,如何监管?目前,餐饮服务许可按照业态和规模,实施分级管理。因而完全可以在分级时,对于不同规模的餐饮单位,核准一个网上送餐“上限”;而这一“上限”,应该在订餐软件的后台管理中予以体现。一旦餐饮单位想超量送餐,必须通过相应的审核。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及时关注网络送餐市场的发展情况,对送餐软件的后台数据有效掌控,以便实施针对性管理。

  记者观察

  安全底线不分网上网下

  这又是一例“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例子。和此前众多被改造的行业一样,互联网在改变传统行业运营方式的同时,往往突破了众多行业管理的“底线”。

  在没有互联网送餐的时代,饭店若要提供送餐服务,必须自己备人接电话,必须自己筹备送餐队伍,这些条件限定了饭店的送餐量。

  互联网送餐兴起后,接订单、送餐这些事都交给了互联网企业,家家餐馆都开始忙着送餐,一些饭店更是将网络送餐作为主营业务;而这其中,遥遥领先的竟是一些管理松散、并不具备大量送餐能力的低端餐饮单位。与高效率和低成本相伴而生的,便是网络食品交易中种种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这一现状必须引起关注。规范化送餐,不应该视是否送固定对象而有松紧,不应该视网上、网下而有宽严;安全的底线,理应一视同仁,网上、网下一个样。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解放日报,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