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的多,扔的多,废旧纺织物的爆发性增长令人头疼。“据统计,约33%纺织物被浪费,仅欧美每年就接近30万吨。中国作为最大成衣及纺织品出口国,生产及出口全球大约40%的纺织品及30%的成衣。从这些数据来说,中国纺织物被浪费的数量同样很高。”香港NGO组织Redress创始人Christina Dean对此说道。
H&M,当前最庞大的快时尚品牌之一,早前推出Conscious Foundation百万环保回收与Conscious Exclusif环保自觉限量系列,旨在联合快时尚企业与科学家,为快时尚日益严重的浪费、污染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在这个庞大的瑞典快时尚品牌放言,“将凭借Conscious Foundation促进时尚行业在环保上实现突破性的想法,为成衣制造创造一个资源闭环。”
这是快时尚巨头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举动。但批评者质疑公司是否该更注重强调材料与技术上的革新,毕竟生产过剩与和得不到保障的工人权利才是H&M饱受批评的方面。尤其是当回收的混合纤维在快时尚领域中的运用如此普遍,来自生产源头上的问题显得更为棘手。
Conscious Foundation的百万欧元奖金的五位获奖者,将由学者John Rockström,意大利版Vogue编辑以及一位超模甄选。获奖者也将参加由Accenture埃森哲与KTH皇家理工学院的主办的斯德哥尔摩快时尚创新训练营。
H&M相当激进的环保动作,会激发快时尚从业者探索到快时尚的解决之道吗?至少目前而言,业界的声音并不积极。
据Global Change Awards全球变化奖的项目经理Erik Bang表示,比赛形式的环保行动的后续动力不容乐观,且“变化速度不够快”。在时尚界,这样如此规模的环保创新比赛与奖励非常可观,“但人们不会停止买衣服,快时尚仍然在不停生产过剩,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而这些生产过剩的成本原本可以被减少,再生,取代或淘汰”。
被时尚工业的“新品、新款”反复洗脑的消费者,他们低价购买的潮品,在填满了一个个衣柜之外,实际上是在协助“快时尚”工业盘剥地球,而纺织、印染、整理过程中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终将由江河进入我们的身体,实现一个由时尚起、至健康终的循环。
对此,Maxine Bedat,销售”慢时尚“的Zady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xine Bedat表示,“资源闭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它并没有解决关键问题,快时尚的环保悖论的根本——生产过剩”。“快时尚的每一轮资本回收仍然造成了一个巨大的碳排放量,即使参与循环,影响微乎其微。”
如果说 Zara 每年20000款最新款服饰上架的数字,已经让人惊掉下巴,那想想 H&M 工厂每年至少生产6亿件产品的体量,简直令人难以想象。H&M品牌在全球55个国家拥有超过3200个门店。如果再算上COS这样的副牌,那这个数字则变为3500个店铺——千万别忘了,H&M每年还在以10%到15%的速度扩张。试想一下,到底需要多少棉花、电力、再到水资源,才能满足工厂如此庞大的生产需求?
即便每年都在环保路上不断探索,但毫无疑问,这个快时尚巨头离真正的环保可持续还差了太远。根据H&M最常引用的数据,非盈利机构Textile Exchange已认证H&M为世界有机棉花使用第一的企业。但事实上,在H&M使用的棉花中,只有13.7%是有机棉。在大多数情况下,大量的资源消耗型作物(无论是有机还是无机的),才是躲在这些数据背后血淋淋的真相。
快时尚拥有着复杂的产业链,涉及众多复杂的环节。负面影响同样出现在衣服售出之后,快时尚推动着现代消费文化的发展,不断引导着人们去买越来越多的衣服,不管他们是否真的需要。
不可避免的,那些多余的衣服最后的归宿只能是垃圾填埋场。仅仅在美国,每年就有一千零五十万件衣服进入垃圾填埋场,即使是天然的纤维都并不那么容易被降解。用有机棉代替传统棉自然是好事,但即便使用有机棉,每生产一件 T 恤或者一条牛仔裤,依旧需要耗费超过两万升的水。要知道:一个被有机棉塞满的垃圾填埋场,始终是个被塞满的填埋场。
解决的关键,依然是老生常谈:Buy less, make it last.选择优质耐用的时尚产品,尽量少购买快时尚产品。毕竟,至少在现阶段看来,快时尚与环保依旧是永远的悖论。
ZARA“姐妹品牌”OYSHO近期关闭苏州、宁波、成都、西安、深圳、石家庄等多地的门店,目前门店仅剩20多家,意味着过去一年至少关店10家。
因为这种超越快时尚的“快好省”模式,SHEIN不但被评为打败ZARA、H&M等快时尚品牌的跨境电商快时尚独角兽,在海外“迷倒”众多消费者。
优衣库的测算是:每1亿中等收入人口需要800家左右的门店。等于说,中国未来至少需要数千家优衣库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