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点评与对手美团“抱团取暖” 1+1能够大于2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陶力   2015-10-09 09:51
核心提示:商业场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在这个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这两个老对手抱团了。这是近十个月以来,互联网领域继滴滴快的、58赶集之后的第三个重大并购案例。

大众点评

  商业场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在这个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这两个老对手抱团了。这是近十个月以来,互联网领域继滴滴快的、58赶集之后的第三个重大并购案例。

  10月8日,大众点评网与美团网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美团CEO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将同时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重大决策将由联席CEO和董事会共同完成。

  同时,双方均表示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包括以团购和闪惠为主体的高频到店业务,同时将加强优势互补,推动行业升级。

  大众点评CEO张涛表示,过去这些年双方有竞争也有差异化,帮助1000万商家服务好10亿消费者,是两个团队共同的追求,合作是大势所趋。

  戏剧性的是,2015年六月份,两家公司还传出员工抢地盘互殴的“罗生门”风波。从相爱到相杀的转变,则只经历了一个长假。

  在合并完成之后,新公司将占据团购市场80%的份额,估值近170亿美元。

  “这个转变很剧烈,既然我们已经决定合作,就要抱定白头偕老的信念。合作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外部竞争仍然激烈,行业充满变数,O2O仍然刚刚开始。我们需要保持谦卑心态。”王兴则在给员工的内部邮件中如此表示。

  对于合作的细节,王兴与张涛只字未提。

  资本成推手

  大众点评和美团在外卖和团购领域的厮杀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资本和市场没有耐心等到盈利的那一天。

  在内部信中,王兴透露,这次合并得到了投资方红杉资本、阿里巴巴(需求面积:200-400平方米)、腾讯等公司的大力支持。

  一名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主导合并的VC很有可能是红杉资本,合并的事项已经报备相关部门审批。“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恶性竞争带来的烧钱太猛,而且两家公司的业务重合度太高,单独发展下去不容易拉开差距,也难有更好的故事包装提高市值。”

  记者梳理了红杉资本的投资路径发现,竞品双投是其一贯的策略,此前已有过主导唯品会收购乐蜂网后成功上市的案例。

  早在2010年3月,美团成立伊始红杉就参与投资,并在接下来B、C、D三轮投资中领投或跟投,阿里巴巴则从B轮开始进入每一轮都有跟投。

  2006年,成立3年的大众点评获得红杉资本A轮100万美元投资。此后,红杉在C、D、F轮中都有接续投资。腾讯在2014年E轮投资中才进入。

  2015年1月以来,业界不断传出美团亟须融资的消息。但是,王兴一直没有正面回应。

  与美团并不顺利的融资路相比,2015年4月,点评再次获得腾讯以及淡马锡控股、万达集团和复星集团的8.5亿美元融资,并一度传出即将上市的消息。

  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委身点评可能是美团最好的选择,甚至是一种宿命。“红杉同时投了美团、点评和饿了么三家O2O公司,说明这个行业本身是被看好的。但是后来陷入了烧钱的无底洞,任何一个投资人都不想看到这种左右互搏的局面。”

  据悉,合并后的两家公司将会去掉业务重合的部分,美团定位于自营,发力餐饮、酒店、外卖等高频次业务,而大众点评定位为平台,专注于丽人、结婚、到家等垂直类业务。

  1+1难大于2

  就在美团大众点评正式宣布合并后,百度糯米也坐不住了,百度副总裁、百度糯米总经理曾良先放言“随时准备继续迎战”,紧接着,糯米在官方微博表示要发10亿红包。

  糯米官方指出,在团购模式正经历深刻嬗变的当下,百度糯米有幸成为促成对手合并、撬动行业格局的杠杆。“资本说这是一场O2O红海的厮杀;我们说这是一场O2O蓝海的竞技。”

  同时,口碑网络也发布了最新的消费数据,国庆期间,口碑平台的餐饮交易日均笔数突破160万笔,环比增幅达60%。刚刚“复活”的口碑已经全力投入了这场O2O大战,其与同属阿里系的美团之间的关系也越走越远。

  美团网相关人士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直言,阿里巴巴对美团的投资仅仅是财务方面,双方还不到战略合作的层面,所以很多业务没有整合。

  由此看来,新一轮的补贴大战还将继续。易观智库分析师孙梦子分析称,就目前市场格局来讲,美大合并后对于品类的扩展、商户的教育及改造都能具备更强的话语权,减少在竞争当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然而,二者合并能否产生1+1大于2的效果,业界并不乐观。李论认为,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效率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扩大规模。美团和大众点评津津乐道的管理能力说到底其实是人海战术。“没有效率提升的规模只会是烧钱的无底洞,这种扩张带来的将是管理成本的急剧提升,也挤压不出利润空间。”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陶力,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