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项目中的大型商场,其招商输赢关键在于顶层,因为顶层一直都是商场招商的大瓶颈。事实上招商成败与楼层没有直接的关系,主要还是在于商场提供的商品类型、业种的搭配。当然,顶层的招商模式成败会影响到整座商场的人流量回流效应。
招式1:形成互补效应
商场的最顶层与其他楼层一定要互补,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必须与其他楼层产生错位效应,才能更好的引导消费者的循环消费。
如果一个专业的商品在4楼,3楼就能买到,那以上楼层再提供一样的产品,就会产生类同的效应,影响消费者的循环效应。同时,也要对周边商场的业种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互相之间要形成一种互补的供应。
招式2:运用专业化
商场顶层的业种搭配,关键在于怎么样去发现,去配合一个新的市场,新的需求点。楼层肯定是有高有低的,只有真正赋予楼层专业化的东西,而且这种专业化跟整个商场的零售业态是配套的,有足够的效应,足够的特色,才会取得很好的整体收益。
顶层业态的目的是给进商场的消费者提供其他需要,是给整个商场做配套的,同时又是专业化,要做到让其自身不但能生存,而且能给其他楼层带来人流。
招式3:竞争差异化
其实一个商业地产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小商圈,存在内部竞争,那么在商圈里面能否生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要 做的跟别人不一样。
比如选择一些竞争比较弱的区域开店,就是为了避开这个商圈的竞争,从而脱颖而出。在韩国,最高的百货公司可以开到11楼,这在国内难以想象,如某购物广场的A楼做得很好,而B楼怎么都做不起来,直到一大型品牌店进驻,B楼才红火起来,其实这跟做顶层一样,有的客人到了7楼之后不愿意上8楼,有的到了9楼,不愿到10楼,这是同一个道理。
招式4:强调品牌店
对一个品牌的认识,认知,认可到接受这个过程,其实就如同慢慢对一种事物认可的过程。品牌店一般都有自己的特色,连同商品的摆设和布局上,也就是商品与商品之间应该怎么搭配,都有统一的模式,就是由于统一的模式而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市场定位是满足不同的消费层次,就是白领阶层,也有不同的消费层次的。比如某商场经过两次大调整(主要一商品结构,品牌,市场需求来决定),现在商场里的企业品牌销售已达65%左右,这种强烈的竞争力就逐步显示出来了。
许多项目不是运营驱动,而是由“投资驱动or规划驱动”,或者是被“拍脑门驱动”得来。最终结果就是脱离实际,沦为“表演式商业”。
1-10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77.03亿元,同比增长6.3%。
此次chiikawa x MINISO限时主题快闪深圳首展,为前海壹方城注入更多年轻、活力的元素,提升了商场的时尚人气氛围。
北京海淀大悦城预计本月完工,项目毗邻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体量为18.8万㎡,为“盒子+街区+下沉广场”,是海淀北部区域首个山系购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