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尚品牌在华关店加速 消费趋向主题化购物中心

中国服装网   2016-05-05 09:09

核心提示:包括优衣库、H&M在内的多个“快时尚”品牌,在2016财年经营业绩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近日,位于成都市春熙商圈中山广场的优衣库已经悄然关门,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服装品牌。而今年1月位于成都春熙路核心地段的GAP门店 也已经关闭,加上之前从伊藤春熙店撤出的MUJI,多家“快时尚”店撤出春熙路,鼎盛时期快时尚品牌曾在春熙路商圈多达21家,如今留下了15家左右。而包括优衣库、H&M在内的多个“快时尚”品牌,在2016财年经营业绩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此间消息称,快时尚服装品牌在2006年左右进入中国市场,其独特的发展和扩张模式,被认为为疲软的服装零售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以优衣库为例,目前优衣库在华店铺已经是H&M和GAP在华店铺数的总和。但仅仅10年后,随着新鲜感的淡去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快时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业内普遍认为,快时尚品牌业绩集体下滑,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增速放缓不无关系。但零售业专家则表示,无论经济是否不景气,至少短期内,中国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相对良好的快时尚品牌在业绩方面的重要贡献还是无法取代的。此外,也与受到电商冲击及租金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有关。 

  优他汇国际品牌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研究员孙逊今天晚间向记者表示,快时尚品牌大规模关店行为需从不同角度看,到底是规模性关店行为还是战略性调整还需拭目以待。 

  在孙逊看来,导致关店行为的原因诸多,比如确实有行业不景气,零售业寒潮说法和电商分了零售的蛋糕;目前,这些品牌也开始重视电商布局,或关闭一些盈利不佳店铺,重开大店的预期。毕竟在前一些年头,国内外的快时尚品牌都进行了一定迅猛的扩张和粗放式发展,然而另外的一些能抓住顾客需求的快时尚品牌如MJstyle或者new look等其他快时尚品牌在全球化战略上和下沉二三线的布局上还是有预期的。

  据了解,自2012年开始,中国便发生了大规模的”关店潮“,2013年3月,如京城知名百货大佬贵友关闭了自己的方庄店;5月31日,大洋百货石家庄店关店;6月1日,在沈阳太原街陪伴消费者走过5年的伊势丹百货停止营业;7月15日,盘踞成都春熙商圈达20年之久的成都太平洋百货突然关门停业;8月底,继百盛贵阳鲜花店关闭不到3个月后,百盛在石家庄的一处门店也关店撤离等等,据统计,2013年,知名传统百货企业关店共计24家;2014年知名传统百货企业关店共计23家,然而到了2015年,知名传统百货企业关店高达63家。所以,孙逊认为快时尚品牌的布局在2016会有一定规模的大调整,并且这些快时尚品牌在2016年的趋势里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更好的布局电商和进行优质单店的培养。 

     孙逊还向记者谈到,由于中国的零售业态——购物中心正在呈现爆炸式的发展,这种购物中心开始寻找更加创新的方式“引诱”更多的顾客到访。这些商场开始讲经营策略指向一个新的模式——-将顾客从传统消费模式中解放,创造新的生活类情境购物环境,在新的模式下顾客可以和家人,朋友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购物商场中。

  相关数据也显示,2015年全球共有1070万平方米(相当于1500个足球场的面积)购物中心投入市场,其中73%位于亚太区,而中国的购物中心的建设十分火热,占据了亚太区的主要份额,共600万平方米。在2014年这个数据为1210万平方米。根据报告,无论是建成或者在建购物中心,基本上都以中国为主。 

  商品企划专家、“吾衣坊”区域拓展人孙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在零售环境越来越同质化、分级化的今天,快时尚品牌未来的差异化的经营与品牌落位将起到有效的互补需求,这不但考虑品牌的眼光,也考虑着商业环境或综合体的服务整体价值。而生意好不好做,也只有本着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的本质,才是提升业绩最该努力的。

  来自优他汇国际品牌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此间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也显示,从目前来看,国内购物中心确实需要用创新和体验式多业态的方式改变和顾客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然而,从2015年的消费数据来看,购物中心和百货业态50%的业绩都是下滑的,但也不乏优质购物中心的表现,而随着购物中心在消费者体验式生活方式生态圈的转变的过程中,用好的体验消费者留住而非传统的“坪效”思维模式。

  在孙逊看来,百货商场传统的”坪效管理“模式下,会一定程度与消费者所需要的”空间“感相矛盾,百货商场为了达到更高的坪效,往往店铺里会最大限度的塞满商品,因此而影响顾客的体验感。而新一代消费者,更加重视和追求线下体验感和舒适感,追求生活方式的体验氛围,而非只有单一消费产品的购物体验。

  业内人士认为,主题化的购物中心定位创新将是未来零售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传统零售业也急需高性价比的产品及品牌,尽管在电商的冲击下对于商品价格的优势已经明显减少,但零售业更需要高质量差异化的品类,可以预期,以体验为主的消费业态和差异化的感官体验将是塑造多业态生态圈购物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中国服装网,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