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系地产总裁演变之路:从陈志华到范伟、赵汉忠

观点地产网   2016-06-07 09:19
核心提示:一份落款及盖章均显示为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人事任免通知在业界流传开来,通知的签署人为复星集团总裁汪群斌。

对于复星系地产的人事地震,这家公司并不想高调处理,没有惯例的公告,没有充满情怀的公开信,“中国版伯克希尔”似乎希望以一种风平浪静的方式掩盖内部的变化。

6月3日,一份落款及盖章均显示为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人事任免通知在业界流传开来,通知的签署人为复星集团总裁汪群斌。

观点地产新媒体获悉,在这次调整中,复星将任命龚平兼任复地集团董事长、星浩资本董事长及总裁,其于复星集团及地产控股的职务不变。同时,任命王国光为星浩资本执行总裁,不再任浙商建业职务;任命严华兼任星豫资本执行总裁,原地产控股职务不变。

虽然复星对于原复地董事长陈志华的“出走”刻意做了冷处理,但这位职业经理人“老东家”绿地控股的一则公告还是透露出他的最新去向。

陈志华的新头衔是绿地副总裁,掌管广东事业部。在入职复星前,他曾任职绿地京津事业部总经理,此番重回老东家,陈志华职务变化几乎是称得上是“平调”,也就是说,在复星的四年零四个月并没有给他的履历加分。

当复星将业务更加聚焦于投资时,曾与之平分秋色的地产业务却在原地踏步。过去五六年间,复星每一次大范围人事调整几乎都波及到地产板块,这背后有复星地产战略重新梳理和调整的原因,而这个过程也见证着复星“地产总裁们”的人来人往。

“空降兵”陈志华

复地是复星集团旗下构建“大地产”格局的重要一环,2011年中旬,为了能从资金、资源等方面更好地支撑复地的快速发展,复星集团将复地私有化。伴随而来的还有关键人员的引入,陈志华就是复地新血中的一员。

地产背景的出身让他与复地紧紧捆绑在一起,从2011年12月起,陈志华先后担任复地集团高级副总裁、常务副总裁、总裁、董事长等职务。

“我加入复地其实看重两点,一是复地区别于其他房企的投资业务,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复星强大的支持。”三年前在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时,陈志华曾这样说到。

对复星来说,这位来自绿地的“老兵”需要承担的角色是革新与二次创业,因为在私有化的2011年,复地集团已经出现了业绩的明显下滑,陈志华当务之急是完成复星管理层下达的“赶超一线阵营”的命令。

也是在那两年,复地开始注重扩张,相继在成都、重庆和武汉拿下多个项目,新增土地储备255万平方米,同时也在考虑将地产与文化、养老、消费品、高端医疗等资源对接。

然而,革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2012年和2013年复地分别交出了121亿元及128亿元的销售成绩单,但与2013年同行普遍业绩大幅增长相比,复地的增长幅度仅有5.7%。即便现在复地的年销售规模能够达到200亿的量级,但与当年同阵营的房企相比,复地已经有些望尘莫及了。

陈志华履新时的踌躇满志并没有转换为复地飘红的“业绩”,当复星将更多精力倾注于国际并购时,以复地、星浩资本为代表的地产业务也一步步“边缘化”。

据复地集团年报披露,2015年新增项目储备仅为4个。2012-2015年,复地新增土地面积分别为273.7、235.7、162.52、64.61万平方米,呈现断崖式下跌,复地规模收缩已经不可避免。

职业经理人为业绩埋单已经是司空见惯,陈志华的出走只是为复地未酬的事业划上一个逗号。

“关键先生”范伟

眼下的黯淡并不能掩盖复地昔日的光芒,如果一定要在这家房企的历史中圈出一段高光时刻,范伟或许是再合适不过的“关键先生”。

与郭广昌、汪群斌、梁信军、谈剑并称为“复星五剑客”,范伟也是复星的创始人之一。在复星“男人帮”中,范伟是外形最英俊的,但也是最沉默寡言的,任职复星十余年,他鲜少接受媒体采访,也很难在网络搜寻到他更多影像资料。

在创业初期的分工中,考虑到汪群斌、范伟和谈剑更适合做产业和具体事情,这三人也由此在复星内部承担起更多的“实务”,而范伟的“复星时光”基本上都是带着复地的烙印。

沉默的另一面是温和,既没有“带头大哥”郭广昌的哲学气质,也没有梁信军的能言善辩,范伟在复星的角色更像是一枚螺丝钉。与同时期的地产高管相比,他也算得上是一个“另类”。

曾经跟他打过交道的媒体形容:“无论在哪个场合见到他,这个似乎永远年轻帅气的上市公司老总总是谦和的、甚至是羞涩的。如果没有适合的话题,他绝不会高谈阔论,但脸上常挂着温和的笑意。 ”

平和也是范伟时期复地的一个明显特征,无论是2005年还是大调整的2008年,复地都没有像其他房企那样经历过多的震荡。当然,复地稳重的风格也使得资本市场质疑这家公司的成长步伐。

但范伟的解读是,每个企业对风险的把控不同,复地在做项目和市场分析时偏于保守,但也决定了一种长远发展的均速态度。“我这个人赌性不强。”范伟说。

谨慎的经营思路让复地避免了楼市大调整带来的阵痛。据了解,2008年以前,复地的发展相对缓慢,销售规模多在50亿左右,而经历行业大调整的复地在2009年已经交出85.4亿元的销售成绩,其后的2010年更是冲上新高,实现销售136亿元,范伟在复地这个时期的规模扩张中居功至伟。

关于范伟以及范伟时期复地的“另类”,或许也可以从这位高管在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的一番言论中找到解读。

范伟在论坛上以不“撞衫”来解释企业的差异化选择,他说:“昨天到了房间,博鳌房地产论坛组委会给了两套服装,一套是红的,一套是绿的,我个人喜好是穿红色,但是作为企业尽量要差异化,我就想大家会尽量做什么选择。一般的大家会选择红色的比较多,我如果为差异化,会选择绿色。但是如果所有人都象我这样想,选绿色的人更多了。我这样思想斗争了很长时间,最后选择了绿色,很幸运没有跟老潘(潘石屹)撞衫。”

然而,正值当打之年的范伟却选择了在2013年正式从复星“隐退”,这或许也是他“另类”性格的一个脚注。

“老枪”赵汉忠

复地退市后,郭广昌对于复星地产业务的愿景是成为一家“具有全球能力的地产投资集团”,在这个使命之下,复星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及管理平台“复星地产”应运而生。

复星地产成立的初衷,是依托旗下复地集团、星浩资本、星泓资本、星豫资本、星健资本等平台,从投资的角度去做蜂巢城市,并打造了外滩金融中心、浙商建业、星堡、星景、策源等多条产品线。

然而,画下美好愿景的复星并没有迎来地产业务的百花齐放,真正在复星内部称得上主力角色还要算复地集团和星浩资本。如果要提及这个平台的成就,前总裁赵汉忠显然是无法回避的一个人物。

加入星浩资本前,赵汉忠曾在金地集团任职15年,凭借其管理经验,从制度规划、人力资源到企业文化都颇有建树,有评论称其为金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立下汗马功劳。

尤其是临危受命挂帅上海滩,为金地在上海的发展立下“战功”。当年在赵汉忠带领下,上海区域成为金地销售贡献的重点区域。

2010年,由于种种原因,赵汉忠选择了从金地出走,与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等共同发起成立星浩资本,并出任CEO。

赵汉忠也将在金地的“赌性”带到了星浩资本,他给这个平台定下的五年目标是基金规模达到250亿-280亿,项目达到20个左右。

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星浩资本完成了一期基金50亿元的募集,并在上海、南通、大连、哈尔滨拿下四个项目。

“在外界看来,可能我的行为确实比较大胆,但这都是建立在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和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当然,很多的决策和判断会有一定‘赌’的成分,但光靠胆大是肯定不行的,这份“赌’还是基于理性基础之上的。”对于自己的敢赌敢拼,赵汉忠归结于“艺高”。在他看来,只有艺高才能胆大。

星浩资本前期的发展称得上是迅速,但快也使得其眼下遭遇阵痛,尤其是在资金成本越来越低的大背景下,星浩资本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其前期投入的项目也面临着销售困难,赎回不顺的情况。

可以说,“老枪”赵汉忠也遭遇着发展的瓶颈,而在复星系地产重新梳理的背景下,赵汉忠的职位在2014年底调整为复星地产控股联席总裁兼星浩资本董事长,根据复星系的“惯例”来看,联席总裁和董事长都是“虚职”,赵汉忠在复星系中或许已处于被架空状态。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观点地产网,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