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129亿收购印力集团 王石及其管理层最后的抉择?

观点地产网   2016-08-22 09:30

核心提示:万科明确,公司透过投资基金收购了印力集团已发行股本的96.55%,总计代价人民币128.7亿元,其中公司出资38.89亿元。

  8月21日下午,在外界忙于关注万科的业绩及即将举行的业绩会之际,这家公司悄然首度披露与合作方洽购黑石旗下商业资产的详情。

  近期黑石控股的印力集团不时有出售的消息流出,万科此番公告更是直接佐证了传言。万科明确,公司透过投资基金收购了印力集团已发行股本的96.55%,总计代价人民币128.7亿元,其中公司出资38.89亿元。

  对于万科而言,自2015年7月掀起的股权事件如今仍在发酵,且似乎远未结束。作为这家巨型房企的董事长兼精神象征,王石的心情或许是复杂的。

  万科自1988年进行股改,王石打造出了房地产行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却埋下了股权分散的祸根,以致于引来众多资本势力的围猎。这无关对错,只关乎市场与资本。

  如今迈过而立之年,万科也终将面临来自成长过程中的挑战。或许收购印力集团的举动扮演的更多是“诺亚方舟”角色,而一个月前匿名举报人士的说法,万科目的则“可能是保护管理层的控制权”。

  隐含着的弦外之意或许就在于,若当股争难以善终,管理团队将出走再次创业,印力集团便将成为他们的“诺亚方舟”。但一艘船筏,能将职业经理人们驶往第二个万科的理想彼岸?

  129亿洽购细节披露

  为了收购印力集团,万科专门设立了相应的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架构。SPV主要为了达到“破产隔离”的目的,基本操作流程是从资产原始权益人处购买证券化资产,以自身名义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再将所募集到的资金用于偿还购买发起人基础资产的价款。

  具体而言,万科首先透过间接全资附属公司Vanke SPV,分别设立全资附属公司有限合伙人I、持有50%权益的有限合伙人II,以及持有40%权益的普通合伙人;三家合伙人于7月15日订立“有限合伙协议”,内容包括成立投资基金。

  上述合伙人协议对投资基金设定了相应的出资额,有限合伙人I承担5.04亿美元、12.31亿美元、1.93亿美元,分别占比26.14%、63.86%、10.00%,总计投资额19.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70亿元)。不过,万科并未披露管理层在合伙人中的持股比例。

  万科明确,投资基金将透过其全资附属公司Vanke Rainbow,投资于印力集团的股权及股权相关的权益,即相当于完成投资事项后,印力集团已发行总股本96.55%的认购股份。

  代价方面,投资事项总代价为19.28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28.7亿元),为Vanke Rainbow及印力集团经公平蹉商后确定。投资事项的代价将由投资基金支付。

  在该项交易中,万科在三大合伙人计划中实际出资额总计仅为5.83亿美元(约人民币38.89亿元),其余均寻求金融机构渠道。8月21日,万科宣布与招商银行订立协议,双方同意就总额达人民币90亿元的投资事项进行合作,条款为期六年。

  值得一提的是,万科实际收购细节与一个月前匿名人士泄露的“Plan B”几乎吻合。7月8日,该人士在发给港交所的告密信中称,万科管理层计划收购黑石在内地资产,涉资约130亿元;资金来源中,90亿元为招商银行借贷,万科承担35亿元,另外5亿元“很可能由万科持股6%的绿景中国主席黄敬舒支付”。

  据对比,万科在收购中的实际出资额接近39亿元,并非告密信所指的35亿元。由此可以初步判断,绿景中国方面或许并未参与收购。

  资料显示,印力集团前身为深国投商置,成立于2003年4月,并于2015年完成更名。截至2015年底,印力旗下自营商场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6%,持有管理项目达34个。同时该公司披露,过去六年利润复合年增长率达34%。

  在8月11日举行的2016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印力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丁力业在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时,对公司被万科收购一事并未过多回应,仅表示以万科公告为准。

  B计划保护管理层控制权?

  就收购印力集团,万科的回应一如既往。“董事会认为投资事项可改善公司于商业物业领域的管理及经营能力。这与公司未来十年发展成为城市配套服务商的战略一致。”

  从万科的发展战略看,印力集团的商业地产运营能力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朝着“城市发展配套商”多元化转型。目前,万科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贵州等省市均有涉足购物中心,其中北京万科更是要将“加大对商业资产的投资和拓展”。

  但此说法早前引来“匿名人士”举报。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匿名人士”在7月向港交所告密时认为,万科管理层可能利用向黑石收购印力集团,令他们“即便被大股东辞退,仍可保持公司的控制权,或有损公司利益或违反信托人职责”。

  匿名人士甚至声称,黑石旗下平台出售后,或许将买入万科接近6%的股权,“增加以王石为首的管理层一方对公司的控制力”。

  对于万科管理层而言,6%股权意义微妙。按照万科最新披露数据,国信金鹏(盈安合伙人)持股4.14%,加上德赢、金鹏计划合计持股约5%、刘元生持股1%,如果加上黑石持股的6%,万科将获得逾16%的支持,超过华润集团15.24%,以及恒大6.82%。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万科与黑石达成任何相关购买股份协议。不过仅就当前现实情况而言,即便协议存在,黑石也将为购买股份付出高昂的代价。

  据不完全统计,在许家印举牌万科后,“大D会”成员新世界集团郑家纯、中渝置地张松桥陆续跟进买入万科,目前三人累计已投入港币近200亿元;同时截至7月底,万科股东总数达到54.67万户,较6月底增加6.74万户。

  在抢筹效应下,万科A股罕见三个涨停,目前已拉高至人民币24.59元。仅按此价格推算,黑石若买入6%股份,总成本逾人民币160亿元——这远超出了出售印力集团所获得的128.70亿元。

  实际上,对于投资收益率控制严格的黑石而言,高位购入万科的可能性已不大。

  印力能否搭就“方舟”?

  事实上,万科股争事件发生在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普遍下降的大背景下,相当数量的资金倾向于选择房地产作为避险甚至升值标的。

  而万科仍然是目前中国最为优秀的房地产企业之一。8月21日下午披露的半年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万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51亿元,同比增长10.42%;销售金额1900.8亿元,同比增长49.7%。

  截至期末,万科持有货币资金718.7亿元,远高于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的总和292.9亿元;净负债率(有息负债减去货币资金,除以净资产)仅为14.18%。

  一方面业绩靓丽,一方面股权结构却极为分散,这最终导致了万科如今的股权争夺现状,公司的管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万科在公告中指,受影响的地方主要在于新的土地项目获取受阻,团队稳定性受到冲击等。

  而考虑到万科新一届董事会2017年3月选举,外界普遍认为新入局的股东将通过股东大会等渠道来获取董事席位,未来这将让以王石、郁亮为首的现有管理团队极为被动。对于万科而言,当前的形势无疑是艰难的。

  或许正是在这种语境下,收购印力集团也被赋予了另一层意义:若王石带领管理层出走万科,印力集团或许将成为他们未来理想栖息地。

  这种猜测并非没有可能。8月19日,独董华生在万科董事会前夕发声,认为这家公司最后难免两个结局,一是无论大股东是谁,保持万科无实际控制人的现代治理结构;二是管理团队出走卖股变现再创业,“资本剩余时代并非难事”。

  万科股东层面目前是华润、宝能、恒大等多方角逐,管理层不仅没有大量增持股权的空间,还面临话语权缩小、乃至被替换的危机。若那一天真的来临,印力平台是否正是那艘方舟?

  现在,不难理解万科管理层为何早早就与黑石洽谈收购资产事宜。现在万科管理团队在收购印力之际已架构好了通往未来的股权结构,并通过第三方财务投资人撬动杠杆。

  未来,如果一语成箴。出走的后万科管理层能否延续辉煌?有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观点地产新媒体,印力集团目前主要业务为商业地产运营管理,鲜有涉足其它领域,与万科现有的住宅、商业、物流、产业、装修等多元化战略不尽类似。这或许也意味着,未来的印力要么需要改变发展思路,要么需要调整印力的业务架构。

  而失去了万科之后,王石、郁亮能否再续他们的“光荣与梦想”,尚有待观察。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观点地产网,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