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晚,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侨城”,000069.SZ)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华侨城(亚洲)控股(以下简称“华侨城亚洲”,03366.HK)将出资1.43亿元与深圳市远致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13名合伙人设立投资企业,投资新兴产业。
根据计划,该合伙企业总规模10亿元,期限为5年,管理人为深圳市远致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华侨城亚洲作为LP,出资占比14.3%。
公告表示,合伙企业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移动互联网、公用事业、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进行投资。项目类型包括产业转型储备项目,拟上市的国有股转持项目,Pre新三板项目,以及其他投资领域。
这是华侨城亚洲试探新兴领域的一次尝试,也是华侨城集团外延式发展的一个动作。
局部危机
作为华侨城集团旗下子公司,华侨城亚洲前身是华力控股,主业为纸包装,在2007年启动战略转型商业综合区开发,是年,成都华侨城、西安华侨城,和上海苏河湾等项目注入到华侨城亚洲资产中。
目前,华侨城亚洲可实现营收的项目有上海苏河湾、成都天府华侨城、成都欢乐谷、北京臻园,以及纸包装业务。
2016上半年,华侨城亚洲实现21.37亿元总营收,同比增加7.1%。其中,上海苏河湾实现营收14.1亿元,同比增长51.1%,也成为公司主要营收贡献。而成都欢乐谷今年上半年入园人数与去年同期持平,营收却下降11%至1.09亿元;纸包装业务也下降10.8%至3.67亿元,出现了155万元的亏损。
在房地产市场明显分化的情况下,项目主要位于一、二线城市的华侨城亚洲,下半年业绩整体状况也许不会很差。
但很显然,华侨城亚洲目前对上海苏河湾项目过度倚重,其实,对地产业务操作娴熟的华侨城系,其地产业务已经出现的局部危机也开始让其未雨绸缪。
8月19日,华侨城旗下的深圳东部华侨城有限公司,将其拥有莱茵庄园、莱茵堡、八区及五区房屋,共88套地产标的以17.1亿元的价格打包出售给了华侨城集团。
根据资料可以看到,东部华侨城项目销售并不理想。天麓八区项目自2010年1月开盘销售,至今年8月只结转了41套;分别于2011年9月和2012年5月开盘的天麓三区莱茵堡和天麓三区莱茵庄园至今只结转127套。
由于国家实施限购限贷地产新政,加上前期投资额较大,各类运营维护成本及利息、折旧等费用较大,导致东部华侨城从2011年开始便出现了亏损。
华侨城相关公告显示,东部华侨城2013年接待人数394万,总营收11.24亿元,亏损1.49 亿元;2014年接待378万人次,总营收8.79亿元,亏损2.85亿元;2015年接待人数384 万,总营收9.47亿元,亏损继续扩大至2.98亿元。
金融创新+新领域开拓
9月1日,华侨城集团总经理段先念协同集团一众领导,与国开金融、开元基金、中信国际等金融机构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这次座谈会的主要目的是补齐金融短板。段先念提出,要让华侨城从“输血”向“供血”转变。
近几年,华侨城以“文化+旅游+城镇化”的模式“造城”,目前已签署了深圳6个镇和成都3个古镇。段先念认为,有了金融体系和人才的支持,华侨城以自身“造城”经验,能够实现各个项目的齐头并进。
据悉,华侨城集团将促进各项目公司千方百计使用各种金融手段,加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通过一系列方式倒逼改革和强制创新。
根据段先念的设想,未来,1000亿规模投资的项目,集团注册资本投入不超过50亿,集团除提供临时资金“过桥”支持外,大部分资金需求由项目公司自行筹措;
而注册资本在50亿以上的新项目公司,要拿出一半资本投入金融领域,未来的资金回报,有一半也应来自于金融;
同时,在班子配备上,注资在50亿以上的新项目公司,都应有一名负责金融领域的副总。
而此次华侨城亚洲以参股的形式进入新兴领域布局,便是集团这一系列“+金融”举措的一次尝试。
自2014年到任华侨城集团总经理的段先念,已经在打造一个全新的华侨城。
在新的投资开发模式的基础上,华侨城快速开疆拓土。
华侨城大本营深圳仍是其深耕的目的地,按照段先念的计划,将再造5-6个深圳华侨城,“预计未来10年内可产生数千亿收益”;同时,一举签约成都3镇,2000亿在云南、500亿在三亚打造全域旅游,开展全国旅游景区的轻资产拓展,与云南三大国资集团积极重组……这些都看得出段先念的魄力。
年内华侨城旅游综合业务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15%;旗下文旅项目共计接待游客9365万人次,同比提升51%。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做商业想先人一步,就要跟上市场变化和消费者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方向。
2023年12月12日,华侨城商管将在深圳举办主题为“创想欢乐 商业向新”的2023华侨城商业品牌战略发布会。
在疫情结束后,国内游客出游热情高涨,并拉动文旅行业持续复苏,陡增的客流量考验着各文旅企业的运营能力,所产生的问题也会被不断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