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业绩发布季,恒隆总是最早亮出成绩单的企业之一。除夕前夜,陈启宗携其子陈文博及管理层一同发布了恒隆地产2016年度全年业绩。
2016年,恒隆地产营业收入同比大涨46%至130.59亿港元,营业溢利89.19亿港元,同比涨幅36%,股东应占纯利61.95亿港元,同比涨幅22%。
不过,靓丽的营收和利润表现背后,物业租金收入却并不是恒隆最大的增长引擎。
2016年恒隆物业租金收入为77.37亿港元,同比2016年仅属持平,而物业销售收入则同比上涨345%,达到了53.22亿港元。抓住去年香港楼市行情进行推售的浪澄湾、蓝塘道等香港住宅楼盘,成为恒隆全年业绩的最大增长点。
在恒隆2016年全年物业租金收入中,内地物业租金收入为人民币34.16亿元,占比接近52%,录得1%左右的增长,换算成港元后则下跌5%,而香港物业租金收入按港元计值增长5%,因此整体表现增长较微。
对此,陈启宗也并不讳言,内地整体商业环境依然是比较困难的,能够取得一些些业绩的增长也属于“不错的了”。
但就内地物业具体而言,恒隆旗下不同城市的项目正在呈现差异。内地八个已开业项目的商场部分为恒隆带来了人民币26.33亿租金,办公楼部分则带来了人民币7.83亿租金。
上海恒隆广场购物商场受商场资产优化工程影响,租金收入减少5%至人民币6.78亿元。上海港汇恒隆广场购物商场租金收入录得增长1%至人民币9.74亿元。
而上海以外的六座购物商场的合计租金收入上升1%至人民币9.81亿元。
面对内地零售行业的寒风,恒隆也采取了措施,包括改造翻新商场以及优化租户。
陈启宗表示,上海恒隆广场优化工程步入尾声,相信2017年表现会更好,而上海港汇恒隆广场也在2016年下半年逐渐启动优化工程以提升物业质素。
对于内地部分项目租金收入出现下跌的情况,恒隆地产总经理陈南禄坦诚,各个城市情况都不同,但相信恒隆的项目在当地的表现一定会优于城市整体水平。
那么未来恒隆在内地的投资会不会分散于更多不同类型的物业?答案是有可能。
一方面,恒隆正在进行少量物业改建。2016年7月,沈阳市府恒隆广场甲级办公楼顶层19个楼层改建成酒店的计划已经获批,预计该酒店将于2019年开幕。
而另一方面,恒隆内地项目储备的可销售物业也在浮出水面。陈启宗表示,“我们已经有一些土地在做发展了,这些土地全部跟商场挂钩,都是在商场或者是写字楼的旁边,也就是说这些都是豪宅,比较高档的。”
事实上,陈启宗早在2013年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专访时就已透露,恒隆于武汉、沈阳和昆明等几个项目中的公寓货值已达百亿计。换言之,恒隆地产旗下的内地项目,未来可能将不再是全部持有的模式,也将有销售型物业。
不过,这并不会影响恒隆商业模式的核心。在陈启宗眼中,商业地产市场和住宅市场始终是两个不同的市场,“我们是做商业房地产,如果有住宅,也是依附于商场或者是写字楼的部分,和以住宅为主的商业模式是不一样的”。
对内地商业市场的现状和前景,陈启宗的看法仍和去年基本一致。“内地商业环境是比较困难,不过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好转的迹象。长远前景还是好的,因为中国内地经济越来越依靠居民的消费,这部分去年大概增长了10%,全世界难得有一个国家居民消费增长会这么快,而且未来还会继续增长。”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惊喜迎来“奈娃家族的悠长假期”IP全国首展,此次奈娃家族IP全国首展也将成为恒隆“66尊享周”的前奏。
本周新闻概述:港汇恒隆广场焕新升级完成、南京江北虹悦城首次公开亮相、上海新天地时尚购物中心开启试营业、滁州吾悦广场11月20日开业……
一方面,商场主入口改造已完成,39级台阶化身超大外广场;另一方面,主楼首层升级为一线大牌集中地,商场整体也呈现更高端、更年轻的态势。
恒隆地产发布2023年业绩,内地商场租赁收入为49.63亿元,同比增长8%。沈阳市府恒隆广场收入下跌1%,其余高端商场按年增长6%至19%。
苏州泰华商城7月31日焕新亮相试营业;龙湖商业上海第三座轻资产项目签约;万达、华润置地申报消费基础设施公募REITs…
报告期内,由于苏宁易购对传统大型家乐福超市业务进行了逐步关停,对家乐福中国业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8.9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