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一部分 中国复制日本便利店难!

第三只眼零售   2017-04-03 08:32

核心提示:日本便利店是一个综合服务的据点。所以,中国便利店复制日本很难。同时,因为日本便利店整合的社区服务太强大,日本电商也起步艰难。

  当我半夜在国内的某个陌生的城市想要吃点东西或者买点食品,我会怎么办?通常之下,我会打车到市区的某个夜市,吃点烧烤或者小吃,而在夜市周边总会有一两家经营到深夜的夫妻老婆店。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总会有一条小吃街为你24小时而开。

  而在日本,这一消费场景被一个业态取代,那就是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它几乎可以满足你的任何日常所需。对于日本消费者而言,便利店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非一个零售业态。一项调查显示,在东京租房,如果出租的房间旁边有便利店的话,那么它的租金要高出500-1000人民币。

  日本便利店之发达让笔者联想到当前国内的“便利店热潮”。甚至有日本媒体在预测,中国便利店不久便能赶上日本。

  日本便利店的垄断优势是中国便利店难以企及的彼岸

  自1974年东京一间小酒坊开出第一家7-11便利店以来,便利店这个业态已经在日本经营了超过四十年。到目前为止,日本便利店数量已经超过56000家。

  四十年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个时间跨度足以让祖孙三代消费者形成固定的消费习惯。换言之,日本便利店利用四十年时间来教育消费者,牢牢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并且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

  数据显示,2014年日本便利店的国内市场规模超过了10万亿日元,远超百货商场和药妆店6万亿日元的规模,仅次于超市(18万亿日元)。其中 7-Eleven 的销售额为4万亿日元,全家以近 2 万亿日元的销售额首次超越罗森位列第二,前三名便利店销售总额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

  由此可见,日本便利店无论是从消费者习惯的培养还是自身的规模和实力,都已经形成了一股独立的力量,并由此形成以便利店体系为核心的消费生态圈——有学者将这种模式称之为平台型零售商。

  “日本的便利店已经形成了垄断地位,并且借助其垄断地位形成对上游制造业甚至如金融、票务等高端产业的掌控,它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举例来说,不仅日本7-11旗下的SEVEN BANK成为日本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就连7-11本身又是巨大的票务代理公司”。好邻居便利店总经理陶冶告诉记者。

  相比之下,中国便利店无法形成气候。尽管这两年发展迅猛,但其力量还不足以形成对上下游的掌控。这也是中日便利店最大的差异所在:日本便利店玩的是生态,中国便利店玩的是单店盈利;日本便利店靠增值服务赚钱,中国便利店靠商品输出赚钱。

  另外,消费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即便是同样的便利店业态,其模式也不尽相同。经过长期的培育和市场洗礼,日本消费者对于不同零售业态的有了清晰的定位。比如,吃盒饭快餐应该去便利店,喝酒消遣就去居酒屋,买便宜、临时的用品就去百元店;相比之下,中国消费者比较随性,缺乏对专业业态的认知,这也使得中日消费者对待便利店态度迥异。

  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中国零售企业在发力便利店业态时应当注意日本便利店背后的市场驱动力和消费特殊性,切勿盲目跟风。

  供应端乏力,是中国便利店一大短板

  对比中国和日本便利店,就会发现一个现象:SKU数都在2000-3000个之间,但日本便利店给消费者的直觉是商品要丰富很多。但是关键一点在于,其品项比较少,这使得其商品丰富度不如日本便利店。

  以饮料为例,中国便利店经营碳酸饮料、乳品、茶饮、酒类、果汁以及功能性饮料等几类,大多都集中在几个知名品牌。而日本便利店光冷饮就林林总总数十种之多。

  笔者认为,中日便利店在商品丰富度上的差异,其根本原因是供应端的乏力——中国便利店缺乏优质、特色的好商品。而日本消费品制造业发达,有大量的、高品质的商品可供便利店选择。比如,7-11甚至与无印良品合作,将其商品引入便利店内销售。

  中国便利店供应端的匮乏同样也是由于便利店经营者的重视不够。我们在模仿日本便利店时,往往注重其表象的东西,比如门店形象和商品陈列以及日常运营等,但往往对于背后供应链缺乏深入研究。

  从对便利店的定义上也能看出中日便利店对于商品供应端的重视程度。罗森便利中国区总裁三宅示修曾纠正过一个概念:便利店的专业叫法是“小商圈制造型零售业”。这个概念背后是罗森便利有2200个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为罗森便利提供丰富的商品。相比之下,国内便利店对于供应端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或者说没有这个能力整合供应链。 

  同样的SKU数,日本便利店更显商品丰富。

  互联网的发展给中国便利店模式增添变数

  那么,中国未来的便利店会像日本那样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吗?这个问题如果放在若干年前,答案是肯定的。但现在却不那么确定了,这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变数:互联网。

  “日本便利店为何能够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它整合很多服务,比水电费、打印、票务、ATM等等,但目前中国便利店遇到的问题是,这些服务被互联网给切走了”。有分析人士指出。

  在不久前,网上流传的一个帖子是:为什么电商在日本发展不起来,主要是以便利店为代表的实体店太强大了。在日本,由于便利店非常“便利”,使得消费者很少借助互联网来做一些服务,而在中国恰恰是相反——互联网正在把消费者“养懒”,习惯于等待快递小哥送货上门。

  目前在中国,便利店被视为O2O最好的线下入口。诸多线上巨头也纷纷与便利店合作来布局O2O,中国便利店的践行者们也在尝试符合“中国特色”的便利店模式,这使得中国便利店与日本便利店今后在发展方向上渐行渐远。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第三只眼零售,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