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界“唯快不破”的哲学 ASOS在中国为何失效了?

赢商网 李萌   2017-04-14 15:52

核心提示:真的是“快”能称王吗?ASOS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中国消费者并不会因为它的“快”而买单。

  都说零售界的哲学是“唯快不破”,而在中国发展的风生水起的Zara、H&M等也一直遵循着这个哲学,仿佛谁掌握了这门秘诀就能站在零售行业的金字塔尖。

  去年《华尔街日报》曾有一篇报道,讲述Zara出品的一件大衣,从设计出稿、生产及物流交付到第五大道旗舰店的整个过程仅需25天。   

  上个月16号,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新设计配送中心正式面世。掌门人柳井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优衣库集团计划把产品从设计到交货的生产周期缩短到13天左右,与全球最大服装零售商Inditex旗下的Zara品牌所用的时间大致相当。   

  从柳井正的表达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快时尚品牌商都在“快”字上面下功夫。然而速度加快了就一定能适应市场变换吗?真的是“快”能称王吗?ASOS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中国消费者并不会因为它的“快”而买单。     

  前景一片大好的ASOS   

  英国时尚电商品牌ASOS 4月11日发布了2017财年半年报(截至今年2月底的6个月),集团上半财年营收同比上涨37%,零售销售额上涨38%,英国本土市场零售销售额上涨18%,国际市场零售销售额上涨54%,毛利润上涨36%,税前利润上涨14%。   

  ASOS的数据可以说全线飘红,一片大好。在这半年中,Asos零售销售总额为8.892亿英镑,毛利为4.401亿英镑,税前利润为2730万英镑。其中,海外市场取得强势增长,销售额高达5.484亿英镑。这让集团有了信心提高全年销售预期——2017财年销售增长预期调高至30%-35%。  

  成立于2000年的ASOS目前是英国最大的时尚电商,2004年开始盈利后,其业务已覆盖全球,包括俄罗斯、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地区。它以平均每周新增4500款产品的超高更新速度深得消费者喜爱。   

  而相比于H&M等快时尚品牌销售额的增长放缓,ASOS的发展速度持续高涨。但是如此受市场欢迎的快时尚品牌却在去年4月退出了中国呢?

  本土化战略失效,ASOS黯然离华  

  ASOS公司曾在2013年11月进入中国市场,先后投入1亿元左右为中国市场挑选公司自有品牌商品在本地销售,开通人民币结算和支付宝付款业务,并建设一支客服、配送、支付完全本地化的运营团队。  

  同时为了适应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ASOS还在中文官网的渠道外增开了天猫旗舰店,将天猫的消费者转化为自己的用户。

  但一系列本土化的措施并没有让ASOS在中国扎根下去。来自界面新闻的数据显示,在两年半的尝试之后,ASOS中国区业务总共亏损了860万欧元。与欧美地区业务高歌猛进的发展大相径庭。ASOS首席执行官Nick Beighton承认,中国市场作为公司第五大市场,和其他任何一个市场都大不相同,公司产品并未获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可。   

  在中国没有吃到“甜头”,反而拖累了集团整体业绩。ASOS集团终于抗不下去了,去年4月宣布终止中国本土的运营,同时关闭中国官网、中国配送中心以及位于上海的办公司也将停止运营。这个决定将让公司付出1000万英镑的关闭成本和400万英镑的运营亏损。   

  多重因素使ASOS在华发展受阻  

  不论是产品设计还是更迭速度,ASOS都不输给任何一个快时尚品牌。那么为何它在华发展并不顺利呢?这一点还要从根源上来说。   

  ASOS作为一个从电商品牌,网络销售渠道是其唯一渠道。而中国消费者普遍的品牌信赖感不足,ASOS进入中国后只在网络渠道销售,消费者很难一时间接受这样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品牌。可以说,ASOS成也电商,败也电商。   

  其次还有一点就是,ASOS在中国的电商市场面临着极大竞争。在国内两大电商平台上,充斥着太多五花八门的品牌。数字咨询机构Fireworks创始人Andrea Fenn表示,消费者在电商市场的选择越多,就越难抓住消费者的吸引力。这对于ASOS的伤害是致命的,无法在电商平台上获取消费者的关注,品牌几乎没有发展的土壤。 

  另外一点就是价格问题。中国消费者普遍是价格导向型消费,他们对于品牌的忠诚度不高。但是ASOS中文官网的普遍售价高于英国官网的价格,且要满249元才能包邮,这与国内一众B2C商城相比包邮门槛过高,更不用说和本土的个人卖家相比了。过高的价格及运费门槛,使得中国消费者宁愿选择去它的英国官网购买商品。   

  在其英国官网购买商品,满40英镑全球包邮,且价格较低、款式更多更新颖。如果找专业代购,甚至可以享受ASOS的额外折扣甚至拼邮服务,在种种诱惑面前,中国消费者很难不妥协。   

  定位不清,战略不明   

  尽管ASOS的款式足够新潮,但是与Zara、H&M等品牌相比,其产品设计的本土化定位明显不足。Zara等品牌在进入中国后,会根据中国人的穿衣喜好设计适合中国消费者穿着的服饰。而ASOS则一味的崇尚品牌个性,没有将本土化特征融入到品牌设计中。简单来说,ASOS大V领、露背装的设计风格,并不是适合中国这个相对保守的消费市场。

  另外,英伦时尚本就在中国不吃香。与不久前全面退出中国市场的玛莎百货相似,ASOS的英伦风格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时尚专栏作者高博表示,“ Asos定位年轻人,价格不贵,但是在设计上没有自己的特色,而中国的年轻人不缺这样的东西,淘宝上有的是便宜好看的可以买。”   

  同时,H&M、优衣库等品牌为了讨好消费者,都争相推出与明星、设计师联名系列。但是ASOS却只在海外选择与时尚潮牌、设计师品牌甚至轻奢品牌合作。在中国,其主要推广的还是自有品牌的男装和女装产品,其他品牌的服饰较少。这种双标的做法也让消费者对其也丧失了耐心。   

  在中国的零售业务正在寻找线上线下的平衡的今天,想必ASOS这种单纯的电商模式已经不太适合中国了。如果未来有可能卷土重来,也希望ASOS能深刻考量中国的多极化消费市场。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