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索实践与自我修正的过程是新业务无法回避的阶段。”即便房地产规模已经走在国内行业前列,但在创新业务上,万科依然是一个处于探索中的“新兵”角色。
在万科为城市配套服务商定位转型而设的“八爪鱼”战略中,相比长租公寓、养老、教育等新业务,去年底才正式落地第一个实体项目的康复医疗,算是较晚伸出的一个“触手”。
对于为何涉足看似与地产业务无关的康复医疗,广州万科方面表示,这不仅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也是和养老及社区联系密切的一项服务,未来康复医疗与养老结合,将能借此提升社区医疗配套,反哺地产业务。
虽然目前该项业务仍处于初创阶段,但按照广州万科的设想,2020-2021年,其康复医疗业务进入成熟期后,将可拥有一个旗舰三级康复医院,经营三个二级康复医院、15个自营社区医疗服务站和医养结合服务站,整个业务收入3.54亿元。
目前,观点地产新媒体获悉,广州万科第一个项目的计划总投资就已达到1亿至1.2亿,继续扩大规模无疑需要投入更多资金,5年后3.54亿的收入,明显与回报不对等。
但从前景来看,康复医疗未来发展固然被看好,但与养老、长租公寓业务类似的是,投入与回报不平衡,盈利周期过长也是其“硬伤”。
尤其目前国内整个行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可参考的模式,在巨额成本投入后,能否顺利完成几个亿的小目标,仍是一个需要探索的未知数。
八爪鱼之康复医疗
如果提到钢琴,几乎没有人会将其与医院联系在一起,4月26日,广州万科相关负责人带领包括观点地产新媒体在内的一行人参观其旗下的广州蕙心医院时,却在住院部大堂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
蕙心医院并不大,占地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仅一万多平方米,床位不足180个,是万科尝试医疗产业后落地的第一个实体项目,也是目前仅有的一个实体项目,去年12月31日才正式开业。
院长胡琼奎解释道,之所以要在住院部大堂放置一架钢琴,是因为这并非一般的综合大医院,而是以康复医疗为主的专科医院,多数患者需要长期住院做康复疗养,这样有利于缓解他们的情绪。
广州万科助理总经理喻敏锋提到,一般病人从大医院出院后是需要一个康复医疗期才能回归家庭的,但康复医疗却是大医院里利润最低,并不算十分重要的业务板块,且床位严重不足,专业康复医院的缺乏又让这一市场形成了空白——“广州万科布局建立康复医疗,可切入市场空白,与公立医院形成互补体系。”
“康复医疗可以为养老业务提供医疗技术保障,解决就医不便、护理不到位问题。”谈及为何要开展这一业务时,广州万科助理总经理喻敏锋表示,除却市场需求量大,康复与养老相辅相成,和社区资源紧密联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换言之,作为万科养老产品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康复医疗的最终落点是社区和养老,最终实现医养结合。
在万科养老业务目标人群中,大部分都是需要半护理甚至全护理的老人,万科要完善养老产品解决方案,无疑需要满足各类长者需求,尤其目前其养老业务已进入全面布点阶段,急需康复医疗业务配套,打造医养结合的项目。
依托万科自身的社区资源,不仅可以为养老业务提供配套服务,也能通过完善社区医疗配套,提升其地产业务的差异化竞争能力,实现反哺。
因此,作为首个落地的项目,蕙心医院除了提供一般的急诊、急救处理,主要业务就是针对中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的神经康复医疗。
至于如何进行医养结合,胡琼奎介绍,蕙心医院的患者除了来自周边社区和公立医院转移外,还有万科的业主,以及其养老项目榕悦、智汇坊的老人。
此外,万科亦会在社区、养老项目中开设社区医疗服务站、康复医疗门诊部等,实现养老与康复医疗业务间的合作与联动。目前该尝试已在黄埔智汇坊、越秀榕悦两个项目中落地,番禺也即将有一个新的社区康复试点项目。
“接下来两年,万科将在探索的同时尝试这一运营模式的复制。”
万科的小目标
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2.22亿,占总人口16.1%,已逐渐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25年,全国将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在60岁以上。
简单几个数字,已足够说明养老产业的巨大潜力,也日益凸显出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康复和护理环节的需求。
另有报告资料指出,2010年各群体康复需求中,仅老年群体就达7000万。然而,市场虽大,但康复医疗业务的利润却并不与之成正比,前期投入与回报的漫长盈利周期,让康复医疗成为了类似养老产业的重资产项目。
如喻敏锋所言,康复医疗几乎是目前公立大医院中利润最低的一项业务,万科单独将其作为主要业务成立医院后,无可避免要面临同样的问题。
这一点从广州万科为康复医疗业务制定的未来5年计划目标其实也已经可以窥探一二。
据介绍,2017年万科计划运营项目蕙心医院以及2个社区医疗服务站和医养结合服务站,收入目标0.5亿。
2018-2019年进入发展期后,业务规模会快速增长,除了蕙心医院,将再增加一个二级康复医院,运营的社区医疗服务站和医养结合服务站达到9个,但收入目标却相对保守,仅定在了1.42亿。
2020-2021年则是成熟期,收入目标为3.54亿元,计划开一个旗舰三级康复医院、经营三个二级康复医院、15个自营社区医疗服务站和医养结合服务站。
然而,观点地产新媒体获悉,目前仅蕙心医院的计划总投资就已经达到1亿至1.2亿,短期内的投入与回报明显不对等。
对于这一疑问,喻敏锋并不否认,康复医疗确实不是特别赚钱,更不是赚快钱的一项业务。“但放在整个市场,以工业产值的角度看,这还是不错的生意,而且成长性很好,与万科当前的养老、社区切合度高,与养老一样有前景。”
有可期许、可持续的盈利收益,同时与行业政策吻合,是万科依然看好康复医疗未来发展的基础。且喻敏锋表示,万科的规模要求其开发业务的出发点不能太小,太随机,否则体系将难以管控,进入有潜力的大市场,才能构建其核心能力和业务标准模型。
但在目前国内虽有安邦、大爱城等不少企业也已经看到康复医疗的市场空白,开始探索这一新业务,却均未能形成完善的可对标的模式,解决盈利问题。
尤其在民办医院难以招揽到具备丰富经验的医生、专家的医疗行业普遍问题之下,人才也是康复医疗业务扩张路上另外一个最不可忽视的难点。
为此,万科选择与公立医院建立资源、技术等层面的合作,其蕙心医院的团队中,就有不少是聘请自省级、市级公立医院的医生和专家。
但这始终不是一个长久之计,目前,广州万科正通过多渠道去吸引人才,包括传统社会招聘,与学校进行合作培训专业人才等方式,“希望能打造一个可以持续造血的团队”。
“虽然养老也是摸索了多年也还没有完全的产品模式出来,但是我们感觉自已经在一步步接近最完善的那个模型。”在喻敏锋看来,康复医疗业务也会如此,在探索试错中逐渐接近完善。
去年喻敏锋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也曾谈及目前万科目前新业务的发展,当时其亦坦言,规模距离目标确实尚有差距,但摸索实践与自我修正的过程是新业务无法回避的阶段。
全球奢侈品销售走向并不明朗, 特别是中国消费者未来在哪个国家消费都很难预测, 太古内地商场的重奢零售销售都受到了波及。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租金不尽人意,但太古地产旗下写字楼物业的出租率却保持了稳定,展现了一定程度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