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之思 从白鹿原运营拷问陕西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

——《赢商看文旅》乡村旅游篇

赢商网西北站 时博   2017-07-04 17:47
核心提示:近期,因拍摄地《白鹿原》的白鹿影视基地、白鹿仓让白鹿原项目再次涌进了人们的视野。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由影视、剧集带热一个小镇旅游的不乏其例,《走出非洲》让原作者的居住地“凯伦庄园”成为游人必去的景点,肯尼亚至今仍用它来招徕游客。一部《乔家大院》,让乔家大院成为国内一大热门旅游地,《似水年华》捧红了乌镇、《碟中谍3》火了西塘、《大话西游》让银川镇北堡影视城家喻户晓、《一米阳光》让我们相信在丽江可以一见钟情。

  正是看到影视聚集在旅游中的潜力,而今,许多旅游小镇等项目也将旅游景点的植入视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方式。近期,因《白鹿原》的拍摄地白鹿影视基地、白鹿仓,让白鹿原项目再次涌进了人们的视野。

  游历:白鹿仓景区各种文化需细品

  游历“白鹿仓”,看到的不仅仅是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景和独具民俗风格的精致美食,更感受到的是活着的民俗和文化。白鹿仓文化旅游园区是依托民国初年的大时代背景,以白鹿原地区生活、民俗、精神风貌为文化根基,通过那个时期社会文化的交错和碰撞,集中展示了以关中民俗为核心的多元文化和风俗。这里300多个建筑风格不同,外形迥异,每一个房子都独具特色,每一个房子都自成一景,精雕细刻。充满时代的气息,可谓古建筑荟萃的精华。同时,这里的民俗特色小吃一条街也不亚于袁家村、马嵬驿等,还有剪纸、盘州葫芦、陶陨、糖画、竹灯笼等各种特色非遗商品,而热气球、原生态樱桃采摘等休闲旅游体验活动则为白鹿原赋予更多趣味和原创色彩。

  然而,这样的一处好景致并未演绎出乡村旅游项目的真正灵魂。除了仿民国的建筑、特色小吃及商品,更缺乏文化的积淀和特色的让人一定留下来的东西。记得曾采访一位专家时提到中国特色小镇目前遇到的困境及解决之道时,他的回答是“我们需要把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利用起来,产业是支撑,可以带动就业,但特色小镇更需要有很好的盈利模式,要延伸产业+、文化+方面的细化体验式服务,而不能单纯重复一样的概念,如观光、建筑景观、农家乐等做的再好,游客拍照后却留不住人是不行的。”一语中的!

  拷问:乌镇模式是否可以复制

  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文化资源深厚,西安味道,浓缩在深厚的文化积淀里。然而陕西乡村旅游的项目众多,能真正演绎出赋有当地文化情景的却少之又少。陕西旅游资源丰富,但在乡村旅游的打造上普遍存在经营模式、产品同质化的现象,缺乏文化和原著生活场景、产业的支撑,长此以往,便会造成过渡商业化的现象,客群就会流失,特色也就满满消失了。

  比如,乌镇在苏杭之间,以水街为主,以岸为市,两岸房屋建筑全面向河水,形成水乡迷人的风光,曾经是人流如织的风尚之地。讲起乌镇,很多人都是冲着“似水年华”般古雅秀丽的古镇,一份属于原始水乡所有该有的安静,平平淡淡的生活气息。而现在很多人表示乌镇的这种神秘和魅力正在削减,互联网让这座小乐园变成了一个商业的先行者,西栅的改造,所有原住户迁出,新的建筑、新的娱乐设施不断增加,商家也越来越多。各处的景点已经变的和国内其他景点越来越相似。连保留下来的老理发店的老板也表示,除了比以前更加整洁,更具商业气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里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画梁雕栋,粉墙黛瓦,深巷曲弄,乌篷摇橹,这些不是乌镇特有的,所有江南水乡古镇都有,乌镇的特色又在哪里呢?

  品味一座古镇,需要你亲自来这里感受一下当地独特悠闲的生活。现在人们来到一个地方不仅仅是为了拍照,他们希望停留更多时间,沉浸在这种体验之中。而保存了较为原始的居民环境、最为生态的市井生活、又有那最平静淡雅的悠闲氛围,正是当下旅游小镇中最为缺失的。而现在又有多少古镇古街在临摹20年前的乌镇西塘….

  完全的去生活化、拆掉原古建筑、迁出原住居民,加入一种要融入年轻文化、新生文化,来改变乌镇的气质。这种缺少了独特风情文化和原住居民生活环境又能走多远?以商业创新行径提高乌镇经济效益的做法在长期是否可行,有待考证。

  确实,乌镇的江湖地位毋庸置疑,冠盖江南六大名镇之首,同时也是中国盈利能力最强、管理水平最高的旅游度假小镇,戏剧节、艺术展、动漫展、互联网大会等带给乌镇文化生态的提升。如20出头的年轻人,因为戏剧节爱上乌镇,因为动漫爱上乌镇…这样的结合使得乌镇形成一个独有的文化IP,毕竟,文化是可以影响世界的,这便是创造点。但是,不是每天都有节日,在这些节日后,乌镇如何不断地激发人们对它的激情甚至是对它的迷恋?

  反思:如何打造陕西旅游的独有文化IP

  纵观陕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整体呈现遍地开花的现状,而“假日人多平时人少”这种尴尬的局面不可避免,乡村旅游的主体目标人群大多限定于县域周边,像袁家村、马嵬驿这样能够吸引全省、全国目光的典型毕竟只是个案。不少的特色小镇缺少产业或文化,一味的复制袁家村模式而走入窘境。但当下,开发商也逐渐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陕西全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也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表演等形式,不仅使得皮影、泥塑、社火、民歌、说书等众多地域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也极大地丰富了周边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产业才是特色小镇。陕西乡村旅游正处走在摸索正确路径的路上,而只要贯穿文化+ 和产业的乡村旅游的血脉传承,避免只是建筑特色和美食一条的单调复制模式,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属于陕西旅游的独有IP。比如白鹿原·白鹿仓景区规划设计二期项目,大力推进并加快特色文化旅游白鹿原小镇建设,而要做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打造能让人留下的特色很重要,怎样把人留下来呢 ,不仅仅是酒店。更需要延伸文化+,才能真正让游客流连忘返。目前,陕西特色文旅小镇正在积极探索文化+产业的特色小镇模式,比如,勉县诸葛古镇,以三国时期有神机妙算之称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生平为线索修建,让每一个游客体验非凡的人生传奇和时代烽烟。放下思绪,梦回三国,有故事、有文化便有创造特色的可能,期待能为旅游小镇的发展带来一些借鉴。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