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多前,业内对于实体零售的论调还是“处在寒冬之中”。然而如今,阿里巴巴6次加码实体商业,京东号称5年要开100万家实体零售店,两大电商巨头的线下之争,似乎预示着实体零售正迎来复苏。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河北、天津三地政府希望借助地域优势联手整合资源,帮助零售企业完成创新转型。近期,京津冀三地商务委员正在谋划一件大事……
近五年来实体零售商备受煎熬
2014年-2015年,实体零售市场被形容为“寒冬”。在北京,百盛、华堂商场连续关店;在上海,淮海路瑞兴、美美、先施、OPA商场等百货店先后撤离;在广州,好又多东山口店、新供销百合等连锁超市停业;在长沙,世纪华联柏丽晶购物广场、沃尔玛分店关门;在成都,NOVO百货天府广场店、人人乐连锁超市几家门店接连退出;在沈阳,伊势丹、尚泰、雅仕等百货巨头陆续折戟……实体零售商们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2015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年下滑,分别为17.1%、14.5%、13.2%、12%、10.6%。同时,商业地产观察注意到,在整个零售市场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百货和超市业态的下滑尤为严重。
笔者梳理了近五年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从中了解到,2011-2015年,百货零售商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25.23%、12.6%、13%、6.5%、3.08%,呈逐年下滑态势。其中2014、2015年下滑最为严重,同比增速仅为个位数,这直接反映出百货业态式微。
商超业态也同样如此。2011-2015年,超级市场零售零售商品销售额分别为7541.63亿元、8511.60亿元、9502.68亿元、10110.99亿元、10470.1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8%、12.86%、11.64%、6.4%、3.55%。与百货业一样,2014、2015年其增速也为个位数,市场仍不景气。
恒隆集团主席、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在接受赢商网专访时曾表示:“过去5年我一直说中国市场在降温。与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相比,虽然当时经济也很慢恢复,但房地产价格总体是呈V型恢复的。而这次,我还没见过这么长时间低迷不振,整整五年。”
据商业地产观察统计,恒隆地产近5年在中国内地的租金收入增长率持续降低。从2012年-2016年,该项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8%、14%、11%;7%及1%。而2017年上半年,该指标仍维持在1%。有业内人士分析,恒隆地产在高端零售商业的运营能力备受业界认可,租金下滑多半受市场环境影响。
在众多原因中,电商冲击被认为是导致市场颓势最大的因素。随之而来有不少关于“电商吞噬线下”的言论。无论是否危言耸听,各大零售企业开始各谋出路是不争的事实。
在家电百货方面,苏宁电器建立了全国性的电商平台“苏宁易购”;大型超市方面,大润发超市搭建了服务线下门店的“飞牛网”;同时,沃尔玛超市也选择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以布局线上渠道;服饰方面,品牌商在天猫、京东开设旗舰店已经成为“标配”。
总而言之,在整个零售市场的格局发生变化之时,实体零售商都在努力适应这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电商巨头线下之争愈演愈烈
然而,就在实体零售商们还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布局线上之时,市场的风向正在悄然发生转变,电商巨头们不再是与“实体”敌对,而是开始进军线下实体零售市场。最典型的是阿里巴巴与京东。
2014-2016年,阿里巴巴在线下动作频频。最早,它先是以53.7亿投资银泰,后又以283亿战略战投资苏宁成为第二大股东;之后,它向百胜中国投资了4.6亿美元,拿下中国肯德基所以门店;同时还以21.5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三江购物32%股份。
在战略投资商业巨头的同时,阿里巴巴还投资创立了一些新兴品牌,例如Choice西选、盒马鲜生、淘公仔主题咖啡厅Taocafe等等。2017年,阿里巴巴线下布局持续加码。
今年2月,阿里巴巴与百联达成全面战略合作;5月,宣布位于北京延庆四季花海景区的马云的天猫小镇在今年双11开业;6月,在杭州嘉里中心和城西银泰城开设了“天猫新零售体验馆”;7月初,阿里巴巴首家无人超市正式落户杭州;7月底,它又推出无人4S店,手机天猫上下单,支付宝完成付款即可提车走人;8月底,阿里巴巴旗下零售通又宣布,第一家专心服务社区的天猫小店在杭州正式运营,且2017年底要再开100万家。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还正在建设第一家购物中心,名字为“more mall”,中文名为“猫茂”。这家购物中心位于阿里杭州西溪园区,原来是淘宝城三期,总面积为 4 万方,整体架构 5 层,将于明年4 月正式对外营业。据媒体报道称,“猫茂”将由阿里巴巴智慧建筑事业部操盘,招商团队是由阿里自己组建的团队。
商业地产观察统计了一下,从2017年1月至今,阿里巴巴已经7次加码实体商业。同样在电商领域占据巨头位置的京东,对线下实体的野心也不少。
目前,京东在线下主要有三类业态,主打3C的京东超市、满足日常需求的京东超市以及京东便利店。
日前,在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峰会上,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商城消费品事业部总裁冯轶曾表示,京东超市已成为国内线上线下全渠道第一的超市,他们要把年初提出的“双百亿俱乐部”规模从100家扩大到500家。
事实上,互联网企业对于市场的反应较为灵敏,电商巨头纷纷走入线下,从侧面反映了市场复苏的信号。
近日,商务部发布了《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16/2017年)》。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零售业经营单位共有1811.91万个,同比增长5.2%;全年商品零售额近2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报告分析称,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大型零售企业销售情况明显好转,实体零售出现结构性回暖迹象。
创新型零售体表现抢眼
关于实体经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公开表示,中国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而是那些不行的实体经济缺少开拓精神,未来30年竞争会更激烈,但也会看到很多新的实体经济出来。盒马鲜生的强劲表现或许就是最有力的印证。
2016年1月15日,由阿里巴巴投资的盒马鲜生店在上海问世,一经推出,它便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它的模式融合了最新的零售理念,首先她实现线上下单半小时内送达,其次卖场打造了超市+餐饮创新零售场景,三是供应链上坚持严选。这三个维度让其在市场上表现出强劲优势。
从2016年1月至今,盒马鲜生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 “新零售”的标杆企业。目前,它在全国已经扩展至17家门店,且大部分实现盈利。
与它相类似的品牌还有永辉超市旗下的“超级物种”。超级物种定位于多重餐厅,提供新鲜、安全、高性价比的全球优质食材,并支持线上下单、一公里配送。在这个超市中,最大的不同是卖场中有不少永辉孵化的品牌,例如鲑鱼工坊、波龙工坊、盒牛工坊、麦子工坊、咏悦汇、生活厨房、健康生活有机馆、静候花开花艺馆等等。
从2017年1月首店开业至今,超级物种已经在福州、厦门、深圳、南京等地已经开出了6家店。未来,它还将重点布局福州、厦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预计2017年底开业24-50家新门店。
由此可见,创新型零售品牌在市场上有相当高的认可度。但是,这对于传统实体零售商而言,或许又面临另一个艰难的转型。
京津冀三地政府连手扶持实体零售
过去5年,传统零售企业经历了电商冲击、零售疲软、经济下滑的低迷市场,已经相当煎熬。然而如今,短短一年之内,市场风向变化得如此之快。
原来业内还在争论“到底电商强还是实体强”,而如今,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已经成为业内最关注的模式。这样的剧变让传统零售商,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零售企业难以适应。于是,政府开始出台政策积极扶持,想方设法帮助当地零售商创新转型。
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其中指出,当前,受经营成本不断上涨、消费需求结构调整、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实体零售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务院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完善政府引导推动、企业自主转型的工作机制,在财政、金融、人才、技术、标准化及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
为积极相应国家号召,2017年1月,河北省计划在4年内建成30个大型商贸综合体,而且单体投资规模都将达到10亿元以上。
同时,2017年6月,天津市计划到2020年底,大中型传统零售企业在业态、服务、经营方式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创新转型比例超过85%;同时形成一批在全国及京津冀地区具有引领性的体验式、个性化、差异化的实体零售业态及商品品牌。
众所周知,当前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区域发展战略之一。这也意味着更大体量的商业地产供应、更丰富的区域生活圈建设、更密集的品牌商家区域拓展、更迫切的商业结构创新升级……京津冀即将结束各自为战的“割据”,一种新的京津冀一体化商业格局呼之欲出。在政策的系列利好之下,京津冀三地零售商业迎来了发展变革的绝佳时机。
2017年9月23日,由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联合主办的“2017京津冀实体零售创新转型高峰论坛”将于在石家庄亚太大酒店举行。
届时,将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商务局/厅领导参与,针对京津冀三地协调发力、推进实体零售转型升级等话题展开交流对话,并寻求投资与合作,共议协同发展、创新融合之道。
新也罢,旧也好,内循环下的零售不可能“拽着自己的头发跳离地面”。除了内卷,除了被动应对,中国线下零售要补的短板还有很多。
北京市统计局报告称,四季度北京市消费者信心指数稳中有升,为123.8,比上季度高0.7点;其中消费者满意指数123.5,消费者预期指数124.0。
双方通过资源整合、强强联合,缔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探索商业发展的合作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共赢发展。
上半年北京实现GDP19228.0亿元,同比增长13.4%,两年平均增长4.8%;分领域看,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1%,两年平均增长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