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独家获悉,共享健身仓“觅跑”近日完成7500万元A轮融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中创投)领投,上两轮投资方经纬创投、合鲸资本和信中利资本全部跟投。自3月份觅跑第一台跑步仓落地,公司融资总额已经达到1亿人民币。
领投方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中创投)为国家背景,根据相关资料,“国中创投”为中央财政整合资金出资150亿元,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成立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于觅跑来说,国家队资本的入局,为跑步仓小区的落地提供了强大背书。而另一方面,“全民健身”的政策红利,将有可能助推觅跑的低门槛健身推广。
据36氪了解,2017年以来,已经有不少连锁健身房获得当地政府补贴,以推广全民健身。2016年6月,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下发,要求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也就是说,健身已经不只是一项市场化推动的运动,国家层面已经在财政上进行了大力推动。对于觅跑以及健身行业来说,都是利好消息。
融资加速的觅跑,同时也在健身仓落地的加速。36氪一个月前报道过觅跑,他们在1个月内迭代了2.0版健身仓,并进驻了社区规模更大的上海。据觅跑创始人毕振向36氪透露,目前觅跑即将落地深圳和广州两个城市,预计春节前落地全国10个城市。目前觅跑北京已经签约的社区数为1000个左右,上海500个,两个城市累计投放100台左右。落地迅速、抢占社区,是这场共享健身竞赛的关键战斗。
觅跑同时还在加快落地第三代觅跑健身仓。据36氪了解,第三代运动仓会更多主打环保和智能化,包括软性环保材料、新风系统双净化和太阳能供电等,当然,未来的健身仓还会加入更多智能化的元素。健身仓的产品设计,是培养单人健身仓用户习惯的重要一环。
与觅跑同样模式的共享健身仓不少。觅跑代表5平米社区单人运动仓模式,公园盒子为面积更大的多人社区小型健身舱,矮马运动做的则是“社区仓+社区外工作健身室”的组合模型。三种模式打法迥异,但面对的都是健身的增量用户市场。
新零售大趋势下,社区被认为是目前商业化程度最低的蓝海场景。但这也同时表明,要进社区本身并没有那么容易。据36氪了解,大部分社区的决策权需要“居委、业委和物业”三套班子共同决策。也就是说,相比共享单车的野蛮投放,共享健身仓的BD门槛更高。几大模式的运动仓,进入小区的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如果共享健身的商业模式壁垒不够高,那么未来的资本和市场拓展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Keep做运动用品、投资运动瑜伽服,虽然不太可能成为lululemon,但运动服确实可以讲更大的故事。
2024年3月新消费市场共发生18起投融资事件,金额约为9.91亿元。环比2024年2月的12起,3.36亿人民币,数量涨幅为50%,金额涨幅为191.96%。
3月7日,中国餐饮和服务行业的6个消费品牌,在滴灌通澳交所成功挂牌每日收入分成凭证(简称D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