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业增量持续入市 2018年新增商业体量或达到706万方

赢商网上海站   2017-12-19 20:07

核心提示: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市商业项目存量面积1616万㎡,新入市项目46个,其中新增购物中心体量296.3万㎡,然处于增量提速中。

  上海购物中心增量持续入市,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12月共有11个拟开业项目(包含已开业)亮相,仅16日就有5个商业项目同开。

  伴随着新开商业的面市,多业态融合的各类生鲜超市、刷脸支付的无人便利店、沉浸式体验的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排队几小时的网红品牌等也纷纷亮相,成为魔都热议话题。因此,对于商业地产市场而言,即将结束的2017年可谓风起云涌。

  据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及中商联合发布的上海商业地产市场2017回顾及2018年展望的最新数据表明,2017年,上海市商业项目存量面积1616万㎡,新入市项目46个,其中新增购物中心体量296.3万㎡;增长体量方面,过去4年呈现持续高增长趋势,预计201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06万㎡,上海依然处于增量提速中。

  就中国商业地产活力而言,上海依然位列首位。由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商业地产活力40城》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市场已明显分化为三个梯队,上海市场领先全国。一方面,上海市场经过多年沉淀在消费市场上已形成规模效应,品牌和消费者双向买单。不仅国外品牌进入内地首选城市是上海,新业态、新品牌的孵化和市场化通常也是集中于此;另一方面,互联网新科技的涌入也让商业焕发出新的生机,2017年,人工智能与共享经济成为当红关键词,从分布的城市来看,无人便利店与无人值守货架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推广,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将逐渐辐射至一二线城市。

  2018年,商业供应依然井喷,市场竞争将持续升级,围绕IP场景打造,品牌业态创新,大数据驱动的精益化运营管理,将成为项目重要抓手,上海也将迎来更多新业态和更加多样化的产业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增量提速,上海商业地产市场还呈现出了5大趋势。

  一、存量项目升级改造

  2017年,上海共有127.72万㎡商业经历改造,这些改造项目主要位于内环及中环内。其中,核心商圈所处的内环地区改造面积占比57%,既有购物中心业态不能满足商圈消费需求的项目,如南京西路818广场,也有受线上冲击严重的百货,如第一百货。

  整体而言,存量项目改造力度及范围空前,存量与增量在开展新的博弈,这波改造热也预示着商业存量项目的密集改造高潮的到来。

  二、大体量商业项目比例小幅上升

  相比2016年,2017年上海新增购物中心3万㎡以下“小而美”购物中心比例有小幅下降,超过10万方的多个项目在下半年集中入市。如上海爱琴海购物公园、龙湖宝山天街等。

  三、职住商分离有待平衡

  在生活成本及容纳量的趋势下,新城区吸引迁居人口,但存在区域职住商的不平衡,就业岗位与商业资源远远地域常驻人口需求,人流的日常流动带走本地大量消费,且消耗大量交通资源。

  据2016年—2040年上海总体规划,将将宝山、闵行、虹桥等纳入主城区管理,将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等培育成有辐射带动能力的节点区域,以此来解决这些问题,届时,也将为这些地区的商业带来新的机遇。

  四、轨交商业蓬勃发展

  上海2025年新一轮的规划将依托轨道交通网络,实施集约紧凑的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发展模式。

  数据显示,2017年新增购物中心离地铁站点距离平均为1km,2/3的新增购物中心离地铁站距离800m内。轨道交通拉近了既有商圈的距离,对存量与增量市场提出了更高的差异化要求,商圈特色细分化成为必然。

  睿意德联合中商数据发布的《2025年规划中上海商业项目分布指南》显示,每个站点附近3万方以上的商业项目(包含落成、在建及未来拟建)达515个。

  五、最后一公里,机遇与挑战并存

  互联网经济中,实体消费被大量分流至O2O端口和电商渠道。作为离消费者最近的“最后一公里”可以满足就近消费、高频日常消费,与消费者生活存在不可替代的链接,因此成为近年来市场上的热点商机。

  但是,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商业存量面积已经超过960万㎡,找到社区人群的长期复合型需求,提升当地社区的内部价值,成为“最后一公里”实体商业的使命。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