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技术的渗透,让消费者对便捷购物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趋势,也使得传统商超面临严峻考验。北京老牌商超企业京客隆同样难逃局势,它曾经连续四年利润下滑严重。
不过近两年,京客隆通过调整品牌和商品结构,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控制住业绩下滑的颓势,还在2017年实现惊人逆袭,净利润增长了77.9%。
反转颓势,利润连续两年增长
受到实体零售整体颓势的影响,京客隆几年前的业绩令外界堪忧。根据财报显示,2012-2015年间,京客隆主营业务利润缩水严重,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已经连续四年严重下跌,下跌幅度分别为50%、45.7%、27.6%和39.8%。
利润的下滑主要由于零售卖场的低迷。赢商网梳理京客隆历年财报发现,从2013-2017年,京客隆五年间一共关闭了20家超市,其中1家为大卖场,19家综合超市。如今,京客隆的大卖场剩11家,综合超市剩62家。
除了零售业务,京客隆的批发业务也同样面临困境。2007年,京客隆开始加码批发业务,新建了朝阳批发市场,并成立了北京朝批商贸有限公司经营批发业务。
虽然近几年,京客隆的批发业务增长稳定,销售收入甚至一度超过了零售业务,不过这并不能扭转京客隆的颓势。
据北京商报报道,朝批商贸与茅台、五粮液每年有几亿元的签约额,但受政府限制“三公”消费政策影响,酒类市场情况不太好,毛利率一路下跌,过去能有40%毛利率的酒现在降到了10% 。这也是京客隆利润紧缩的另一重要因素。
不过从2016年开始,情况有了好转,在连续四年下跌之后,京客隆终于迎来净利润的增长。据2016年财报显示,2016年全年,京客隆主营业务的营收为108.47亿元,同比上升2.6%;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2668.6万元,同比上升7.3%。
到了2017年,情况更为乐观。2017年京客隆主营业务的营收为107.86亿,同比下降了0.6%,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4748.5万元,同比上升77.9%。
对于净利润的大幅增加,京客隆方面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毛利率的增加和其他收入的增长。2017年,京客隆的毛利率为14.2%,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約3.4%;其他业务收入约为11.7亿元人民币,增幅达13.0% 。
毛利率的增长,主要归结于京客隆优化了商品结构,加大了进口商品、定制商品的引入,提高了生鲜商品的标准化、包装能力和经营能力。而其他收入的增长,京客隆方面表示,主要归因于促销活动收入随销售收入增长而相应增长,以及店舖租金收入、第三方物流收入增加。
便利店成主要增长点
事实上,京客隆在传统零售的经营上仍旧乏力,主要的业绩增长来自于便利店。据2017年财报显示,主营业务中大卖场的营收为12.51亿元,同比增加1.6%;综合超市28.26亿元,同比增加0.3%;而便利店的营收为3.5亿元,同比增加8.7%。
由此可见,虽然大卖场与综合超市仍是营收的最大贡献者,但便利店的快速增长才是京客隆线下最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事实上,在发力高端便利店“京捷生鲜”之前,京客隆已经有便利店业务。据京客隆财报显示,2013年京客隆零售店铺总数为279家,其中便利店就有187家。不过,这样的便利店与当下主流的便利店有些不一样,它又像是京客隆的小型超市。
直到2015年,京客隆为了扭转局面,才开始打造全新品牌“joy&joy京捷便利店”。据北京商报报道,京捷便利店是京客隆高端便利店,它是在原有店铺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店内主要销售来自日本、欧洲等国家的进口商品,同时还配有与7-11、全时等便利店一样的早餐柜台、午餐柜台以及烘焙区域。
到了2016年6月,经过一年多摸索,京捷便利店的模式逐渐成熟,它便以“京捷生鲜”的形象被正式推出。这是京客隆集团旗下首个以生鲜经营为主的子品牌。
在2017年,京客隆加快了旗下子品牌京捷生鲜便利店或爱家便利店的开店步伐。先后将13间位于成熟社区的传统便利店改造为京捷生鲜便利店或爱家便利店。截至2017年末,京捷生鲜便利店及爱家便利店已发展至27间。
4月10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王虹已获委任为总经理,委任自2023年4月7日起生效,任期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的年度股东周年大会结束时止。
京客隆店铺总数为142间。期内,新开4间便利店;因租约到期以及经营策略调整等原因,关闭了4间综合超市、18间直营便利店及1间加盟便利店。
截止2022年上半年北京京客隆归母净亏损1439.86万元,零售店铺总数为151间,包括139间直营店、12间特许加盟店,总营运面积约231480平方米。
北京以太广场位于北京CBD核心区域,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98000平方米,包括一栋19层、两栋地上20层综合楼甲级写字楼和一个优质购物中心。
作为招商蛇口旗下上市REITs平台,招商房托背靠招商蛇口,未来将有充足的备选资产可供注入,预期可以为基金单位持有人提供稳定分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