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
1 从一颗泰国榴莲说起,京东生鲜为什么在2018年加速发展?
2 京东如何在生鲜领域开展前置仓模式,这一模式有何优缺点?
3 为什么巨头们的资源整合从撒网开始进入收网的阶段?
今年1月,京东商城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设立三大事业群,与此同时,京东生鲜事业部也迎来了新的掌门人,他是21岁入职京东,从京东管培生一路成长为生鲜事业部总裁的叶威。在此之前,他负责京东重点项目7FRESH的商品部,再往前推,他还是京东通讯业务的相关负责人。
“今年是我入职京东的第九年,到明年就满十年了。”说这话的时候,叶威脸上不无自豪,从管培生到事业部总裁,叶威只用了9年时间。
坊间至今流传这样一个小故事:2011年刘强东曾与叶威打了一个赌,赌的就是当年通讯设备的销售额,刘强东问叶威:“今年销售目标是多少?”叶威说3亿多,刘强东说:“5个亿怎么样?”叶威有点沉默,刘强东又追了一句:“敢跟我赌一次?”叶威咬咬牙,说了一个字:“好!”故事的结局,当然是叶威赢了这场赌局,此后,他便带领通讯业务部,一鼓作气把销量从5亿做到400亿。
当京东在3C品类上占据绝对优势后,叶威又被委任了一个新任务,那就是做大京东的战略品类——生鲜。现在生鲜已经成为巨头角逐的焦点。
阿里在生鲜板块的布局越来越清晰,扶持云象整合上游供应链,菜鸟、安鲜达布局冷链物流,终端销售渠道则整合天猫生鲜、盒马、大润发、世纪联华等零售业态。对此,京东如何接招?
“我们已经在北京测试了前置仓,目前已经有十多个点位,预计很快会覆盖北京全境,”叶威在接受《零售老板内参》专访时说道,不仅如此,京东生鲜在不断强化上游供应链的同时,也要加速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与自己的合作伙伴如沃尔玛、永辉、步步高、天天果园、钱大妈等进行更深一步联动。
另一边,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总裁王笑松在京东生鲜2018年战略发布会上放出狠话:“今年7FRESH要开出50家门店,咱们年底见分晓。”。
2018年,注定是京东生鲜业务非常重要的一年。
1、抢占上游优质资源,完善生鲜产品标准
在京东生鲜事业部召开2018年战略发布会之前,生鲜领域的一场暗战已经打响,争夺点集中在一颗榴莲身上:阿里前脚与泰国政府签订协议,承诺三年内为泰国销售30亿元的金枕头榴莲,后脚京东买手团就飞赴泰国,拿下全产季600万颗榴莲的采购大单。
这只是电商巨头们生鲜大战的冰山一角,生鲜上游的竞争远比大家想象的更激烈。早在去年9月份,京东就与泰国顶尖零售商Central Group合资成立一家5亿美元的合资公司,共同开展电子商务和金融科技业务,此次京东生鲜前往泰国签下榴莲大单,这家合资公司发挥了不少作用。这样看,巨头们的布局其实早已展开。
因此,优质厂家在上游供应链环节举足轻重,相关资源的争夺也愈加激烈,但谈下优质厂家并不是供应链的全部。在叶威看来,如何把源头采购的生鲜商品,在恰好达到用户最满意的口感时,配送到用户手中,才是真正考验电商平台的难题,也是真正体现各家生鲜供应链能力的重要指标。
还是拿榴莲来举例,榴莲是比较难储存的一种水果,如果在泰国当地,种植者都是等榴莲完全成熟后,采摘下来直接售卖。但中国电商进口的泰国榴莲,一般都是提前采摘,冷链运输国内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催熟,最后才把成熟度合适的榴莲送到用户手中。
难题也就出现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地域辽阔,泰国榴莲运送到不同区域的时间很不一样,稍微差几天,榴莲的口感就会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如何精准地计算产品运输流通的时间,十分考验各大电商平台的供应链能力。
“我们也在不断跟上游进行沟通磨合,反复测试运输时间,仓储环节的温度控制,为此也没少交学费。”叶威说。
同时,不同区域的用户,对榴莲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叶威讲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全国各地吃榴莲的习惯并不相同,北京地区的用户喜欢吃软糯、颜色偏黄的榴莲,而南方地区的用户则喜欢脆的、偏绿色的榴莲。所以,他们还要根据不同用户的喜好进行相应调整。
冷链物流的完善也必不可少。截至目前,京东生鲜拥有18个一级仓配中心,配送城市达到300多个,配送站超过5000家。在仓储方面,京东打造了四温区储存,分别是常温、控温、冷冻和冷藏。接下来,京东冷链还会加大投入,持续扩区。
此外,在2018年战略发布会上,京东生鲜还发布了“京东生鲜产品标准”,涉及产品分级和包装规范两大类,规范了包装规格、样式、产品产地、品种、色泽、果形、压伤等各项具体指标。
以蓝莓的配送包装为例,传统包装是把蓝莓装在软的塑料盒里,外包装再加一个普通的纸盒,在配送过程中,因为纸盒承重不够,总是易被挤压变形,影响商品品质。京东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变,即把蓝莓的外包装改成硬质的纸箱,增加它的承重能力;纸箱盖上还带气孔,保证冷气能够正常流通,锁住鲜度;纸箱还可以打板,在水果果蔬运营过程中,打板可以减少空间。总之,这个包装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用户收到的蓝莓跟出库时的品质不相上下。
除此之外,在水产品方面京东也做了优化。“我们甚至还对蟹绳进行了标准化。”叶威笑着说道。“蟹绳标准执行以后,用户再也不用担心蟹绳比螃蟹更重了。”
2、前置仓很快覆盖北京全境,但不局限于自营
前置仓是京东生鲜今年上线的,从提出到上线,也就三四个月的时间。在此之前,京东的前置仓模式分别在成都、天津做过试点。目前,京东的前置仓“1小时达”服务基本可以覆盖北京5环内绝大部分区域。据叶威介绍,北京跑通模式以后,就会迅速进入其他区域。
其实做前置仓并不是新鲜事了,《零售老板内参》在今年年初就做了前置仓的专题。每日优鲜凭借前置仓模式,在众多生鲜电商平台中独具一格,山姆会员商店近日也在深圳、上海开出前置仓。可见店仓协同模式正在受到更多平台的认可。京东的前置仓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据叶威介绍,京东生鲜的前置仓面积,80-200平米不等,因为不同区域,用户购买力不同,前置仓的面积就会相应调整。每个前置仓内的SKU数则在300~600之间,并且不同的前置仓选品也有差异,会根据用户数据分析进行相应选品。目前前置仓聚焦的品类主要包括常温、控温和冷冻等商品。
不同于线下店和电商平台丰富的商品,前置仓满足的只是周围三公里的线上用户,因此面积不需要很大。目前主流的前置仓面积普遍在100平米左右,这样导致选品很局限,如果扩大前置仓面积,又会面临坪效不高的问题。因此,前置仓运营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如何在有限的面积做最优的选品?
京东的前置仓更多的是依据大数据进行选品,京东内部有一套基于大数据算法的智能系统,会对前置仓的选址和选品进行指导分析。在选品上,前置仓会根据所在区域的用户类型、消费行为等数据,决定放入其中的品类。在选址方面,大数据同样功不可没,前置仓会综合经济性、覆盖范围、用户消费水平等数据进行选址。据了解,京东Y事业部在大数据分析方面给予前置仓很多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生鲜的前置仓并不局限于自营,叶威透漏,未来7FRESH门店、京东便利店也可以作为前置仓,店仓协同来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
但想象空间不只局限于京东内部体系,前置仓模式还可以与更多的合作伙伴联动,如沃尔玛、步步高、永辉超市的门店,它们都有可能作为京东的前置仓,从而快速提升前置仓密度和配送效率。
3、线上线下加速整合,打造生鲜消费矩阵
前置仓的出现说明一个趋势,那就是零售行业必须进行线上线下协同,从而寻找效率的最大化。“不同的业态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未来应该是多渠道并行,单纯的线上或线下都不能满足多样的用户需求。”叶威说。
拿前置仓来说,它的优势是可以满足用户的即时消费,但局限也很明显,即有限的面积导致选品较局限。在叶威看来,前置仓广泛布点以后,客单价高、消费个性化的商品,也没办法长期备货,例如波士顿龙虾等高端商品,周围用户对这类商品的需求并不稳定。
因此,多样的线下业态必须与线上加深融合。7FRESH通过达达进行即时配送以后,线上订单快速增加。
在阿里的生鲜矩阵初具模型之时,京东也开始打造一个无界生鲜联盟。据王笑松介绍,京东生鲜未来会联动体系内的一切合作伙伴,如沃尔玛、山姆会员店、永辉超市、步步高、7FRESH、京东便利店、天天果园、钱大妈等,不管是在前置仓的协同,还是在优势供应链的共享,他们都将展开更多合作。
京东和沃尔玛的合作已经开了一个头,目前双方实现了大量订单的协同,用户在京东平台上买一瓶水,很可能这瓶水就是从沃尔玛门店分拣配送出去的。
除了订单的协同,京东生鲜还希望推动合作伙伴进行联合采购,当把各平台的部分需求集中在一起的时候,上游采购就容易拿到更好的资源。
如果说,之前巨头们的合纵连横是“撒网”,现在的资源整合则颇有一种“收网”的既视感,所不同的是,在各家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谁能更有效率,获得更大效益,相信这也会是生鲜品类在2018年的重要看点。
阿里旗下银泰、高鑫零售、盒马均被传出要卖身,京东持续加码线下。对这些大厂而言,战略和抉择不会一成不变,如何活得更好才是永恒的命题。
京东的核心仍是低价,但玩法上化繁为简;淘天在 “ 五一大促 ” 和 618 之前试验了一个 “ 百亿秒杀节 ”,给出直接的七折优惠。
今年5月,京东集团CEO徐雷宣布退休,时任京东集团CFO的许冉接替他成为京东集团新任CEO。
京东零售宣布多位高管新任命,新成立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整合原有的消费品事业部、新通路事业部、7FRESH和1号店,冯轶为事业群负责人。
“超市+餐饮”新零售在2019年骤然减速,18个品牌开店159家,盒马开店继续领跑,共开店95家;同时,5个品牌关店12家,小象生鲜关店最多。
T11的首店选址毗邻北京CBD商圈,瞄准新中产消费者群体,门店减少水产区域面积,增加联营和自营酒水区域,想要抓住酒水品类的绳索实现突破。
体验店楼上的办公区也是人去楼空,更有人爆料说汉口二厂还拖欠部分员工的工资,金额甚至高达数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