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引领,就是最好的时代;跟风,就是最坏的时代。”当商业地产进入存量时代,新增供应仍在无限扩张,流量极度稀缺。业态创新、场景改造、个性营销……差异化“创新”成为商业项目绝地求生的不二法门。“独角兽”如何产生?创新的商业理念如何而来?美好生活如何创造?赢商网独家策划“不负美好生活”系列报道,探寻商业地产存量时代的创新路径。
城市更新,正在进行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更新成为了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老城改造、盘活老旧物业、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成为了城市更新过程的众多鲜活案例。
美国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说:“城市的生长,并不是单纯的疆域扩张,而是传承历史创新未来的过程,使其焕发出全新的时代能量。”城市更新在做的正是通过对城市老旧物业的改造,改变城市肌理,让城市重新焕发活力。
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难度最大、耗时最长的城市更新案例想必就是对历史建筑的改造。一个考虑周全的城市更新计划需要确保项目与城市肌理的完美融合,以及对历史建筑的魅力进行有效利用。
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从历史中走来又在不断迈向未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实力的显著增强,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旧建筑的去与留俨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改造、拆除、维护、再利用”等词汇也成为了专业人士热议的话题。如何在不损害历史建筑的外在风貌与内在文化的基础上,对历史建筑进行更新,并让其与现代化城市格局相融合。如何做到经济利益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平衡使得历史旧建筑的未来之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北京的北京坊、上海的新天地项目都是成功的典范,值得行业剖析和解读的案例。北京坊和新天地都是一个综合型的步行商业街区,北京坊所在地区是北京历史文化悠久的前门大街,是北京老城的著名景点和居住区之一。而新天地的前身是一个老旧住宅区,项目完整地保留了石库门低矮住宅的传统建筑风格,并将这一带密集错落的小巷也完整地保留下来。
新天地项目改造过程中,重视对区域历史遗迹的尊重和保护,使得传统历史建筑与新改建的零售商店、高档餐厅、写字楼及公寓和谐共存。作为上海著名的旅游及娱乐休闲目的地之一,新天地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访客前往,而且显著地带动了周边物业的升值。
可见,对于历史建筑的更新和改造得当,不仅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更能让原本陈旧的物业不断升值。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此类的城市更新项目是一项艰难但意义非凡的改造工作。
从工业厂区到艺术工场
在城市更新的众多案例中,对老旧工厂的改造也是重头戏之一。几十年前,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批工业厂区在城市“拔地而起”,由于多年前的城市土地资源丰富,对土地的需求度并不高,所以这些被称为“城市经济的推动者”的工业厂区占据了城市的大量核心土地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演进,这些工业厂区逐渐被搬离大城市或者在竞争中被淘汰,而作为存量资源,工业厂区遗留下来的大面积的厂房就成为了城市的优质存量资产。于是,这些“穷途末路”的老厂房,在经过改造后华丽转身,顺应时代潮流,也玩出了新花样。
近些年,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拉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产业发展对空间载体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将老旧厂房改造成文化创意园区、艺术工场等案例屡见不鲜。这类城市更新的案例不仅有效的利用了城市的存量资源,更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在北京,若谈起老旧厂房更新的标志性案例,非798艺术区莫属了。北京798艺术区前身为国营电子工业联合厂,成立于20实际50年代。90年代中期,厂区被关闭后,逐步改造成为如今的艺术社区。
最初,798艺术区是有北京的艺术家们自发聚集而形成的文化创意园区。在乌托邦与现实,记忆与未来之间,798是新时期的青年文化经过积淀转向成熟的载体。随着时间的推进,政府部门及厂区的所有者开始陆续参与到区域更新及运营管理中,将艺术家们的创想变为现实。
如今,北京的798艺术区俨然已经成为北京重要的文化旅游和消费区。这里聚集了文化、艺术、设计、出版、演出等多个行业资源,成为艺术家们放飞梦想的地方。据了解,798艺术区凭借自有且极具创意的文化精神以及独特的建筑风格享誉世界,每年吸引超过500万的游客。798艺术区的成功也成为了城市更新中,对老旧厂房改造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和北京坊烟火气息下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同,王春艳亲切的外表下则蕴藏着丰厚的阅历、深刻的感悟,以及高远的职业理想。
北京市统计局报告称,四季度北京市消费者信心指数稳中有升,为123.8,比上季度高0.7点;其中消费者满意指数123.5,消费者预期指数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