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后,国内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按照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这是便利店开始大量爆发的一个信号。便利店也从那个被资本认为是弯腰捡钢镚的行业,变成了风口行业。仅仅是去年,就有不少区域便利店拿到了融资,比如,武汉的TODAY、西安的每一天、北京的便利蜂、全时等等。
而对于国内便利店从业者的两个“圣地”——日本和台湾地区,笔者有幸于去年和今年分别两次造访考察。在这里分享一下所见所闻,以及启发和思考。
便利店的特点之一就是店小,经营灵活,会根据天气,周边顾客喜好,节气等做到商品组合及陈列。笔者在台湾考察的时间是6月,基本是台湾的雨季,涉足的商圈包含办公区、车站、街道、社区、商业、旅游景点等,几乎涵盖大部分的商圈类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干净的店面、整齐的陈列、亲切的接待、而是台湾便利店的一个个小小的细节,台湾便利店的经营密码暗藏在这些细节中。
1、场景细化:随时随地及时满足顾客需求
台湾是个多山的岛,很多当地人周末都会开车到一些山里露营或者郊游。往往这个时候一顿自制的烤肉是首选。
在前往台湾南投山里的时候,途径埔里镇停车买水看到在店里陈列着顾客郊游时需要的防蚊用品,以及烤肉用的工具。
总有一些人到了景区,发现自己忘记带太阳镜,忘记拿自拍杆,这个时候怎么办?这张图片也许可以告诉你答案。
想买纪念品?
也许你想说,我又不可能每天出去旅行,这些东西对我来说也没啥用,但是你是不是天天用手机,经常听歌,偶尔打游戏?那是否需要这些东西?
你是否能想象在台湾岛东部省道边的711里,会有单独一节货架来卖特产品,而他是否满足了那些环岛自驾顾客的需求?
以上的种种,都是台湾便利店以顾客需求出发的服务理念的生动、具体体现。
2、贴心服务:标示鲜食所含能量卡路里
在台湾考察期间,除了当地的便利店对顾客需求的洞悉和满足外,另一个对我印象深刻的点,就是对顾客的细微服务和互动了。
以7-11便利店为例,考察期间10天时间里,他们上线了两种购指定商品(鲜食和重点主推的新品)赠积点卡,点数攒齐后兑换或者加价兑换限量商品的活动。
在第六天的时候,因为天气炎热到路边的7-11选好冰糕准备结账时,店员居然告知,任意两件可以抽奖选择折扣力度,这感觉就像买了一注机选的彩票那样神奇。
而这种互动体验,是我在自己居住的青岛没有感受过的,虽然最后手黑才抽到了9折优惠,但是抽奖过程的满足感甚至高于折扣本身。
而除了互动外,关于细致服务的感受就更多了。一些稀缺的网点是否存在每天结款排队的情况?
众所周知,便利店的顾客以女性顾客为主,而体重管理是女生持续关心的话题。当他们在选购鲜食的时候,如果把每样食品的能量卡路里,都明确清晰标示出来,这样的提示会不会很贴心?
台湾地区受日本的影响比较深,基本上大家都是喝凉水或者冰水,但是每个女生每个月的那几天是否需要喝一点不冰的饮料那?
同样台湾的便利店也非常注意保护了女生的隐私,当你去购买卫生巾类商品的时候,他给你的袋子是这样的!
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和细节,会不会让我们的顾客感受到关怀?
在大陆便利店买便当的时候,你是否会碰到这么一个尴尬的问题,店员按照SOP打出来的便当非常热,口感很好。但是不好拿取,也许你距离休闲区就几步路,但是你依然要拿着便当的边缘一路小跑,生怕因为便当盒太烫导致的脱手?大陆的一些同行是这么解决的!
给你一个中号的袋子,让人怎么拿都觉着别扭!这时如果有这么一个袋子是不是就方便多了?
亦或者时你到便利店买了一杯咖啡或者一杯饮品,你是想边走边喝。但是手里又是手机,又是一些别的东西,想想那窘境只能作罢,但是如果你有这么一个袋子又会怎么样?
饮品打出来以后,店员会给你套上这个红色的袋子,袋子是定做的,正好和台湾全家的饮品杯子匹配上,这样用手拿着就完全没问题了。
3、灵活运营:陈列、营业时间不拘于形式
随着本土便利店品牌的逐渐成熟,门店的运营水平也越来越高,对陈列等基本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当然是值得高兴和肯定的,但是是否在严格中缺失了灵活?
这张照片拍自台湾阿里山山顶的7-11,也是台湾海拔最高的便利店,每天要接待络绎不绝的游客,而旅游景点周边的餐饮价格和味道相信大家都有深刻的体会,而这时方便面类的商品自然成了大家的首选。
笔者到阿里山的时候是晚上,看到了这个简易货架的时候很惊讶,当时的想法是台湾的7-11也没什么了不起连,陈列都没有做好。
但是,当我游玩完毕准备下山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因为店里的面积太小,已经摆放的三节方便面货架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但是因为又无法再增加货架,所以选择了这个简易货架,对比国内很多便利店,是否存在过分要求陈列,要求美观而没有把满足顾客需求放在第一位?
看到这个标志有没有感觉到很亲切?难道是台湾的便利店也收费陈列了?其实还真不是这样,在台湾考察期间,去了不下30家便利店,只在日月潭水社码头对面的7-11看到了这个冰桶。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为啥是日月潭店,那我如果告诉你,日月潭的栈道是世界自行车赛的十大赛道之一,每年不分季节有大量的骑行爱好者会到日月潭骑行,而我拍摄的水社码头是很多人选择的起点,这样红牛冰桶的出现是不是就顺理成章了了?
一个便利店,是否是现代化的便利店,很多人会说那要看他是不是24小时营业,是否24小时营业也成了很多人判断它是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但是我想说也许真的未必,当你已验证在半夜没有顾客的时候,一个灵活的调整才是一个优秀的便利店应该做到的。
4、资源利用:门店地毯回收清洗循环使用
台湾便利店大部分的门店进门后会有地毯,部分面积比较大的门店还有X展架,初到台湾的时候我也没有对这些东西感觉新奇,毕竟在大陆这些也经常可以在便利店里见到,直到从阿里山下山时路过一个全家便利店,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大陆的便利店,地毯用了一个月后会怎么样?大部分的人会说“扔掉”,但是台湾的全家是每个月将地毯回收,然后委托相应的公司清洗进行循环利用,X展架也是如此,购买相对结实耐用的X展架,只更换广告页面不更展架,不管是从长期的成本考虑,还是循环利用的社会责任,这个点都值得大陆同行们学习。
5、门店布局:鲜食不放置收银台区域
以上是我在台湾考察期间,台湾的便利店给我的一些启发。当然,几张照片加解说可能无法很好的重现当时的临场感,而前文中未提及的清洁、陈列和亲切待客,可能只有去到现场才会更好的感受到,也不是一两张照片可以阐述的。
除了这些感受外,在台湾也见到了一些不同于日本便利店的地方。其中,鲜食类商品中岛式陈列让我感到很有趣。
上图是大阪罗森商业区店的布局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的店铺现在收银台放置了他们主推的炸制品和饮品。(布局源于2017年6月到日本考察学习时的罗森店)
现在大陆的大部分便利店收银台,也是放置了蒸包关东煮等鲜食商品,而台湾地区的便利店则是另一种布局。
如上图所示,在台湾一个商业区的便利店,他的鲜食区域做了一个中岛的布局,这种布局在台湾是非常常见,在一次买东西的时候,我跟店长做了简单的交流,他说关东煮、蒸包之类的商品,他们已经卖了很多年了,之前他们也是将这些鲜食项目放在收银台,顾客早已习惯到便利店里消费这些东西,也就无需在占用收银台的宝贵空间了。
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连锁便利店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进入大陆也已经20多年,笔者生活的青岛,连锁便利店也已经存在了至少15年以上。而作为便利店的明星商品,关东煮、蒸包、茶蛋、烤肠等早已深入人心,消费的习惯也早已养成。是否可以将这些鲜食,以中岛的形式展示给大家,供大家自助购买?而将空出的收银台位置去孵化新的商品?是否可行,同行们不妨试试看效果。
- 结语 -
便利店经营,细节决定成败
台湾的便利店经营确实在很多方面给了我很好的体验和启发,但也并不是说大陆本土的便利店就一无是处。现在大陆的便利店整体在信息化、互联网服务、移动支付等方面要远超台湾便利店。在运营水平、装修、布局、陈列等基本功上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加之资本的助推,相信内资便利店的成长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很多人说,这几年内资便利店要弯道超车了。经过日本和台湾地区的考察学习,我认为内资便利店要超过台湾地区或者日本路还很长。
也许我们不缺资本,甚至不缺人,但是便利店作为一个零售业态,作为一个服务业,万不可忽视的正是这些经营的细节,而这些需要成体系的建设与多代的沉淀,不能一蹴而就。高手过招争毫厘,这一个个的细节则会决定最终的成败。
7-11毛利达到了92.4%(门店毛利为32%),此数据超过华为同期毛利的48.3%,在人均净利方面,7-11数据是125万,超过阿里同期的57万。
便利店行业在中国本身也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全国市场发展不平衡,便利店开启多元化经营,品牌对便利店的依赖程度加深等
7-11厦门第一批3家门店陆续开始装修,并官宣12月中旬陆续开业,分别在中华城、中航紫金广场、集美旺角新天地,均已正在围挡施工装修。
中国全家湃客咖啡负责人预计,2019年销量会比2018年两倍还要多,目标是1亿杯;同时还要开设独立“湃客咖啡馆”。
便利店华东地区竞争硝烟,商品结构普遍呈现的严重同质化,成了当前行业竞争的一大瓶颈。便利店该如何走出商品“大同小异”困境?
湃客咖啡在上海开了家快闪店,拟2019在沪京穗等几个主力城市开独立门店。湃客咖啡开独立店,意味着中国全家要开启便利店子品牌IP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