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2日是港交所史无前例的一天,当天上午九点,8家公司在交易大厅同时敲钟上市,场面一片热闹,甚至有舆论调侃,“港交所的锣都不够用了”。
这是港交所2018年忙碌一年的缩影。
数据显示,这一年共有207家公司在港交所完成IPO上市,募集资金总额(含股东售股)为2778.5亿港元,同比增加超过100%。时隔一年,港交所重回全年IPO筹资额全球第一,这也是港交所10年间第6次登顶。
这一成绩得益于港交所2018年推出的重大变革:2017年12月,港交所首次宣布将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两个章节,接受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以及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无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2018年4月30日,上述规则正式开始实施。
“这是香港市场20多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彼时,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如是说。
虽然上市新政备受资本市场看好,更助力港交所重回IPO募资额全球第一,但新事物仍旧需要市场更多的适应。新政一年,带来的变化是否符合预期,与纳斯达克仍存在的差距,以及内地资本市场变化带来的竞争等等,依旧是港交所需要面临的新挑战。
5月22日晚,李小加发布网志一一给予了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募资金额同比2017年翻倍,但德勤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房地产行业新股数量则由2017年占比28%降至23%。
2019年第一季度,房地产行业新股数量比例进一步降至21%,来自房地产行业的融资金额和比重同样显著下调。其中,募资金额由2018年一季度的105亿港元缩减至51亿港元,比重则由43%降至25%。
港交所“大时代”
主流观点认为,港交所修改主板上市规则,释放了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利好,同时对吸引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有着催化和提升的作用。
有投行人士透露,得知这个大利好后,公司立即开始了梳理内部机会,在行业“寒冬”中迎来一波愉快的加班,新经济则是最受关注的行业。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到,在7月12日当天上市的8家公司中,除恒伟集团控股、人和科技和弘阳地产外,另外5家均属于新经济公司,足以显示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情。
此外,备受关注的小米和美团也在2018年下半年相继上市,分别募资426亿港元及331亿港元,占港交所全年募资总额的近3成,他们的成功上市也被认为是受港交所新规利好。
据李小加在网志中透露,自上市新规生效至今年4月底,共40家新经济公司发行新股,融资额累计约1504亿港元,占同期香港IPO集资总额的一半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赴港上市热情高涨,但多家新经济企业在香港频频遭遇破发。
安永的一份报告指出,港股首日破发也是2018年IPO一大特点。据其统计,2018年香港市场有32%的新股首日破发,比2017年高出了9个百分点,7月9日小米敲钟时就遭遇开盘即破发的局面,上市当日收盘价较发行价下跌1.18%。
有观点认为,频频破发是上市改革不成功的表现,甚至有声音认为交易所应该控制发行节奏或价格,精选一些上市表现好的新股来发行。
对此,李小加在网志中回应称,新股上市后的表现与上市公司的质地优劣并无必然关系,与上市改革是否成功也没有必然关系,更多是由市场决定。
他指出,市场对传统行业有丰富的认知经验,此类公司的新股上市后价格波动往往较少;但对于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新经济行业,市场认知较少,这些新股上市后的波动往往比较大,这些现象符合市场规律。
除新经济公司外,生物科技也成为港交所近年重点关注的行业。
李小加称,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上市中心,9家生物科技公司(包括没有营业收入的7家通过新上市章节融资223亿港元)发行新股。
“除国内市场,港交所将会增加在海外的上市推广,争取吸引更多海外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李小加进一步透露。
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联席主管合伙人欧振兴则认为,香港的新股市场变得更多元化,继而造就更多来自不同行业及规模的发行人来港上市。
内房IPO“降温”
变革中,港交所迎来了属于它的大时代。随着新经济和生物科技公司逐渐变得重要,房地产企业则显得略微平静,这一现象在今年一季度尤为明显。
德勤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房地产行业新股数量比例由去年同期的26%降至21%,来自房地产行业的融资金额和比重同样显著下调。其中,募资金额由2018年一季度的105亿港元缩减至51亿港元,比重则由43%降至25%。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不完全统计,2018年内,成功赴港上市的内房企包括正荣、弘阳、大发、美的置业。另外,银城国际、德信中国、中梁控股、奥山控股、海伦堡也在年内提交了招股书。
2018年10月,美的置业上市时,奥陆资本总裁兼投资总监蔡金强就表示:“内地房企来香港上市,没有在近期这段时间完成上市的话,预计就要等到两三年之后了。”
去年初上市,募资超过38亿港元的正荣地产也曾表示,赶在了房企上市的一个最佳时期,后续上市的房企IPO金额都不算太高,其中美的置业募资约30亿港元,弘阳、大发则分别募资17亿港元及8.45亿港元。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去年提交上市申请的房企中,仅有德信中国和银城国际成功挂牌,中梁和海伦堡则在近期重新递表。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梁、海伦堡延迟上市时间,一方面与市场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由于企业自身的原因。
经过港交所去年的规则调整,港股的新股市场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多来自不同行业的发行人来港上市,对于房企IPO的竞争逐渐加大,另外房地产公司对资本的吸引力也在被其他行业取代。
值得一提的是,资本逐利的驱动下,香港老牌地产家族们也在主动加大与内地新经济的联系。
以长实为例,自去年接班以来,李泽钜就忙于和一连串中国内地科技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包括和小米组成全球联盟,与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决定成立合资公司,在香港运营支付宝。
抛开市场因素,房企冲击IPO成功与否更多仍与其自身相关。
以中梁为例,由于在提交上市资料6月内未能上市,根据港交所规则,需要重新提交新的相关财务资料。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在重新提交的招股书中,几个重要的指标较去年得到显著改善,其中年度销售额由2017年的649亿增长至2018年1015亿,净负债率从2017年的339.5%降至2018年的58.1%。
不过,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IPO降温,内房企或许已错失登陆港交所的最佳时期。
卢伟冰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小米新零售将在未来3年内达到三万家店,并将更聚焦下沉市场(县镇)。截至10月底,小米之家门店突破一万家。
10月30日,第10000家小米之家在深圳欢乐海岸正式开业,该店为独栋建筑,占地面积约为600平米,是首批采用小米之家4.0形象的门店之一。
恒大声明:恒大汽车在战略股东引进过程中,曾与小米集团有过初步交流,并未深入洽谈推进。并且公司于19日接受了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的约谈。
海底捞突遭分析师唐川看空,最新研报将其评级从“增持”为“减持”。唐川一年前对小米集团给予“减持”评级,海底捞会成为下一个小米吗?
5月1日,小米有品全国首家商业旗舰店在合肥开业,门店将鞋服、智能硬件进行扩大改造,减少小米、米家产品数量,小米有品正在去小米化。
上市首日,同批次3支消费REITs轻微下跌,中金印力消费REIT也不例外:开盘价3.26元,与认购价持平,上市后一路低开,收盘前又拉升回3.26元。
关键词:中金印力消费REIT万科 2024年05月02日
4月30日,万科旗下中金印力消费REIT在深交所正式上市,基金代码为180602,发行规模为32.6亿元,所筹资金将用于归还22.3亿元的项目负债...
关键词:中金印力消费REIT万科 2024年0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