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嘉宝真的要退了。
从春天到秋天,相隔半年,横跨了一个季节,这场“大鱼吃大鱼”的并购案完全落地。
在过去近6个月的时间里,由此牵发的蓝光嘉宝(02606.HK)人员变动、股权交割等消息时不时地出现。
“19年兜兜转转,人来人往,到今天,讲不出再见!唯有感恩与祝福!”刘侠离开蓝光嘉宝时在朋友圈里的感言,道尽了老臣的不舍与眷恋。
这是能够想到的必然。其实,不只是刘侠,包括他在内的六位董事,而今都已谢幕。取而代之的,是碧桂园服务(06098.HK)的六名高管。
物企竞争的世界很残酷。虽然姚敏还挂有蓝光嘉宝的董事长职位,但是8月2日的半年会,他却缺席了。一个多月前更是悄然清空了蓝光嘉宝的股权。
8月,正是各家物企披露半年报的月份,而蓝光嘉宝的股票交易已终止,最终停在了8月10日上午九点,54.15港元/股,总市值约96.44亿港元。
而这样的股价依然排在今天的第二位,总市值在港股54家物企中排在第16。“很可惜”被并购消息一出,业内人不少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现阶段出售嘉宝,是因为嘉宝现在估值处于一个高点,出售后实现价值变现,能对地产板块补充现金流。”今年4月,蓝光发展(600466.SH)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杨武正如此解释。
有一种“父债子偿”的感觉,蓝光发展要加速变现,转卖蓝光嘉宝回流现金。从并购到最后的摘牌,蓝光嘉宝和碧桂园服务的协商不过6个月。2019年10月18日-2021年8月19日,上市两年多的蓝光嘉宝,即将成为最先摘牌的港股物企。
蓝光嘉宝两年的跌宕上市之旅,正好印证了那句“进也蓝光发展,退也蓝光发展”,依托关联公司资源上市的蓝光嘉宝一度受到外界质疑,2020年的17笔并购将关联方的占比削减不少。稍有起色,却又面临被卖的窘境。
高管“换防”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蓝光嘉宝摘牌进入倒计时,一部分高层在实控人更替的过程中也被“换防”了。
8月9日晚间,蓝光嘉宝和碧桂园服务卡在同一时间发布了《致蓝光独立股东函件》,宣布次日上午9点起停止蓝光嘉宝股票的买卖,为最终的退市做准备。
将收购后的公司高管进行洗牌,是收并购的常规操作,碧桂园服务自然也不例外。此前收购的满国康洁、文津国际、城市纵横等,留下的原有高管也只有1-2名。
11天前,碧桂园服务对蓝光嘉宝进行一番大调整。
7月30日,蓝光嘉宝的六位董事杨武正、刘侠、迟峰、孙哲峰、陈承义、常珩相继退出,陈风华、李长江、代涛、郭战军、刘镇文、芮萌等人接管董事会,变更后的主要成员多系碧桂园服务高管。
除了董事会,还有王璐、张樟退出监事职务,由赵丽燕、黄丹接替职务。
一轮“清洗”后,只有姚敏还挂着董事长的头衔。蓝光嘉宝上市敲钟时,他曾站在杨铿身边。而在8月2日的半年会中,已经不见其身影。
此前,他已经退出了蓝光嘉宝的持股公司嘉裕企业,将嘉裕企业34.8975%股权全部转让予自然人任明。
若要追溯到更早的高管挪动,还是联席总裁、首席财务官及联席公司秘书邹昊的辞职,离职公告在2020年财报后的两分钟。
原定于3月15日公布年报的蓝光嘉宝,将发布时间提前到3月10日邹昊辞职之前。彼时,蓝光嘉宝“卖身”的消息已经落实,前有股权“地震”,后有首席财务官辞职,或许这也是抢发年报的原因之一。
入市又出市
巨大的电子屏背景上,时间已经来到9:30。杨铿和姚敏高高举起铜锤,在最后一秒重重敲下,欢呼中,祝贺上市的声音此起彼伏。
2019年10月18日,杨铿携一众领导,赴香港敲响蓝光嘉宝上市的铜锣。这是蓝光嘉宝的拐点,完成了向资本市场的跃进。
搏击港交所,让这家位于西南地区的物企展露头角。在其后两年多的上市生涯中,蓝光嘉宝试图掌控自己的命运。走出蜀地势力不断东扩,一年17笔收购让它成为2020年的“并购冠军”。
上扬的走势,却被一笔并购打断。碧桂园服务以48.46亿元买下蓝光嘉宝64.62%股份,这一举动,也买断了蓝光嘉宝的上市旅程。
上市首年,蓝光嘉宝实现总收入约21亿元,同比增长43.41%;净利润约4.44亿元,同比增长约49.59%;归母净利润约4.295亿元,同比增长48.44%。
第二年,其又在原本稳健增长的底色下添了一把柴。2020年,一共签约收购17家公司,更是出现一天内签约5笔的盛况。上市后的第二张答卷,2020年蓝光嘉宝收入约为27.3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2%;毛利约9.76亿元,同比增长28.3%。
更加亮眼的成绩,还要属管理规模。截至2020年12月31日,蓝光嘉宝合同管理面积约2.14亿平方米,总在管建筑面积1.3亿平方米,较2019年同期分别激增约81.2%和 82.8%。
年底排行中,蓝光嘉宝与碧桂园服务并列第一,不同的是,蓝光嘉宝数量最多,而碧桂园服务的并购金额遥遥领先。
2月23日一早,碧桂园服务和蓝光嘉宝服务相继发布短暂停牌公告。2天后,蓝光发展率先公布了碧桂园服务收购蓝光嘉宝的细节。
64.62%股份,48.46亿元,17倍的并购PE。6月9日,碧桂园服务又在场外增持蓝光嘉宝322万股,涉资1.64亿港元,持股量增至74.3%。
收购协议后,蓝光嘉宝的股价在首个开盘价拉升到45港元/股,而2月22日的收盘价仅为38.95港元/股。随后股价趋于稳定,眼下定格在54.15港元。
父债子偿
“现在所有资金(出售蓝光嘉宝)已经到位,其中有20亿是用于4月25日到期的境外美元债的兑付。”日渐逼近的债务,杨武正只能就着紧要的来开销。
物企在“拼爹”,而有些房企又何尝不是将物企作为“提款机”。不同的是,有些房企换了钱,有些房企换了股,有些房企换了业绩。显然,蓝光发展选择了第一个。
8月10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表示将于9月9日10点-9月10日10点在网络平台拍卖蓝光发展的股票。这是第一次拍卖,按照每股2.41元,展示起拍价为74701435.8元,保证金为375万元,增价幅度为37万元。
蓝光发展资金不断收紧,而筹资成了日常。8月2日,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159.97亿元。同期,其下属子公司近日新增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为54.13亿元。
与蓝光发展直截了当地“卖子换钱”不同,阳光城将阳光智博100%股权卖给万物云没拿一分钱,却收获了万物云4.8%股份。阳光城“以股易股”,开辟了物企并购的新玩法。
然而在不断打破的收并购想象空间的背后,也展现了物企身不由己的无奈,房企困境波及物企生存逐渐成为常态。
用物业换钱、换业绩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例如股权被质押的伯恩物业、银河物业,资金被冻结的云南城投物业,再次被装入地产的财信智慧生活服务、方圆现代生活……
8月7日,蓝光发展公告披露,罗瑞华申请辞去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职务;聘任孔祥宇为副总裁,在新任董事会秘书选聘完成前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
蓝光发展成立四川省债权人委员会,争取年底前取得重组重大进展;资产出售方面,目前已暂时告一段落,后续工作重点将集中在债务风险化解上。
日前,碧桂园服务完成收购蓝光嘉宝52.83%股权。并建议改组蓝光董事会,碧桂园物业香港控股拟向蓝光董事会提名六位新董事。
3月22日,蓝光发展宣布转让蓝光嘉宝1.16亿股股份(占总股本65.04%)予碧桂园服务,本次标的股份转让价款为人民币49.6428亿元的等值港元。
九龙仓吴天海表示,集团业务整体风险较低回报亦稳定,对目前的资产组合感到满意,手上的资产也已经足够,因此并不急于再增加资产。
自然人股东吴子瑜退出盛堂商管100%股权,海伦堡物业接盘。盛堂商管法定代表人为陈春明,注册资本200万,经营范围含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等。
龙湖于近期密集调整至少9位管理层岗位;新划定营销条线,设立华北、华南、华东和华中四大营销战区,李凌、何敏、孔进和范燊各为其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