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大V开健身房,健身房并不是一门单靠流量可以长青的生意

精练GymSquare   2021-11-22 10:11
核心提示:线下实体商业竞争,「人货场」的较量远比舞台残酷。

本文来源GymSquare精练,作者:Raiden SunGymSquare是一个原创精品健身内容平台,文章已授权转载。

偶遇一家健身大V开的健身房,似乎越来越容易了。

上一刻,还在翻刷健身大V们的短视频,寻找训练前的精神氮泵;下一刻,就能装备整齐,走进大V自营的健身房,跟着「偶像」一起训练。这一幕听起来很理想,却真实发生在2020-2021年的线下健身市场。

湖北武汉陈康的利剑健身学院,重庆渝北熙熙哥的Life Turbo,杭州「小铁馆」ace的EP健身以及洪晓龙Bruce的健香蕉荷尔蒙工厂,上海局门路短腿小萝卜的加伍磅,江苏徐州鹿晨辉的梦想健身学院……

健身大V们在舞台下纷纷奔赴理想,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健身房,既能满足运动训练的场所需求,又能将线上人气转化为线下营收。

但和备赛登台相比,开健身房同样不算轻松,甚至是更难的一件事。

比如在场馆设计凸显差异化上,既要满足粉丝期待吸引线下客流,又要踩准商圈社区的实际需求;以及人才体系构建须保证教练专业性,并补足多元化健身服务短板。

包括「健体」、「健美」或「职业运动员」的头衔映射在卖课体验中,会是吸粉还是减分?甚至在圈内新人层出不穷的当下,保证个人和场馆IP热度的延续都是不小的难题。

这些都触发了一个本质问题——健身房还是一门流量生意吗?

线下实体商业竞争,

「人货场」的较量远比舞台残酷

很多场馆的硬核设计,往往都体现了馆主对个人偏好的特有执念。

走进位于中山南一路的超铁健身Super GYM,能顿时将馆名和眼前「白色器械森林」联想在一起,一眼看透它的「硬核」定位。这家不到250平米的小型健身工作室主打铁馆风,为2020新晋IFBB PRO周云超所有。在大众点评页面上,随处可见他携多位比赛型教练高频亮相,齐刷刷地在案例中「秀出肌肉」。

这样的铁馆风格深受爱好者们的青睐,毕竟他们在各种海外油管博主上已被相似设计耳濡目染多年,大众点评页面上也随处可见「IFBB PRO打卡」、「器械齐全」的好评。

但细细分析,这个「网红」场馆差异化定位并非切中选址周边的居民业态,反而有些「格格不入」。

超铁健身Super GYM采用当下流行的「铁馆风」设计

来源:大众点评

这一片区的常驻人口大多为本地市民,人口结构和流量迭代都十分稳定。因此,论大众门槛,两个路口外美格菲「健身游泳了解一下」的市民熟知度更高,教育成本更低;论私教服务,又容易陷入半径数百米内中田健身等小型工作室的价格战;而论地理便利性,对面博荟商场内的OneFit和SuperMonkey更占据地利。

更重要的是,铁馆风格背后的器械投资已下血本,调整小团课和其它训练模式的室内空间有限,让场馆设计这笔「一揽子买卖」在应对周遭全面竞争时略显捉襟见肘。

「场」的问题,只是健身大V们「理想和现实」冲撞的一个缩影。更棘手的问题,来自于「人」。

坐拥全网超29万粉丝的肉改部马书记前阵子遇到些烦恼——这位2020年奥赛大学生C组冠军的「肉体改造部」健身房落成不久,没几个月就遭遇了管理风波,被沸沸扬扬爆到网上。

年轻的教练们奔着「网红老板」的声誉前来,一心只想边打工赚钱,边和喜爱的运动员(老板)一起「练大」,却忽略了巡场教练和私教销售的本职;年轻气盛下,听不得上司的训斥进而引发了一场正面冲突。

新开业不久的肉体改造部健身房

线上到线下的市场转化漏斗中,大V们有着打开上端知名度开口的先天优势,有能力在弹幕中「呼风唤雨」,吸引网友到线下「面基」。只可惜,经营者们本身精力和时间就有限,无法独自把控从考虑到转化这一最重要的变量。

而一般健身房运营模式中,消费者考虑度主要来自销售团队的接洽和介绍,转化率来自一对一的教练授课。健身终究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服务生意。

过去,大V们只要「服务」好粉丝,通过日复一日地训练比赛,在短视频中输出干货。现在,要转向「服务」好内部团队。

比如投入人才体系的搭建和培训,维持核心团队的留存率和服务能力。经营不只等于营销,前者才是必须直面的生意大考。

与「人」产生直接关联的,是对于「货」的输出,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之一。

国内大V普遍集中在健体/健美圈,专业训练领域擅长肌肥大和增力体系,对于备赛、刷脂、减干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储备。但将这些知识置于大众锻炼,除了增肌减脂有先入为主的优势。

于是,一部分健身大V选择开培训班而非线下场馆,继续走精品小众路线,定向输出给想参赛的用户群体,避免全面竞争。

“工作室的客群大部分奔着减脂而来,女性也比较多。教练练得好固然必要,但健美向的体型对一般的人吸引不大,甚至看了有点恐怖。”一位杭州健身工作室运营者这么介绍,“健美训练模式会比较显得单一,对于部分小众爱好者或打比赛的人是好事,但毕竟要盈利还是得符合大众需求。”

随着大众运动的普及,运动课程本身也在发生着「去中心化」演进,单一力量和体能训练的课程模式早已受到大冲击,甚至开始「落伍」。

追求过程美感、不想大出汗的女生更青睐瑜伽和普拉提;害怕枯燥、喜好热闹的社交达人会选择团操;想要增加抵抗力、适度减肥的青少年会被家长们送来上HIIT;中年人则会通过拉伸和康复训练,改善自己多年的错误体态和肌力平衡。

这种种需求,都可能在场馆半径3公里的商圈和社区中同时出现,倒逼从业者定制化地改进服务,让课程更因地制宜。越大众,也越复杂。

第一批「下海」的大V们,

标出了「上岸」的足迹

两年前,24岁的短腿小萝卜向粉丝们宣布,要开一家名为「加伍磅」的健身工作室。当时,没人可以意料到它会成为爱好者们来沪必打卡的「健身地标」。

据大众点评上显示,门店「单次场馆训练体验卡」,半年累计消费超过1200张。不要小看这笔客单价95元的买卖,这部分收入与它实际产生的商业效用相比只是九牛一毛。

对粉丝来说,95元买到的是「男明星」线下握手合影机会;对加伍磅来说,它用极低的成本攻占了购买用户的朋友圈——这些可能是健身领域最擅长且最愿意分享的年轻人。

人人都是KOC(关键意见消费者)的时代,相应的健身房有机会成为线下版的MCN,把这些靓男美女的及其私域流量集聚起来,一遍遍地刷新自身的话题热度。

这个热度源头来自创始人意愿推动的「约练文化」。正如小萝卜开健身房的初衷“能自己练的爽,能和好朋友们一起训练”。他确实没有食言:鹿晨辉、席鑫、牟丛、刘孟易、洪晓龙,很少有一个地方能聚集如此多的健身大咖,连B站美食旅游UP主阿福也多次参与拍摄。一则则约练视频,就是一步步的破圈尝试。

“转化率交给专门的人去做,就是我们的店长。我能够做的就是流量问题。”今年10月中旬,小萝卜在自己的B站视频中正式宣布成立了加伍磅媒体公司,主营业务覆盖短视频制作,专业健身线上课程等。另外,新店臀馆即将于几个月后与公众见面。

同样在上海,还要提及另一个健身工作室DP潜能挖掘,和背后的创始人罗思杰。罗思杰走红网络于2014年,是Fittime睿健时代最早一批的入驻红人。

值得一提的是,DP最早提出工作室领域内的差异化先河——没有销售,让教练回归教练。

因此有机会让教练更专注于学员自我效能的培养,提升课程设计和训练质量,从而达到转化和二次复购。DP上海150平米的单一门店,高坪效吸引来了风险投资者,帮助DP在上海各个商圈快速开店,扩大自己的自重训练版图和口碑城池。

少了销售这个职能,教练团队内的良性竞争和凝聚力也得到了加持。DP设置了一套基于线上小程序的教练激励系统,通过教练相互点赞获得虚拟货币,鼓励教练通过比拼专业投入赢得其他教练认可。

同时,DP还从薪酬制度上引导教练们更关注学员的改变成果——每个月的「改变之星」学员数直接与收入挂钩。这种做法巧妙地利用统一目标而非繁杂制度去管理一个日益庞大的多门店团队。

我们已经很少有耐心看完一支2分钟以上的短视频,「2倍速」和「刷过去」成为常态,即便对自己喜欢的健身大V。

相同逻辑之下,健身大V们的健身房想要基业长青,不被粉丝和市场快速遗忘,这条新征程着实还有待探索,还很漫长。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健身房运动健身
本文转载来自:精练GymSquare,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