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ID: )
作者:王新磊
据称,今年5月,舌尖工坊要在全国落地3000家门店。
如果这个目标实现,“舌尖工坊”将刷新开店纪录。当年,瑞幸咖啡用了20个月,才达到3000家门店,而“舌尖工坊”只用7个月。
陆正耀转战预制菜,不到一个月,“舌尖工坊”便已经开到全国12个城市。
更值得关注的是,“舌尖工坊”现阶段已经重现当初瑞幸咖啡当初的打法——通过“跑马圈地”,用规模制造竞争优势。预计到今年5月,舌尖工坊要在全国落地3000家门店。
01
“舌尖工坊”跑马圈地
要理解“舌尖工坊”,还要从“趣小面”说起。
2021年5月,媒体报道:陆正耀从瑞幸出局之后,将带领他的“原班人马”进驻小面赛道。
在历时3个月的“预热”后,陆正耀团队全新打造的小面品牌——“趣小面”终于在8月8日与大家正式见面。
但是,市场证明小面赛道真的不好玩,越是成熟的认知,对后来者说,越是创新的壁垒。
从品类角度来看,大众品类比小众品类难得多。
趣小面和瑞幸两个品类相比:越是大众品类,认知度越高,口味和价格的竞争也就越细分。因此,小面品类的竞争难度要远大于咖啡。
△趣小面门店
因为中国消费者对小面太过熟悉,使趣小面用品牌教育市场的难度超级大。
而咖啡不同,很多人对咖啡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是一个重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口味、价格、品牌、调性、营销、体验,都可以用品牌引导,并能影响消费决策。
尽管“趣小面”后来调整方向,更名为“趣巴渝”,但也无法迅速做大规模。在这种情况下,陆正耀团队就果断调整方向,进军预制菜,推出了“舌尖工坊”。
据接近陆正耀团队的人士透露,“团队反应很快。11月2日才确定,1月9日就上线了。开店速度也很快,目前仅凭借神州和瑞幸老客户,就已经内部认购了2000多家店。”
02
重新认知瑞幸模式
其实,不管是舌尖工坊,还是瑞幸咖啡,“模式”的根本其实就是陆正耀的商业思维方式。
在经历瑞幸造假之前,陆正耀曾多次以“豪赌”方式赢得成功。神州租车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案例。
神州租出成立于2007年。陆正耀通过融资打疯狂价格战的方式,一边抢占市场,一边教育市场。这期间,公司一度走到危机边缘,眼看就要资金链断裂,但每次都会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融资适时跟上。
△神州租车在港上市
最终,陆正耀“赌”赢了。2014年9月,神州租车在香港上市,上市时已是盈利状态。
以此对照,瑞幸咖啡也是如此,一边教育市场,一边抢占市场。
瑞幸的发展几乎复制了神州租车当时的打法,通过不断融资疯狂扩展门店、打价格战,从老牌咖啡品牌星巴克等手中抢夺市场。
现在,从“趣小面”到“舌尖工坊”,陆正耀团队都在努力复制“瑞幸模式”。
>>团队
据悉,不少老神州系(神州优车、神州租车)以及瑞幸咖啡的原班人马加入了该项目,其中包括瑞幸咖啡原CEO钱治亚、瑞幸副总裁李军、瑞幸副总裁周斌等核心骨干人员。
>>项目
“舌尖工坊”VS瑞幸咖啡:从市场竞争格局、消费者认知,再到竞对实力,都高度类似瑞幸咖啡。并且已经形成多重利好。
>>认知
从市场空间来说,咖啡需要讲故事,而预制菜已经不需要了。
当初瑞幸咖啡还要给资本讲故事:在市场规模和人均消费方面,中国咖啡消费量从2013年的44亿杯(人均3.2杯)增长到2018年的87亿杯(人均6.2杯),预计2023年将进一步增长到155亿杯(人均10.8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2018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仅为美国的1.6%和香港的2.5%……”
△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上市
2019年5月。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在其招股书上所引用的美国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的市场调研数据,以证明中国市场的美好未来。
但是预制菜已经不需要“舌尖工坊”来证明市场前景。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预计未来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国预制菜规模约为5156亿元。
另外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按照每年20%的复合增长速度估算,未来6到7年我国预制菜市场或将超万亿元规模。长期来看,我国预制菜市场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
更妙的是,预制菜市场就像咖啡市场一样,消费者对预制菜没有形成固定认知。这非常有利于“舌尖工坊”用规模优势撬动市场。
>>竞争
从市场竞争来看,预制菜目前仍然处在野蛮生长期。
据企查查的数据显示,预制菜相关企业6.81万家,其中2018年注册量超过1万家,2019年新增1.29万家,2020年新增1.3万家,2021年新增4212家。
△势头迅猛的预制菜赛道
>>市场机会
瑞幸在做咖啡时,还需要用巨额补贴来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但是预制菜已经是一个市场倒逼的“最佳选项”。
比如餐厅用预制菜,大部分是基于两个因素:
一个是上新。这个单品没有厨师会做,用预制菜可以替代自己的研发,这也是很多预制菜企业频繁推出新品的原因;
二是降成本。这个产品标准化程度很高,消费者对是否现场制作并不在意,比如说梅菜扣肉,餐厅现场制作的成本高于预制菜,所以用预制菜是最划算的。
从预制菜的发展来看,目前正在从满足大量外卖需求,升级到推动餐厅连锁化和标准化运营。
总的来说,陆正耀作为一个资本运作的天才,其眼光和市场判断令人钦佩——如果没有瑞幸这个他人生中最大的滑铁卢的话。
03
“舌尖工坊”是瑞幸咖啡的迭代升级版
瑞幸咖啡当初是直营模式,“舌尖工坊”这次采用了加盟+区域代理模式。
据公开的招商加盟信息上,从档口店、标准店、到店中店、生鲜店、体验店,各种店式任君选择。
而不同店型要达到盈亏平衡的日单量也有不同水平,加盟商们可以自行选择“游戏难度”。另一边,要在全国各地快速扩张,不同店型也能灵活适应各地的开店条件。
未来,舌尖工坊还将开放区域代理。
开放区域代理后,由代理去开发当地的潜在加盟商,有了一层老乡甚至熟人关系,招商要方便得多;在开发新的加盟商之余,某些区域代理自身,有合适的店铺资源,或者后期出于竞争优势的考虑,将部分门店收归己用,也能保证线下的开店。
△舌尖工坊门店
为了快速做出“规模杠杆”,现阶段舌尖工坊,有意降低开店门槛。推广初期没有加盟费,对首批货也没有硬性要求,加盟商们按需订货即可。
除此之外,舌尖工坊依然沿用“补贴”的方法。不同的是,瑞幸补贴消费者,舌尖工坊补贴加盟商。
新店开业,门店成交一单就有相应补贴。在这份补贴上,舌尖工坊也给出了“店均3万”的宣传。要是现阶段没有本钱也想开店,“舌尖工坊”甚至还提供了50万元封顶的创业贷款,不怕你没钱,就怕不开店。
据称,今年5月,舌尖工坊要在全国落地3000家门店。
如果这个目标实现,“舌尖工坊”将刷新开店纪录。当年,瑞幸咖啡用了20个月,才达到3000家门店,而“舌尖工坊”只用7个月。
04
“舌尖工坊”比竞对打法更丰富
“舌尖工坊”不只是一个预制菜项目,其在瑞幸咖啡的基础上进行了迭代升级,回避短板,同时发扬了优势。
舌尖工坊靠“快速上新+低价优惠”,能够快速抓住用户偏好。
据接近陆正耀团队的人士介绍:“舌尖工坊”产品做得非常扎实,并且上新速度很快。从舌尖工坊现阶段上市的产品来看,1月份门店SKU不到100;春节过后,紧接着又要上一批新品,上新速度极快。售价通常在300到400不等的一份佛跳墙,舌尖工坊只要一百多。”
除此之外,“舌尖工坊”还复制了瑞幸咖啡的经典打法——只能从官方的App下单。
△舌尖工坊APP
比如,“舌尖工坊”北京CBD总部公寓店于1月24日开业。,由于门店周围都是住宅小区,所以大部分用户都是选择手机App点单后自提,3公里以内满59元可享免费配送。
顾客进店后可以直观地看到食材、品类、价格,并自行拿货购买结账,舌尖工坊的所有物品都需要从官方的App下单,顾客在店内并不能直接接触到产品。
即使有年长的顾客希望用现金购买产品,工作人员也会提醒顾客该店仅接受线上下单支付,并指导顾客一步步操作。
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觉?当初瑞幸为什么自建APP,而不是靠微信等其他平台呢?自建APP就是能让它获得更多的数据,而这部分数据,就能有效提升瑞幸各方面的效率。
因此,瑞幸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传统的咖啡店。以此类推,舌尖工坊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不只是预制菜公司。
尽管目前关于“舌尖工坊”的信息披露有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舌尖工坊”是瑞幸咖啡的迭代升级,并且竞争优势更加复杂而多重。
如果推广下去,瑞幸咖啡再上市还是有希望的,希望已经重新重组了,董事会的瑞幸可以有更加稳健的发展理念。
中国的咖啡市场2018年开始进入一个爆发点,咖啡的受众也越来越专业,对品质和品牌越来越有要求,是咖啡市场进入成长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自2022年1月,喜茶营业收入约4.898亿元 ,环比增长11.19%。 在春节假期(1月31日-2月6日)的7日之内, 喜茶营业收入约为1.073亿元。
且不论杨国福麻辣烫上市能否成功,近些年随着餐饮愈加规范而强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餐企走上了上市的道路已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