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零售企业业绩预告出炉:商超、百货冰火“两重天”

灵兽   2022-02-15 09:22
核心提示:“谋变”不止是连锁商超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也将是2022年的“主旋律”。

作者:十里

ID:lingshouke

2021年上市商超企业业绩一片“惨象”。

截至2022年2月中旬,多家上市的商超企业发布了2021年业绩预告,无一例外,财报也是亏损居多,多则亏数百亿元,少则几亿元到几千万元不等。

永辉超市(需求面积:5000-10000平方米)预计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57.2亿元;人人乐预计净亏损8.3亿-8.8亿元;家家悦预亏2.6亿-3亿元;而苏宁易购的预计亏损更是高达423亿-433亿元;永旺百货预亏损4.7亿-4.9亿港元。

此外,华联综超预计净亏损2.96亿元;友好集团预亏5000万元左右;中百集团预亏2300万-3200万元;新华都预计净利1500万-2200万。

而王府井、翠微股份、广百股份、银座股份、茂业商业等百货企业预计2021年净利润有所增长。

王府井预计净利13.99亿元;广百股份预计净利润2.4亿-3亿元;翠微股份2021年预计净利1.4亿-1.8亿元;银座股份净利润为2300万-3300万元;茂业商业净利同比增长134.7%,预计净利润约为4.3亿元到5亿元。

实际上,商超客流下滑与营收亏损是业内去年一直在感叹的趋势,步步高董事长王填早已疾呼:超市业态到了生死存亡的至暗时刻。

如今的业绩预告也只是给上市商超企业“蒙羞”的财报先撕下第一层面纱。当然,这也与宏观经济整体密切相关。

1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6.0%、16.9%、11.7%、12.8%和12.0%。

看起来这个增速并不难看。

但经统计,2016年-2020年线上线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体年复合增长率为4.2%,其中,线上消费品零售额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5%,而线下消费品零售额年复合增长率仅为0.34%。

也就是说,五年时间,线下零售几乎是零增长。

从行业看也能佐证如上统计,2017年起,中国连锁超市门店数量、从业人数、商品销售额逐年下降。早在2013年,一二线城市大卖场的就进入“萎靡”,甚至每年下降近10%,到了2015年,大卖场的衰落传导到低线城市。

连锁商超的衰落并非偶然,正是垂直电商、新零售、社交电商相继崛起之时,而每一个零售新业态的诞生,对传统的商超连锁都不免造成一次致命的打击。

或许,零售业已经做好面临一个消费疲软而备受煎熬的阶段。只是没想到这个寒冬格外冷,各项业绩的跌落,都像一盆冷水倾泻而下。

在业绩预报中,永辉超市将亏损的原因直指新租赁准则执行的影响,新租赁准则执行使得净利润与原准则对比减少4亿元左右;持有金融资产,在二级市场公允价值在2020年度经历较大的增幅,但在2021年出现价值变动,以及其他长期投资资产减值准备,共计损失6亿元。

人人乐也称,2021年1月开始执行新租赁会计准则,增加当期亏损。

面对数亿元的亏损,由政策造成亏损的数字只是微弱的占比,从不少零售商超去年的动作来看,主要的大头成本,都在提升数字化能力上斥下了巨资。

武汉中百超市宣布将投入1亿元设立中百数智科技公司,推进公司数字化转型;新华都则拟剥离零售业务板块,调转船头向互联网业务进军;永辉更是直接将首席技术官推向“前台”掌舵。

所有的试错都要付出代价。在这场全渠道数字化探索中,永辉全年科技投入6.7亿元,线上业务亏损8.4亿元。

在业绩预报中,仍旧有不少商超提及零售行业竞争造成的影响。预计2021年亏损2.96亿元的华联综超则称,多渠道的分流,导致公司营业收入下降12.32%,毛利额下降26117万元。

除此之外,在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外部环境的变化,永辉采取调结构降库存保市场的策略,公司总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8%、毛利率同比下降2.4%。

与上市商超相比,截至目前,上市百货的业绩预报情况,比商超要好很多,原因也各不相同。

茂业商业的公告称,公司本次业绩预增,主要由于经营层面公司通过开展门店调改升级、优化门店结构、加速拓展线上业务,并通过优化内控管理降低成本等方式,推动公司业绩提升;南京新百称,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形势趋缓,受疫情影响的业务板块营收逐步恢复,公司加强管理、降本控费,养老等业务板块业务拓展。

王府井业绩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经营的恢复和门店转型带来的影响。

商超企业与百货企业的业绩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

2

2021年预亏3亿元的家家悦将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疫情及经济下行压力对超市经营影响的深度和持续性远超公司预期,公司四季度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家家悦在公告中表示,去年GDP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率持续弱化,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压力,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也面临较大挑战。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速为3.9%。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7%。

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93928亿元,增长11.8%;餐饮收入46895亿元,增长18.6%。

乍一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旧保持着同比两位数增长的成绩,但是把数据解剖一下,则更十分“露骨”。

2021年12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仅为1.7%,为2020年8月以来最低值,再对比过去两年社会零售总额增长平均只有3.9%,远低于疫情疫情的年平均增速。另外,居民收入平均增速为6.9%,远低于疫情之前的平均增速。

这么一看,2021年同比2020年的增速一直在下滑,而2021年环比增速也是逐渐下滑的趋势。

其实,在去年上半年消费表现还不错,零售业收入得到增长,但从下半年开始萎缩,也有政府部门发文在鼓励和刺激消费。

商务部也在《“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提到,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万亿元左右;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达到15.7万亿元左右;网上零售额达到17万亿元左右。

可消费的刺激并非是短期可以达成的,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好在春节期间,不少商超发布年货营收增长的“喜讯”。

北京市商务局发布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企业实现销售额51.7亿元,全市52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超2230.6万人次。

而在2021年除夕至正月初六的七天时间里,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相较2020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

只是这些“喜人”的数字背后,传统商超企业又能分到多少羹?

3

过去一年是零售业态急剧变革的一年。

社区团购从肆意疯狂到冷静,前置仓登陆资本市场,会员店、折扣店遍地开花,这些看似在变革零售行业的业态,都在蚕食着连锁商超的“生命”。

连锁商超集体像陷入“中年危机”,曾经奋斗出过成绩,现在仍不愿被落下,通过不断学习新技能,发力仓储折扣店、会员店、专攻零售数字化,试图找到“解药”,但真实情况并不乐观。

在用户需求高度分化、场景高度分散、渠道多样化的当下,消费者的诉求不再只需要通过商超满足,更何况,还有社区团购这一性价比极强的业态出现,抢夺着商超的客流和营收,冲击着基本盘。

连锁商超过去数十年靠规模效应撑起来的传统低毛利零售,成本高、模式重,现在又面临多种业态的冲击,只能尝试不断变革应对。

过去一年,华联综超、家家悦和人人乐等都开出了首家折扣会员店;永辉超市则大力开设仓储折扣店。

为应对其他零售业态带来的冲击,不少商超围绕着消费者习惯定义商品和配置商品,着力调整商品结构和商户结构,比如增加餐饮、当地特色美食、增加现场制作食品、熟食等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还有一些商超根据品类管理的思维优化商品,加速商品迭代升级,释放门店货架贡献率,以及布局到家业务、社区团购为业绩加码。

同时,很多传统商超也在探索更为恰当的零供关系和交易模式,优化供应渠道,比如加大厂商直供、外阜采购和本地现金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对比社区团购的模式,尽管饱受质疑,但却正潜移默化地改变传统零供关系,改造传统零售供销链路,缩短链条,使经销商和批发商都积极的参与其中,这些都是值得传统商超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未来的零售形态早不只“独宠”商超,无论是到店零售、电商到家零售、社群社交零售,将是此消彼长的状态,关键是具体要看哪一种服务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满足其差异化需求。

未来,中国的零售市场体系已经形成传统到店零售、电商到家零售、社群社交零售三种形式并存的市场格局。

目前而言,连锁商超尽管已经洞悉到零售业态的急剧变革,也在逐步调整应对,但并未找到非常好的解决之道。

“谋变”不止是连锁商超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也将是2022年的“主旋律”。但过去商超的变革可能还不彻底,他们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尝试,壮士断腕才能向死而生。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人人乐永辉超市王府井
本文转载来自:灵兽,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