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严明会
3月29日,地产股又陷入震荡中。
这或许缘于28日晚间的两个大雷,一是融创发布公告称,未经审核的年报暂时出不来;二是阳光城宣布境内外债务再度逾期。
然而,在此前3月17日-3月28日的8个交易日中,阳光城竟然迎来久违的“大牛”,录得7个涨停,累计涨幅高达97.67%,从2.15元/股一度反弹至4.25元/股。
在地产基本面没有迎来新转机的背景下,深陷债务危机的阳光城(000671.SZ)居然接连涨停,受资金极力追捧,这背后究竟有何玄机?
券商分析师表示,“阳光城股价波动很可能是游资在操作,这和公司基本面没有太大关系。最近政策暖风频吹,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后,多部委共同发声,出台更大力度的举措来帮助房企有效化解风险,对市场的提振作用显而易见。”
加上,近期房企进入年报季,已有多家央企国企和优质民企在业绩会上表态要积极寻找收并购标的。阳光城股价接连上涨,也反映了市场对其的并购预期,继而对公司市值有修复作用。
魔幻的8天7板
3月28日晚间,阳光城发布一则公告:因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叠加影响,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公司未能按期支付境外债券“SUNSHI 5.3 01/11/22”本息、“SUNSHI 10.2503/18/22”本息及“SUNSHI 8.25 11/25/23”利息。
另外,债券“19阳光城PPN001”应于2022年3月22日支付本息,截至兑付日日终,公司未能按照约定筹措足额偿付资金,本期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不能按期偿付本息。
次日,阳光城股价应声下跌9.88%至3.83元/股,最新市值为158.58亿元。当日,阳光城成交量710.97万手,成交额达27.57亿元,换手17.55%。
同天,阳光城的高管们也出手了。董事何媚、林贻辉、廖剑锋等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票合计1710.5万股,成交价格为3.59元/股,成交金额6140.7万。而三位董事减持所得款项,将无息借予阳光城,此举在上市房企中并不多见。
颇为魔幻的是,阳光城上次公开披露债务违约之后,却走出了一波“大牛”。
3月18日,阳光城公告称,公司未能按期支付境外债券利息,致使公司债务融资工具“17阳光城MTN001”等多个品种加速到期,截至该公告日,未能足额偿付的加速到期债券累计本息合计50.28亿元。
但该实质违约却并未引发市场恐慌,阳光城股价反而在3月17日涨停后,于利空消息发布当天再度涨停。
据乐居财经统计,3月17日-3月28日的8个交易日内,阳光城录得7个涨停,成交总金额150.24亿元。
在此期间,大额买入阳光城交易净额最多的前五家是华鑫证券深圳分公司、光大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证券营业部、中泰证券湖北分公司、甬兴证券青岛同安路证券营业部、申港证券浙江分公司,累计交易净额分别约为2.02亿元、1.18亿元、1.09亿元、0.69亿元、0.61亿元。
另外,买手中还出现了“深股通专用”席位的身影,它指的是外资可以通过香港市场,购买深圳交易所上市的“深股通标的股”的股票。可见,外资资金的进场意愿强烈,看好阳光城股票的后市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3月25日,阳光城上演天地板,经历跌停与涨停,股价振幅达21.45%,当天成交额达32.19亿元,较为活跃。
其中,华鑫证券深圳分公司和中泰证券湖北分公司的交易净额分别约为4568万元和1828万元;广发证券广州黄埔大道证券营业部和中信证券上海联洋证券营业部交易净额分别约为-5547万元和-5492万元。
为何债务违约的阳光城能走出了一波“大牛”?这或许是受政策利好地产行业的整体大势影响。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会议要求,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同日,多部委密集发声,提振市场信心。
楼市方面,利好消息也频频传来:多城首付比例降低、公积金贷款额度上调,同时房贷利率也迎来新一轮下降。随着政策底部的出现,市场信心得到提振,大概率下半年会有一波利好行情。预期大逆转,这也是主力资金流入地产的原因之一。
从3月28日的房地产板块表现来看,A股整体飘红;而此前一周,房地产板块上升明显。从主力资金的流向来看,暴雷房企被“偏爱”,不仅是阳光城,泰禾、华夏幸福等也都纷纷收获涨停。
有专家分析,“暴雷房企估值够低,在投资者的逻辑里,抄底是件乐此不疲的事。此次阳光城虽连番上涨,但很难说能走多远,其股价并没有“满血”复活,仅仅是阶段性攀升”。阳光城虽估值有恢复,但目前其市净率为0.57,市盈率为2.94,仍处于低估值区间。
拒绝躺平
外部,地产环境多重利好加持;内部,阳光城也开启绝地求生,积极转让资产展开自救。
自危机爆发至今,阳光城及其母公司等就处置了包括兴业银行股份、正心谷旗舰基金等股权,转让包括佛山陈村、浙江永康、四川宜宾等20余项优质资产,回笼资金均用于偿还债务,累计已还债超450亿元。
与此同时,阳光城正向房企、金融机构寻求合作,通过合作项目归边处置、全资项目股权转让等方式回款,保障各项债务按期偿还及企业正常运营。
一位分析师表示,资金如此追捧阳光城,与阳光城的资产质量相对较好有一定关系。
土储布局方面,阳光城的主要房地产项目分布在大福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土地储备总计4371.32万平方米,其中一二线城市预计未来可售货值占比75.52%。
这部分一二线项目资产,不管是阳光城自己发力,主动去库存;还是卖给第三方,换来现金流,都将有利于公司恢复元气以及市值修复。
加上,万物云递交了招股书,上市步伐越来越近,这也给持有4.8%股权的阳光城提供了一个退出路径。
针对此前颇具争议性的理财产品兑付方案,3月20日,阳光城创始人林腾蛟实控的华冕财富召开线上投资者见面会,更新理财产品兑付方案:新方案将以实物、现金、债转股、信托受益权兑付等一揽子兑付方案,尽快完成全体投资人的完全兑付。
据华冕理财披露,目前已完成34%兑付,还有25.4%在兑付流程中,两项合计已经超过整体规模的59.4%。其还透露,剩余部分将坚持以“不逃废债”为基本原则,坚决维护投资人利益,落实资产包的落地执行。
在阳光城高管团队方面,先后有朱荣斌、徐爱国、阚乃桂先后告别这家闽系房企。但“双斌”中的吴建斌仍坚守阳光城。吴建斌是地产圈名副其实的“老中医”,在中海、碧桂园相继担任过财务负责人。
驰骋地产界38年的吴建斌,经历过地产数次危机,包括88年、98年、08年三次金融危机,但他都能将财务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对症下药,屡见奇效。有老将坐镇,阳光城依旧还有逆风翻盘的机会。
此外,接棒朱荣斌总裁之位的徐国宏,也在带领着阳光城共同应对挑战。他曾深夜在总部群里写下:此时此刻,公司万难,共度时艰,义无反顾,万众一心,责无旁贷。字并不多,但外界却能够感受到每一个字背后的分量。
阳光城内部工作人员称,徐国宏在担任阳光城执行总裁岗位,以“拔钉子”的精神,化解企业种种困难。过去半年,他在总裁的角色上为阳光城四处奔走,一方面要协调投资人与合作伙伴,另一方面还要维持内部运营,推动项目交付。
另有消息称,福建省政府成立专项小组,积极稳定市场对于阳光城等闽系房企的信心,支持企业平稳发展。或许,有了省政府背书,阳光城股价涨势也反映了市场对其发展的预期,继而对公司市值的修复。
泰康系跑早了?
作为一家老牌房企,阳光城也曾有过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五年前,林腾蛟挖来地产界叱咤风云的“双斌”。不到一年,朱荣斌和吴建斌就推动阳光城实现千亿突破。2018年,阳光城更是突破了两千亿销售大关,进入行业前15名。
2017年-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从331.63亿元增至821.71亿元,归母净利润由20.62亿元增至52.20亿元。直至2021年前三季度,阳光城仍保持黑马姿态,前9个月累计实现销售额1539.0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约七成。
危情显露于去年10月底,泰康系两名董事对阳光城三季报投出反对票,理由为对于公司三季度所表现的公司经营恶化,需要得到管理层的合理解释。对此,资本市场反应激烈,隔日股价跌停,继而一路下探。
紧接着四季度,阳光城仍然没能逆转行业的冰封之势,三个月销售额没有突破300亿元。最终,全年销售额1838.1亿元,同比下降15.7%。
据阳光城披露业绩预告,因业务结算规模下降和计提货跌价准备,预计2021年亏损45亿元-58亿元,与上年52亿元净利的表现南辕北辙;剔除资产收益后,预计扣非亏损将达到73-86亿元。
今年1月,阳光城销售金额67.1亿元,同比下降53.9%。更要命的是,尽管阳光城努力维系公司正常运营,其流动性危机还是在2月中旬爆发。2月17日,阳光城表示,未能在豁免期内支付共2726万美元境外债券利息,首次在公开市场上实质违约。
身处债务漩涡之下的阳光城,不仅是高管出走,就连阳光城的股东也割肉离场。今年初,阳光城的第二大股东泰康系宣布清仓撤离。
清仓之前,去年12月27日,泰康人寿及泰康养老先来了一波减持,向沧州泰禾建材有限公司转让7.41%股份,共计3.07亿股,每股股价约3.05元,这样的价格对比战投时已跌去了一半。
以阳光城3月29日每股3.83元的股价来看,泰康人寿及泰康养老去年年底的大手笔减持,也许跑得太早了。
2021年底徐爱国离职,2022年初朱荣斌离职,直至上周阚乃桂出走,被认为是“阳光城中海系梦之队的解散”,只剩下吴建斌还在坚守。
阳光城表示,公司目前对于债务重组工作面临极大挑战及压力,若最终未能得到豁免,公司将面临大规模债务交叉违约的极端情况。
深交所称,结合公司经营情况、资金状况等,说明公司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阳光城目前采取处置包括兴业银行股份等股权,转让包括希尔顿酒店等20余项优质资产,所得款项均用于偿还债务,累计已偿还债务超450亿。
对新城而言,开发业务是其压舱石,商业管理则提供了穿越周期的稳定现金流。目标2022年商业总收入105亿元,新开业轻重资产吾悦广场25座。
“接下来会持续把握商业资产发展的机会窗口,特别会提升购物中心资产规模。”目标2022年开业购物中心12个,年末在营购物中心数量达6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