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渝中区后街小巷,揭秘山城重庆如何有机更新

赢商网 孙利东   2022-05-19 09:45
核心提示:让城市更新焕活都市的“毛细血管”,重庆渝中区正在进行时!

城市向新,生活向上。每座城市更新发展,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一种有机的生长,承载着城市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也关系着城市品质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正如,人会变老,城市也一样。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现代“城市病”日渐凸显,如何解决问题,关系到城市中每个人的“幸福指数”,就像人需要运动来焕发青春活力,城市也需通过改造、升级来重新“活”起来。

而重庆在城市更新方面,无疑是走在全国前列。“城市体检重庆实践”在全国推广,渝中区、九龙坡区也成功入选国家首批21个城市更新试点。日前,重庆更是发布全国首部《重庆市城市更新技术导则》,以“定内涵、搭流程、守底线、引方向”为主线,推动城市更新高质量开展。

赢商网了解到,特别是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背景下,重庆城市更新已成蓬勃之势。作为重庆“母城”的渝中区,以建设“立足西南、轴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为目标,更是全力吹响城市更新号角,深入挖掘母城文脉资源,积极打造城市更新渝中样本,全方位释放区域消费活力,抢占竞争激烈的国际消费市场制高点。

#01

城市更新正当时

山城寓旧于新再进阶

面对城市更新这个重大选题,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保留历史的痕迹、时间的印记,让城市更新不会变为肤浅的城市翻新。

随着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后。

重庆,这座积攒着厚重历史岁月的城市踏上了城市更新的道路。2021年初,重庆市启动了总投资达700亿元、30个城市老旧功能片区改造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涵盖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老旧工业片区转型升级、传统商圈提档升级、传统风貌区保护传承、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空间优化升级等五大城市更新类型。

2021年7月,重庆正式出台《重庆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提出城市更新要完善生活功能、补齐公共设施短板;完善产业功能、打造就业创新载体;完善生态功能、保护修复绿地绿廊绿道;完善人文功能、积淀文化元素魅力;完善安全功能、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由此可见,在不断探索如何有机地进行城市更新中,重庆把功能提升放在城市更新的首要位置,从以往的“拆改留”升级为“留改拆增”。

而一直引导着重庆城市更新发展的渝中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将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编制完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精心描绘“两江四岸”美丽画卷,开工建设“朝天门一号工程”,全面推进21个核心区项目。启动实施169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解放碑地下环道三期等一批重大功能项目……打造城市更新渝中样本。

可以说,城市更新已成为重庆发展进阶的关键词。

#02

由表及里有机更新

母城渝中重焕新生

据赢商网大数据统计,2017年开始,重庆购物中心新增体量、数量占总存量比重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2020疫情年,这一比例骤降至个位数,由此可见重庆的商业市场已进入了存量阶段。

于是当城市发展到了存量时代,无法通过增量来推动城市化进程时,存量挖掘便成为破局立新的关键,而城市更新便是存量二次新生的途径之一。

其实想要研究重庆的城市更新,重庆“母城”渝中区无疑是最好的样本。3000年江州城、800年重庆府、100年解放碑,渝中区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等厚重的人文底蕴,孕育了重庆的“根”和“源”。

而这些历史人文就蕴藏在渝中区老旧的一砖一瓦中。城市想要向上,不可避免地需要改造更新,弃旧图新,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舍弃这些时间的痕迹,历史与新潮也从来不会站在对立面不相交织。

◎重庆来福士

从2010年至今,渝中区作为重庆城市更新的范本,已经历了三个阶段,通过不断完善改进城市更新的方式,以求得保护和利用老建筑,让传统风貌资源得到保护、挖掘、传承和彰显。

作为重庆率先城市化的城区,渝中区有繁荣热闹,也有市井常态,“高大上”与“接地气”在母城渝中并存生长着。因此在2010年初期探索城市更新时,渝中区便以城市风貌整治为核心,对沿街立面进行局部的建筑风貌整改,使得区域的整体风貌得到焕新。

到了2015年,渝中去开始推进功能式的城市更新,正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对城市的肌理底蕴进行梳理,将区域内的77个社区按照宜居生活区、文化展示区、民俗旅游区三类划分,进一步完善城市片区功能进行有机更新。

城市生长,城市里的人们也在不断生长。于是,渝中区的城市更新探索,开始从人的需求出发,步入了以产业升级带动城市有机更新的3.0阶段。

这一阶段,渝中区以微更新、微整治为主,有序推进86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扩容解放碑——朝天门商圈,带动沿线20余栋、50万平方米老旧楼宇改造升级、腾笼换鸟,为企业入驻提供优质楼宇载体。

同时,以保护修缮利用为主,精品打造湖广会馆等3个历史文化街区、十八梯等9个传统风貌区、枇杷山等7个山城老街区,精心实施149处文物、42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

此外,还依托街区、江岸、崖壁、步道、人防洞穴等精品打造50余个特色消费场景,做靓贰厂文创公园等6大夜间消费地标,推动城市形态与城市风貌、业态品质协同提升。

扬帆起航的重庆来福士,刷新城市天际线的陆海国际中心,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鹅岭贰厂……渝中区已输出了众多为人称道的城市更新作品,在重庆的城市更新大画卷中描绘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鹅岭贰厂

#03

深入城市脉搏

释放后街经济

如果将城市看作人体,那么交错纵横的大街小巷就如同血管一般遍布整个城市,输送着城市发展所需的能量,流动着城市生存的血液。所以在城市更新中,街巷往往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去探索和重塑,而渝中区的街巷,将重庆的底蕴释放到了极致。

//戴家巷:青年、浪潮、怀旧

从洪崖洞出发,沿着山城料峭的崖壁一路向上,来到崖边的橙色盒子,远眺对岸风景……这便是渝中区近年来热门的网红打卡地戴家巷。其实,戴家巷的前身是一个不起眼的老旧小区,棚户成堆、荒野崖壁,与繁华热闹的解放碑和洪崖洞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但自2018年起,渝中区启动戴家巷城市更新项目,对戴家巷片区进行改造焕新,包括拆除违章建筑,扩宽阶梯巷道,新建崖壁步道等措施。经过三年的改造,2021年戴家巷步道正式开放,迎来“新生”。

◎崖边的盒子

如今的戴家巷,褪去了破败后饱含年轻力。热爱着山城的青年们开始扎根在这方天地,用咖啡、酒馆、创意菜等载体解读并传达着这座城市的独特气息;而小而美的崖边盒子自成一体,9个艳丽橙色的巨型集装箱堆叠在一起,集合了精酿酒吧、泰餐、意式冰淇淋、甜点、韩式小吃、喜剧小酒馆、零售等多元业态,带来不拘一格的美学体验。

//山城巷:历史、记忆、在地性

与戴家巷一样沿着崖壁建造的山城巷,比起“网红”更具“沧桑”。作为重庆渝中唯一保留两万方原始居民建筑之地的山城巷,是城市更新与在地文化融合的最佳范本。

山城巷连接着重庆上下半城,在总用地面积5.15公顷的范围内,有建于明朝初年的老城墙,有清末重庆开埠时期修建的外国领事馆和教堂,也有抗战时期的吊脚楼、四合院、防空洞以及海派风格的石朝门建筑等,一条山城巷便是一座“重庆建筑博物馆“。

◎山城巷

而建筑的留存,便是历史的留存,城市更新不意味着要摒弃过去。所以山城巷历经整治更新后,归来仍是旧时模样,古老的巴渝民居、传统的巴渝风貌和依山而建的空间特色仍然在这个时代鲜活地生存着,“新”的是被这厚重历史吸引前来的新生代们。

//三层马路:自然、人文、传承

当轻轨穿行过居民楼,辗转蜿蜒的马路盘踞在群山,魔幻的山城重庆再一次刷新着大众对城市地理的认知。这便是面对嘉陵江,背靠鹅岭的三层马路。

在进入三层马路之前,先引入眼帘的则是著名的网红“小黄楼”。“小黄楼”原名“觉庐”,始建于1944年,先后为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美军驻华战区司令部工作人员宿舍和交通银行营业所,随着李子坝片区开启大规模更新,这栋老楼被穿上新衣,再次成为众人的焦点。

◎小黄楼

从“小黄楼”开始,三层马路一路向上,沿街坐落着不少历史文化遗迹。如高公馆、李根固旧居、刘湘公馆、交通银行旧址建筑群、孙科的圆庐、史迪威博物馆、吴铁城公馆旧址、徐远举旧居等,都在这场城市更新浪潮中焕发新生。

◎小黄楼

除了这些后街小巷,重庆城市更新早已全城开花结果。位于九龙坡区的九龙意库,从旧仓库变身文创园,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渝中区的十八梯、重庆天地,则是城市更新与商业联姻的最佳典范;而中英联络处,曾家岩书院、刀锋书酒馆等则是历史与文化在当下最好的传承姿态。

结语

一座城市,都具有两面性。一面是沉积过去历史的厚重感,一面是不断发展前进的崭新感,而城市更新就是将这两面性融合共生的有效途径。

从历史上看,重庆如同一位白发苍苍老人,走过了历史,走过了岁月;但从经济发展上看,重庆又是一个怀揣着远大理想向上奋进的热血青年。现下,青年重庆正在通过城市更新与历史对话,在传承中让这座城市持续生长焕活。

(图片来源:项目方、摄图网)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