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咖门(ID:KamenClub)
作者:晓夕
中国哪里咖啡发展最快?今年,答案也许是成都。
一份数据显示,成都的独立咖啡馆总数达到了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
2021年,成都咖啡门店数同比增长8.2%,2022年增长达18.2%。
咖啡馆数量猛增背后,成都能不能成为“下一个上海”?
01
超7000家店
成都咖啡馆数量正在猛增
今年,成都咖啡馆的数量,正在猛增。
成都以“办公咖啡店”出名的CAFE G1,2022年上半年不断扩店,新开了6家店,目前已经拥有9家门店。
这不是个例。很多成都本土连锁品牌都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扩店, KUROKII Cafe在年初4店同开,2M Coffee、常识咖啡都开出了它们的第5家。
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成都咖啡的脚步可能会更快。这一势头,也能从数据中发现。
企查查搜索“成都咖啡”,出现7927个相关企业,北京和上海分别为7056个和13616个;
在大众点评上搜索咖啡店,上海的数量为12277家,北京的数量为8538家,成都数量已达7306家,和一线城市相差不远。
咖门联合美团发布的《2022中国现制咖啡品类发展报告》中, 成都2021年门店数同比增长8.2%,到了2022年,门店数增长达18.2% ,趋近于现制咖啡整体大盘门店增长比例。
成都现制咖啡门店数及增速
此外,2021年美团线上成都咖啡订单量同比增长189%, 咖啡高销城市TOP5中,除了上广北深四个一线城市,就是成都。
而2021年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上海咖啡消费指数》显示,独立咖啡馆在上海的占比是57.01%,在成都的占比达到81.07%,独立咖啡馆的开店速度远超连锁品牌咖啡馆。
据媒体报道,美团发布的数据显示,“成都的独立咖啡馆总数达到了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
前段时间,行业媒体有一个说法: 孕育了无数美食、茶饮爆款的成都,有潜力成为“下一个上海”。
02
成都,能不能成为“下一个上海”
在餐饮、旅游都高度发达的成都,咖啡发展得到底怎么样?
我采访了10多位当地咖啡馆主理人、连锁咖啡店经营者,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成都咖啡市场。
1、政策友好、外摆接受度高,适合小店生存
成都咖啡馆数量激增,背后是大量看好这片市场的创业者。
我了解到,近一两年,有很多来自上海、重庆、武汉等地的咖啡创业者前来成都开店。
据当地咖啡从业者介绍,一直以来, 成都在政策上对小规模的咖啡店比较友好,对沿街的外摆接受度也比较高。
外摆可以让更多行人的注意到,无形中也是一种氛围营造和宣传。
“横向对比各个城市,成都的租金市场一直处于低位。”KUROKII Cafe的主理人说,“房租占据开店成本中较大部分,所以成都还是具有适宜开店的环境。”
2、平价咖啡、本地小连锁,正在不断涌现
一些“价格大多低于25元、标准化高”的咖啡馆不断涌现,比如缝纫机咖啡、村夫咖啡、SUGAR COFFEE等。
也有一些本土连锁咖啡品牌,他们的价格可以对标manner,比如Pause Coffee美式15元、拿铁20元,价格多在20~28元之间,在成都已经开出6家店。
还有,常识咖啡、Short咖啡、2M Coffee、野鸽子咖啡等本土小连锁,咖啡价格多在28元以内,在成都开出3~5家店不等。
更多平价咖啡馆和本土咖啡连锁的出现,让咖啡能触达更多的消费人群 ,让咖啡成为更日常化的饮品。
3、休闲消费,成就了独特的“成都咖啡文化”
近两年,成都对老旧小区改造,许多街头巷尾焕然新生,从镋钯街到望平街,从小通巷到猛追湾,从宽窄巷子到玉林社区,诞生出多个“咖啡街道”。
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较少,有个开玩笑的说法是“成都人的本质是向日葵”,街头晒太阳,本就是成都人独特的休闲方式。
于是,很多咖啡馆都有外摆区域,几把露营椅,三两顾客,随意而坐,好不惬意,也形成了独具成都特色的社区咖啡氛围。
4、极致单品、办公咖啡,多个新模式从这里诞生
餐饮发达的成都,也诞生了不少咖啡新模式。
G1推出7家COFFICE,提供“有咖啡的办公场所”,还配有打印机、文具、护眼灯,在成都咖啡市场开辟出 “办公咖啡的先河” 。
2019年9月,缝纫机咖啡“一杯埃塞俄比亚瑰夏咖啡豆制作的澳白只要15元”,让行业看到了 “极致单品模式” ,同时具有话题性和性价比优势,一个7㎡的小店最高日销300杯+,平均日销也有180杯+。
在成都,还有一家3000㎡的咖啡店IN3Bean,是 “西南最大的咖啡工厂” ,集合了喝咖啡、咖啡烘焙和培训、周边产品和设备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沉浸体验咖啡”。
不论是G1的“办公咖啡”模式,还是缝纫机咖啡“极致单品模式”和IN3Bean的“咖啡工厂”模式,都为成都的咖啡市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带来更多咖啡模式的思考和探索。
5、口味包容性强,花椒、藤椒都能做咖啡
“成都的咖啡馆除了喝咖啡,还必须具备另一个属性:打卡。”
相比上海的刚需型消费, 成都咖啡馆在空间和口味上的创意,是消费者买单的一大理由。
在成都,日式、法式风格并不罕见,叙利亚风、废墟风都有存在,克莱因蓝、莫兰迪都流行过;本土文化元素的盖碗、竹编、蒲扇、川西建筑风格,也被咖啡馆提取应用。
而在美食之都, 层出不穷的风味创意,也为成都咖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与本土特色的结合,小米辣、二荆条、花椒、藤椒、甜椒等都能做咖啡,比如勒克立方的花椒美式、Yeclip的甜椒拿铁;
新的创意不断涌现,比如HERBES SPICE LEGEND以香料与咖啡为创新。
6、成都小酒馆文化,也滋养了“日咖夜酒”
小酒馆,也是成都一大特色。这里的很多本土咖啡连锁品牌,都是“日咖夜酒”的模式。
比如开出5家店的UID cafe有“白咖夜酒”和服装两种经营方式;开出4家店的KUROKII Cafe也有3家白咖夜酒店面;2M Coffee、CAFE G1等也都有“早C晚A”模式。
“早C晚A可以提高坪效, 我们‘晚A’的营收占比七成左右。 ”KUROKII Cafe的主理人说。
咖啡跨界和异业合作的复合形态,在成都也随处可见。
从买手店、家具店、书店,再到自习室、香氛店、理发店等,“咖啡+”延伸到了许多行业,也让成都咖啡更多维度渗透。
7、新茶饮品牌密集,带动“喝饮品”的消费习惯
成都,是新茶饮重镇。书亦烧仙草、茶百道都是从成都走出的品牌,霸王茶姬总部也搬迁至成都。还有丸摩堂、圆真真……
新茶饮越发达的区域,对咖啡的正向带动作用越明显,上海、广州、深圳,无不如此。
发达的茶饮品牌,培育了消费者“喝饮品”的习惯,他们对咖啡的接受度也更高。
8、咖啡车、咖啡市集活跃,让人们距离咖啡更近
“层出不穷的咖啡车全城跑,哪里需要,就开到哪里。”与咖啡直接触达的街头场景,也成了成都的“独特的风景线”。
2021年,以“散步去”为主题的咖啡市集,有30多个品牌、上万人参加,还有刚刚过去的川派咖啡生活节,成都每年都会有各种主题的咖啡市集,“在社区公共空间摆摊”形成了一个巨大社交空间,让人们距离咖啡更近。
总的来说, 无论是消费习惯、市场氛围,还是门店数量、经营模式,成都咖啡“氛围已经到了”。
03
成都和上海之间
也许还缺一个manner
调查一圈发现,成都除了星巴克、瑞幸等连锁咖啡品牌之外,本土咖啡连锁品牌大多3~10家的体量,连锁的“中坚力量”相对匮乏——这也许全国咖啡市场发展趋于一致。
而一个城市咖啡市场的真正强大,离不开本土强势品牌的引领。
那么,成都市场能不能跑出下一个manner?
1、成都咖啡,刚需性人群还比较缺乏
“和上海咖啡相比,成都刚需人群还存在差距,在上海18~65岁的人群,都有喝咖啡的习惯, 在成都是18~35岁喝咖啡,还不一定能形成习惯。 ”2M Coffee的主理人吴浩毓说。
而且,成都的新旧城区具有明显差异。
比如高新区,咖啡消费人群就以上班族、白领为主,在8:30之前营业的咖啡馆是成都各城区最多的,外卖消费人数在各城区排第二。
“我们在高新区的店面周六日顾客就很少,所以我们选择周六日店休。”G1的主理人李姜春说,“老城区多以独立咖啡店、网红店居多,新城区刚需需求更大,连锁品牌居多。”
2、大多成都咖啡品牌,模式还在探索阶段
在成都现有的本土连锁咖啡品牌中,大多模式和定位还在探索阶段,有的是“白咖夜酒+大店+小店”模式,有的是“咖啡+”各种组合模式。
“和多个投资人聊天,他们会去投资上海、深圳的一些咖啡品牌,也有资本来观察成都咖啡市场,但是并没有选择投资,究其原因,成都咖啡‘有太多上海影子’,还没有形成自己成功的模式和特色。”一位成都咖啡主理人说。
3、开店关店都很多,市场还在更新换代中
多位成都咖啡馆主理人,都告诉我一个明显的感受:
“成都不断有新的咖啡店涌现,但是关店也很多,整个咖啡市场更新换代的速度是比较快的。”
机会与挫败,在这片市场同时存在。
结语
咖啡馆数量不断猛增,咖啡车和咖啡市集活跃,“咖啡+”的跨界越来越广,平价咖啡、早餐咖啡不断扩张,川味咖啡的地域特色也越来越明显——
成都,正在中国咖啡坐标系上打下自己的烙印,成为了解新产品、新模式绕不过的“咖啡重镇”。
而咖啡,或许将成为成都的另一张名片。
统筹|笑凡
编辑|张瑾
视觉|江飞
6月10日,成都发布2022年第二批次集中供地信息,本轮共集中供应土地55宗,总出让面积约3040亩,本次拍卖将于7月12日-7月14日集中进行。
全面启动陆肖、二江寺、双凤桥、三岔、四川师大、青岛路等6个TOD项目商业招引工作,全力加速TOD项目完整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