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马利创意园、现所、皂梦空间…看这些老厂房如何改造为潮流地标?

叮梆商业设计   2022-09-16 16:11
核心提示:存量资产盘活,旧厂房翻新设计案例:M+马利创意园、现所、皂梦空间。

小体量厂房转型为商业,如何通过文化与艺术场景赋能,改造为城市潮流微地标,一起探究上海这些“小红闲”案例抓住流量密码的方法。

“小红闲”,是指具备体量小,网红感(传播性强)、闲适度三大特点的商业项目。这些项目依靠有趣、创意、特色,集聚人气、吸客留客,成为城市更新的有机法宝。

M+马利创意园

由原上海著名美术用品颜料厂马利美术社改造而来的“M+马利”,位于上海静安区西康路850号,体量为7000㎡,保留了城区老厂房的布局结构,围绕狭长的主干道,4栋建筑被以“丁字形”动线划分为三部分,包含餐饮、集合店、办公区三大区域。

将常规元素玩出彩

整个项目在外观改造上,我们看到运用的绿植墙、大阶梯、楼梯组、小阳台等,都是较为简单且常见的建筑构件,可塑性和搭配性较高,可以说造价不会太高,但却精准抓住都市人对于休闲放松的渴求,同时加入知名艺术家的艺术装置,将潮玩氛围拉到最满。小空间内化繁为简的设计却蕴含了对于当下消费需求的深度洞悉与思考。

「早C晚A」的餐饮属性

结合距离南京西路CBD仅2公里左右、1KM范围内有近100栋写字楼、177个居民区的区位优势,M+马利将目标客群定位为消费能力强的白领人群与众多外籍人士,除了法式早午餐、日式居酒屋、台湾融合餐厅、甜品店等,还围绕早上coffee晚上alcohol的生活方式,配置了众多符合区域内人群属性的咖啡和酒精商户。

主力店mamǎfufú超级百货

承袭原身色彩元素,沿街二楼建面约1000平米的主力店mamǎfufú超级百货,号称艺术界超级百货公司、生活方式集合店。

8个色彩缤纷的主题展区,涵盖了艺术展览、手工workshop、画材、图书、生活家居、艺术衍生、服装零售等多种业态内容,汇集了众多有色彩引领性的设计师品牌,并且会持续更新。极具张力的“大色块”设计和多元的文创产品,在空间中营造出满满的“艺术感”,变成文艺青年消磨时间、潮趣青年必打卡之地。

现所

同样位于静安区的“现所”,前身为上海萃众毛巾厂,经过改造后, 变成融办公、商店、餐饮、文艺展览与活动于一体的创意街区,体量为0.7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共五层,1、2层是零售店铺,3-5层是办公室、showroom和studio。

将简单做到极致

从表面看,现所的设计极为简单:一个中庭以及围绕中庭的环形走道和两侧楼梯,这种布局和一般商场以及多层办公园区的布局别无二致。色调上则由外而内使用了一致的灰白色,材料上通过自流平与抹灰涂料解决了大部分面层的完成面。

可以看出项目团队有意识地想把建筑的空间基底还原到最简单的状态,去除一些不必要的装饰材料,用空间本身去述说故事。

看似简单的设计,实际上又暗藏用心,空间整体传递出一种“抽象性”:这里所有的梁柱框架被严格限定在模数一致的网格中,所有天地墙的交接细节均做到了严丝合缝的建造。由此,整个建筑给人一种“空间画框”的感觉,而商户和企业仿佛一个个画框内的展示物。将简单做到极致,艺术感就出来了,也就让打卡族“随便拍拍都能出片”。

零售业态不局限于首层

项目虽然定位为“办公”,但实际上却融合了办公、零售、餐饮、文艺展览与活动等多重业态,且刻意模糊相互之间的边界,让其产生自然的互动,比如说零售业态并不局限于首层,而是完全根据商户的选择在每一层都有可能出现,与办公业态全然混合在一起。

而在此办公的品牌,面对如此纯净酷似美术馆的空间,都有了“策展”的意识,在不大的空间内想方设法的布置出有意思的橱窗,将空间的一部分作为小型展厅,让其成为现所这个“展架”中的内容,而这实则也是在探索办公空间呈现形式的边界。

自然生长的社群

现所引入近50个创意生活方式品牌,包括奠定现所“户外生活美学”基调的集合店ALLUEEDNOW、专注于“策展”方式的网红书店“香蕉鱼书店”、已将自身打造为独立IP的植物集合店超级植物公司、售卖男装的女性服饰品牌in the Park等。

对于这些品牌的选择,并不是只要租金高就可以,而是基于商户对于“邻居是谁、每天工作会遇到哪一类人”的要求而做出的选择。内部商户本身因为处于相似的行业领域、有相似的规模(都是中小型创业公司),以及具备对现所的基本认同,也很容易自然地形成社群。

入驻现所的租户们经常会有互动,产生一些上下游的关系。比如腾讯的青腾学院就提出:“选择现所作为青腾学院城市会客厅的重要原因,就是现所这里有很多小而美的头部企业,这些企业都是青腾学院想要吸收的对象。”

皂梦空间

这个改造于原上海制皂厂生产辅助区的展示体验馆,改造之后的空间,形成工业和科幻感的对撞,有完整路径设定与电影场景感,是一个集博物展览、手工互动和特色餐饮于一体的时尚打卡点。

结合厂房特色的“皂梦”主题

围绕厂房本身的历史基因与结构特色,设计注入以制皂主题为核心体验内容的叙事线,结合新媒体手法,于皂厂历史和当下的时间场景的碰撞中,完整呈现了一个制皂主题的魔幻意象室内空间。

空间命名选择了一系列制皂工艺流程的动词:注入—混合—萃取—呈现—回归—泡沫,被动式的观看路径反过来激起了观者对场景内容的好奇心和关注度。五个长短不一2.4米直径的钢制圆筒,联接不同的分镜头空间,每个空间各具鲜明的主题预设场景。圆管除了承载关键的转场功能,也被植入动态可变视觉装置,成为流程的关节空间。

差异化的场景设计与故事体验

空间设计以白七咖啡馆为起点,通过“时光隧道”的连接,让走进“皂梦空间”的游客,如同一块小小的肥皂,穿梭于各个输送管道和生产车间之间,全方位体验制皂时空之旅,就像进入一个又一个“梦境”。

色彩简约、工业风满满的“白七”咖啡馆,透明顶棚和可以吃的香皂小蛋糕,成为引流打卡的第一个亮点。穿过光影随动的“时光隧道”,到达“皂梦空间”主展馆,展馆中心的视觉艺术装置——“源泉”,以制皂的反应池为基础造型,为游客提供吹泡泡的互动体验。主展馆旁的“梦境”,由四块大屏幕形成环绕式影片,展现了肥皂的发展历程的同时也成为“出大片”的场景。

连接咖啡馆和“皂梦空间”主展馆的“皂荚岛”,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展区。巨大的、绿色的“皂荚”枝叶上,缀满了“肥皂泡”,每一个泡泡里都展示了一块当年上海制皂厂生产的肥皂。

二楼为“创皂”空间,可在制皂DIY实验室制作手工皂及在“花食餐厅”享用美食。屋顶花园按照沉淀池的圆形脉络延伸,精心规划、错落有序地种植了许多草本植物,未来拟作“创皂”DIY体验区。

云间粮仓文创园

改造自60余栋粮食仓库及工厂的云间粮仓一落成,就成了郊区网红。近4万平米的粮仓,在修旧如旧基础上,借助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二维码语音导览、创意涂鸦,变得时尚、科技。园区以“科创+文创+体创”为定位,布局艺术展示互动区、科技创意办公区、体育运动休闲区、时尚网红打卡区、万国啤酒文化区等功能板块,实现旧厂房的蝶变重生。

文体商旅综合体

云间粮仓作为文体商旅综合体,业态丰富,配套齐全,目前园区拥有各类场馆及商户40余家。围绕人文松江建设和“书画之城”的打造,园区设立云间艺术馆、两院院士艺术馆、将进场·戏剧车间、剧说·很好玩、余天成中医药文化展示馆、渔书文化生活馆等文化艺术场馆;引入王汝刚艺术工作室、何曦工作室,打造艺术家驻留目的地;策划展览展示、演艺演出、讲座沙龙、文创市集等活动,成为市民游客最爱的文化圣地。

园区两面沿河,借此打造富有特色的亲水平台,除了布局时尚餐饮、民宿等商业形态;联合“啤酒阿姨”打造沪上最大啤酒博物馆、大型精酿啤酒体验中心。园区内还增加了以亲子乐园、运动中心为主题的运动场馆,融入体育、教育、户外活动等元素,建设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馆、网球馆等体育设施。

市民游客在此既可以追忆历史、品味艺术、拍照打卡,又能欣赏河景、运动健身、开怀畅饮,度过一段美好的休闲时光。进而通过丰富的游逛体验吸引来不同消费需求的客群。

旧厂房改造为一个能被写进城市打卡攻略的潮流地标,我们从四个案例中可以总结出几个点:

一是要结合厂房本身的文化与特色,打造差异化的内容;

二要塑造出年轻人追求的设计感与艺术感,这决定着他们是否会进行二次传播;

三是多元业态融合创造出新的消费体验,新鲜的东西才能吸引到不断喜新的年轻人;

四是在品牌与商户引进时,需与园区主题调性一致,这样形成的商业氛围与园区气质才能更具统一性,也更能吸引到游客或是目的性消费者。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叮梆商业设计,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