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于领展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联合主办专题论坛“后疫情时代的商业运营与创新”上,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冯应谦就"疫情与香港市民消费行为"市场调查及分析,调查发现,香港到实体店消费仍然是主流。
调查于今年6月1至22日,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电话访问,访问对象为1005个15至于75岁的香港居民,调查发现,疫情下,市民较多花费在日常必需生活用品及餐饮服务上,而较少花费在休闲娱乐服务及体验上,而疫情平复后,较多市民预期会进一步增加花费在餐饮服务上,也会增加花费在休闲娱乐服务及体验服务上,同时,香港市民预期总体消费也会增加。
调查发现,在疫情平复后,高学历及高家庭收入的市民较倾向会增加花费在餐饮服务和休闲娱乐服务及体验上。而疫情下,香港市民网上购物与到实体店购物的比例平均大约为三比七,有别于内地,在香港到实体店消费仍然是主流,冯应谦认为,这可能是与香港交通比较方便有关。在疫情后,不少市民更预期,会增加到实体店铺消费。针对实体店消费,最多市民表示最重视"购物体验",其次是"价格",而较年轻、高学历、高家庭收入的市民较多倾向注重购物体验。
2022年第三季香港部分地区的租金在本季微跌,但整体租金似乎已经见底。零售市场颇为淡静,铺租大致横行,预计第四季度仍将保持平稳走势。
香港大学香港经济及商业策略研究所亚太经济合作研究项目预期,香港2022年第四季实质GDP上升1.8%,合计2022年全年经济则下跌0.6%。
7月7日,戴德梁行报告显示,预计在新一轮消费券的刺激下,消费信心将慢慢恢复,香港下半年商铺租赁活动将较上半年活跃。
近期,香港知名零售企业陆续公布2020财年业绩报告,“亏损”成了避不开的“主流现象”。
自2014年以来,香港零售业就出现了下滑趋势,虽然在2018年录得将近9%的增幅,但今年以来香港零售业又再次出现下跌趋势,形势不容乐观。
I.T发布正面盈利预告,截至2018年5月31日止第一季度,香港及澳门同店销售增长13.6%,中国大陆跌4.2%,日本及美国升13.3%。
9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同比增5.6%至357亿,为连续第7个月上升。香港零售业复苏迹象明显,今年零售额有望达到4500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