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业务短板,格力地产绝不放过免税生意

斑马消费   2022-12-06 08:00
核心提示:格力地产盯上免税业务不是一两年,这次重启重组更是正当其时,涉房融资恢复、免税概念上市潮起。更重要的是,鲁君四已成为过去时。

作者/杨柘

格力地产盯上免税业务不是一两年,这次重启重组更是正当其时,涉房融资恢复、免税概念上市潮起。更重要的是,鲁君四已成为过去时。

公司转型长跑的7年,剥离房地产业务不力,又缺乏较具实力的非房业务拉动业绩,当下唯有免税业务还能被寄予厚望。

再启重组

在长达两年半时间里,格力地产始终没有放弃对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免集团)的重组,即便是关键人物前董事长鲁君四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日晚间,公司公告决定继续推动这一重大重组事项。不过,这两年来市场与政策环境的变化,也让公司对重组方案有了相应的调整。重要变化是,募集配套资金的对象由原来的1名增至35名。

在原方案中,交易对价达到122.15亿元,发行股份对价114.15亿元、支付现金8亿元。

定增对象数量的变化,是否会增加募资规模?还得静待公司的后续披露。

另外,上次披露交易标的审计、评估报告截至2020年10月31日,公司将重新组织相关工作。

这本是早该结束的一宗重组案。

2020年5月,公司披露上述重组案,很快走到对珠免集团合并的实质性阶段。

当年12月,鲁君四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东窗事发,这一快要走到终点的重组事项,被迫摁下暂停键。

痴心不改

格力地产之所以对免税业务痴情不已,主要是为了补齐业务短板。

自2019年开始,公司布局的口岸经济业务就被写进年报中,当年实现收入1529.75万元。这是公司在主业房地产外,打造的另一业务板块,也为后续注入相关业务打下铺垫。

口岸经济是围绕口岸物流、人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等形式的综合经济体系,涵盖进出口、旅游贸易等形式,免税商店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经营主体。

珠免集团旗下的免税商店多分布在入境口岸,且大部分集中在珠海本地,这与格力地产布局的口岸经济很容易形成协同效应。

免税业务的高毛利率以及国资持牌的特许经营模式,形成的高壁垒令人艳羡。 格力地产近水楼台,与珠免集团同为珠海国资控制之下。后者是国内唯一一家全资拥有免税、有税和保税三大业务的国资企业。

论体量规模,珠免集团并不是国内最大,吸金能力却羡煞众人。2018年-2019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56亿元和26.6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3亿元、9.44亿元,净利率28.52%、35.38%。同期,中国国旅、海南免税的净利率均在个位数水平。

格力地产近期选择重启重组,也踩对了时机。一方面,近期涉房企业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等政策恢复,普遍看到了曙光。 另一方面, 免税概念经过两年多的发酵,始终是市场追逐的热点。

今年5月,海南免税拟注入海汽集团,目前仍在进行中。下一个拥抱资本的免税企业,很可能就轮到深圳免税集团了。

主业式微

2015年,格力地产与格力集团分手,继续从房地产商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型。

在7年时间里,公司除保留房地产业务外,先后在口岸经济、海洋经济、生物医药和旅游经济等领域不断试探。收购过医疗企业,疫情期间生产过口罩,甚至成为核酸检测运维服务商等,然而,都没能解决地产主业式微带来的颓势。

折腾这么多年,公司非地产业务究竟如何?2021年,公司的受托开发项目、其他业务收入分别实现0.55亿元、6.57亿元,占公司收入的0.77%和9.21%。

房地产业务还是公司的收入担当。2021年收入达到63.81亿元,占比公司收入的89.46%。

多年来,公司将房地产业务仅作维持发展,已很久没有新增土地储备,待开发土地主要集中在珠海、重庆两地。截至2021年底,规划计容建筑面积78.65万平方米。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转型马拉松中,格力地产未能彻底剥离掉房地产业务,也没有培育出一个能打的新业务。

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点,只能指望免税业务了。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斑马消费,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