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更」的是社区的活力,「新」的是居民的生活

空间印象商业设计   2022-12-15 17:58
核心提示:新·生 深圳沙井古墟、重·生 厦门沙坡尾、再·生 重庆万州吉祥街是如何把城市中的某片“废墟”当作一个商业进行规划设计呢?

当城市更新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发力点,面对这些最接近居民、最靠近日常的老城旧建,还在一味迎合潮流做改造,或是改头换面做翻新吗?或许这都已与“城市+生活”、“空间+商业”的本质背道而驰。不妨可以从这三个在老城中焕发新朝气的项目中汲取一些灵感,看看他们是如何把城市中的某片“废墟”当作一个商业进行规划设计呢?

新·生 深圳沙井古墟

「沙井古墟」作为深圳现存最大的历史街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混杂了大量城中村和非正规社区,处于整体衰败状态。改造选择在主体项目龙津河沿岸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场域地点(如废墟、老屋、戏台等),以“融合设计”的方式在保持场所特质的基础上,删繁就简、顺势营造,增加整个地区的在地空间吸引力。

▲改造前▼改造后

在龙津河的改造中,采用低成本的雨污分流方法,把现有河道的纵剖面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污水箱涵;上层是雨水通道,等于是在污水上做了一块盖板,盖板上铺上鹅卵石。同时对必要性不大的河边栏杆进行去除,把封闭的河流完全打开,交还给居民,并在河岸两侧设计了一组花池、座椅、小桥、步道等,让这条“母亲河”得以重新回归日常生活,重获新生,成为人们可以亲近、触摸、玩耍和游戏的场景。

项目除了设计一种基于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之上的城市更新与城市价值再生模型,还一并展出“时光漂流-沙井古墟新生城市现场展”。在真实的街道&村落生活场景之中植入现场展览,同时组织村民和社区开展各种类型的公共活动,借助有创意的设计和展览,以及艺术装置的植入,让村民们能够重新认识和感知历史遗存的独特美学价值。

紧邻沙井古墟的「沙井村民大厅」,原址是建成于1980年代的沙井岗头村办工业区内的岗头柴油发电厂,经改造后被定位为向沙井村民和深圳市民开放的,具有更广泛市民性的新公共空间,提供创意、休闲、服务等功能。复活的老建筑,不仅改变人们对于老旧建筑的固有印象,也使当地社区重拾了丧失已久的文化凝聚力。

沙井村民大厅一方面最大程度保留旧的废墟实体、结构和细微痕迹,废墟的混凝土结构经过加固后全部被循环利用。同时新的钢结构和玻璃等材料和体块,或插入、或包裹着旧废墟,它们相互编织、交融在一起,含混了新与旧的绝对界限,使整个建筑成为连续生长的有机体。

另一方面,设计介于祠堂和工厂之间的状态。将广东地区传统祠堂一般包含的七种空间要素单元——影壁、门楼、前院、正厅、后院(花园)、房舍、廊庑,在平面上大致遵循从前向后的序列分布,廊庑环绕周边。将传统祠堂的空间结构,通过在三维空间上进行巧妙的衍化与变化,融入到废墟改造当中。

正厅作为建筑的主要活动区域,也是最具精神性的场所。室内高度最高达17米,为创造适合于该尺度的空间氛围,以及增加采光量和加强室内外视线的通透感,在大厅和后院之间设置了一个直径9米的玻璃月洞门。其中月洞门也是广东本地最具认知感的建筑元素之一,放大尺度之后的月洞门,在当地人心中产生强烈的空间认同。

为增强建筑体的观光价值,为整个建筑的上下和四周设置了立体的漫游长廊。这个长廊时而位于室内,时而位于室外,如同花园中不断分叉的小径,吸引人们探索建筑的每一个角落。由步道、楼梯、露台、环廊等构成多条游览路径穿插于建筑之中,这些路径相互重叠、交叉,激发起人们探索废墟的欲望。

具有兼容性和包容性的沙井村民大厅,曾作为“建党100周年”活动的主会场,大厅两侧对称放置了很多面党旗,中间的月洞门上也悬挂了建党100周年的标志。此外,也是当地冬至传统节庆——“金蚝节”的主会场。平日里周边的市民还会自发到此练习螳螂拳、排练粤剧、舞狮子,甚至举行小规模的聚会,小朋友们则在这里跳舞、在水池里戏水。

在沙井村民大厅后院,一个名为“墟园”的“废墟花园”应运而生。墟园保留了废墟的部分墙体,有意识地暴露了梁柱,甚至还让工人主动凿了很多坑坑洼洼的痕迹,留给草木在其中自然生长,继而由四面围合成一个24小时开放的有趣花园。以此通过与自然产生的丰富联系,来强化自身的自然属性,体现建筑的生态性。

重·生 厦门沙坡尾

沙坡尾是厦门城市原点之一,也是岛内唯一一个还在运作的古老的避风坞,承载着厦门作为渔港的留存记忆。存量更新下,设计团队以“海洋文化创意概念的产业园区+创意社区”为构想,将沙坡尾打造成一个既有传统文化根基,又有当代文化前瞻力的老城区。

▲改造前▼改造后

改造在遵循“土地产权基本不动,空间肌理基本不改,本地居民基本不迁,人文生态基本不变”四大原则的基础上,重新划分为“场港街坊”四个区块。场是指沙坡尾沿海一带的渔业分工生态圈;港是指沙坡尾避风港;街是指近代城市建设时期遗留下来的大学路、民族路沿街的骑楼街区,这一带餐饮业、娱乐业极为发达;坊则是指沿着蜂巢山势建成的居民区。

对沙坡渔港的改造则遵循「433」原则,即导入40%的全新业态,提升改造30%既有业态,同时保留30%的原有业态。这让沙坡尾及大学路周边在最大程度保留历史建筑肌理外,同时为整个片区注入了新的生机,也为当地原住民带来额外的收入来源。

其中「艺术西区」作为从废弃厂房到城市地标最为重要的一步,是对沙坡尾片区的水产冷冻厂、鱼丸厂等旧厂进行设计改造。以兼具商业和文化的方式观察、演绎传统文化,如以天马行空的趣味方式复兴闽南语文化;以潮流名品的创意思路复兴厦门传统特产——鱼皮花生;发起菜市场改造项目,让年轻创意有机会实际参与解决街区社会议题等。

艺术西区的改造运用参数化设计,让原本废弃的旧厂房摇身一变成为集咖啡店、运动滑板场、展览空间、创意市集等文创旅游元素的,适合青年活动、社交的文化艺术空间,并且登上威尼斯双年展。

而距离大学近、空间大、厂房内隔音好的旧工厂冷库,则改造成演出空间,邀请厦门当地的知名乐队前来表演,通过线上推广、线下联络,演出的消息精准覆盖到了爱音乐的青年社群,使这个老旧空间重新焕发活力。工厂的斜坡则做成滑板场,厂区院子布置成市集,放置机器的斜面平台铺上座位,构建一个小型演讲台。

应运而生的“沙坡尾市集”“黑白讲”“周末摇滚音乐会”等一系列品牌打开了城市对于老旧空间的想象力。“沙坡尾市集”的城市巡回计划,试图通过市集去激活城市空间和其中隐秘的风俗、人情和口味,最终激活城市景观;“黑白讲”邀请城市青年意见领袖作为主讲,试图打破传统平台的纯精英属性,筛选未被严苛商业规则磨去思维棱角的青年成为主讲人,实现黑白讲的再升级,并为城市的历史做有韧性的推动,成为青年观点孵化器。

再·生 重庆万州吉祥街

被称为“网红老街”的万州吉祥街处在城市新旧空间的交界面上,前靠新商业,背靠老旧街区。对“点式”街巷的改造,促进城市的有机微更新,产生网络化触发效应,促使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的主动改造。同时通过设计手法使空间升级,让整个空间更富有层次,变成一个积极性、包容性、多元化的空间,在延续原有居民生活方式之外,能够吸纳更多年轻人进入的空间。

整体改造在尊重现有巷道肌理与风貌的基础上,整合升级社区生活空间,更新和复苏活力业态。用现代设计手法和材料体现原有文化记忆,从空间和界面去提升环境视觉形象,实现传统与新兴业态融合共生从根本上活络老街进一步促进城市的有机更新。

设计借助时尚元素,在老旧的街区上搭建起与年轻人互动的桥梁,同时保留场地的时间属性,让新与旧,时尚与复古在这里碰撞,交织。基于现状出发,项目对场地原有结构、树木保留,进行重新解读与包装,围绕现有的黄葛树打造月光剧场、城市书屋和览书一隅等空间。

在入口空间用虚影的格网设计了拱门,作为进入老街的起点。梭影之门由30万根钢丝组成,选用纯洁、超脱凡尘的白色,以包容的姿态,轻盈的形式凝集居民与游客,也在夜晚点亮了万巷的深处。

对于原有的、不能动的防滑桩和用混泥土浇筑的沼气池,以及很多杂乱的管线,则通过在立面上采用铝板包的手法,使其变成类似于穿孔板形式的剧场文化墙。还在原本消极的甬道,通过景观打造和透光设计,将万州港过去的记忆文化载体,演变成景观墙体、景观装置等景观元素,呈现出连接生活和文化的记忆纽带。

月影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万州本地人少时对江面月影的记忆。设计上以月亮倒影作为一个连接纽带,在景墙上做了上玄月、下玄月等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同时月影墙还具有科普功能,不仅唤起人们的乡愁,还对街巷的过去产生回忆与遐想。

除了满足原有居民的生活功能,还增加更多可能性的场地功能,以吧台和坐凳的形式,呈现室外书吧这样的小空间及外摆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为人们提供停留、交谈、活动的休闲平台。其中将咖啡店与外部的阶梯区域整体打造成览书一隅的休闲生活空间,水磨石打造的大阶梯,解决原有的场地高差,局部点缀着黄色钢板的图形,丰富的阶梯式坐凳空间。

在整体规划设计中,还结合场地打造灵活市集,预留足量空间,满足特定时节的市集、营销展示等活动需求。带动老街的地摊儿经济,置入新的时尚业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为街巷注入互动性和时尚性的活力体验。

后记

城市“废墟”的重生,不再只是从外观上让人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融入社区生活,激活商业价值。无论是存量盘活还是新商业打造,利用保留原始场地的属性来唤醒人们情感的记忆,彰显区域文化,并与现代元素解构、重组,同时以更生活化、更个性化的运营模式带来全新的体验。这皆是为让居民生活得更好,同时让更多的人愿意进来。

END

本文由空间印象撰写整理,部分图文来源于

FRAMEEEE构架、建日筑闻、新微设计

新文旅、IP小红书博主及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城市更新存量改造
本文转载来自:空间印象商业设计,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