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零售两极分化:A面收缩关店,B面灵活调整

灵兽   2023-02-16 08:01
核心提示:当下,实体零售商业从A面到B面,在转型过程的核心能力中,如何做到回归零售的基本功,是打好翻身仗的关键。

作者/东方‍‍‍

1

2023年的实体零售商业,正在加速“失控”。

日前,国美A股重要资本平台中关村连发多条公告,披露国美控股质押的中关村股票爆仓、持股股份被冻结。另外的一个重要信息是,黄光裕不再是国美零售的控股股东。

除国美外,曾经的外资商超巨头家乐福(需求面积:3000-15000平方米),最近也在“倒闭”传言的风口之上,一些门店关闭。

苏宁易购(需求面积:1000-2000平方米)2022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家乐福中国门店数量为151家,较2021年末缩减了54家。业绩方面,2022年上半年,家乐福中国总资产124.02亿元,净资产-51.16亿元,营业收入89.16亿元,净亏损达4.71亿元。

据多家媒体在实地探店后表示,有多家家乐福超市被指购物卡消费受限,问题出现一个多月未得到有效解决。

这更让家乐福即将退出部分城市的传言增多。

为了遏制这些传言,将消费者稳住,家乐福方面也在不断做出各种回应——否认倒闭传言、解释原因、道歉、让消费者多包涵等等。

例如2月9日,家乐福相关负责人明确告诉相关媒体记者,部分城市的缺货及购物卡消费受限问题将在一个月左右解决。而就在此的前一天,在家乐福召开的内部会议上,家乐福中国执行总裁李奎提出了“大干50天开创新局面”的豪言壮语。

另外,在华25年之久的伊藤洋华堂春熙店,也于2022年12月31日正式落幕。

回想1995年,随着家乐福中国第一店的盛大开业,拉开了外资商业巨头抢滩中国市场的序幕,随后沃尔玛、麦德龙、永旺、伊藤洋华堂等各国巨头纷纷入局,商业格局随之全面洗牌。

他们的入局,在为中国消费者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选择的同时,也为行业带来了更为科学、先进的西方管理理念与全套模式,并被本土零售企业争相追随和模仿。

但在历经20余年后的今天,时代的风水生变,他们面临更多的是亏损、债务、收缩,亟待破局。这也是从诞生到如今深陷困境后,零售商业故事由盛转衰发展史的A面,而现今实体零售商业故事的B面是,更加灵活的商业模式和火热的会员店赛道,持续被加持。

2

对2022年,会员店业态仍是零售行业里最耀眼的赛道。

会员店的热度始于Costco在上海的一举成功,整体在2021年下半年起提速。

2022年,山姆、麦德龙、家乐福依旧在会员店赛道中继续扩张,有企业将会员店开到了市区。不断进入的企业以及不断增加的店铺数量都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竞争。

根据公众号“沃尔玛中国”信息,2022年10月山姆会员店南宁店开业,这是山姆在全国的第39家门店,也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家门店。同时,2022年山姆会员店也在上海、长沙等城市加速布局。到2022年底,山姆已在全国25个城市开设42家门店。

2022年11月,麦德龙上海首家会员店在宝山开业。公开资料显示,这是麦德龙中国近一年的时间中开出的第23家会员店。2021年6月,麦德龙中国2家PLUS会员店于北京、成都两地开业,同月宣布,计划将中国市场100家门店全部改造为会员店。

家乐福也在2022年继续开设会员店。2022年9月,家乐福会员店上海南翔店开业;此外,2022年位于上海市区的家乐福会员店上海中山公园店也已经开业。

在2022年,传统零售企业大润发也进入了会员店赛道。2022年12月,大润发M会员商店全国首店体验馆正式开放,该店将于2023年4月底正式开业。

在2022年大卖场业绩持续承压、关店潮一波接一波的境况下,似乎每家零售商都寻找新的机会。

伴随着不断地尝试,新物种的败退,从2021年开始,盒马、永辉、华联等一批本土零售商开始密集下注仓储式会员店,使得这一赛道更加云涌。

在去年,据《灵兽》的不完全统计,仓储会员店赛道的玩家大概10家,而今年加之新入局的企业,则不少于12家:山姆、Costco、麦德龙、盒马X会员店、家乐福、Fudi、家家悦、华联综超、大润发、北国超市、人人乐、永辉超市。

老牌企业加码提速、传统商超争相上道,仓储会员店行业的激烈竞争也带来了更多考验。

3

当然,在零售商业里不管是目前面临困局的实体巨头,还是持续火热的会员店赛道,对于主力消费群的年轻人来说,线上商超的购物体验,或许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从京东超市、天猫超市到美团闪购的即时零售,再到明日达超市和刚刚入局的抖音超市,从老玩家到新玩家,再从电商平台到本地生活平台、兴趣电商平台,各家都不约而同看到了这一赛道背后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未来的增长前景。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研后发现,仅中国以线上超市为主体的即时零售市场,在今后几年中就能连续保持5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纵观目前的电商超市赛道,不止即时达,尚有次日达、半日达,等多重模式盘踞。

线上超市带来万物到家的便捷性,将电商平台卷入了更激烈的竞争,本地流量的重要性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再次被提升,也成了各家的必争之地。

自从线上购物平台的兴起,实体商超与线上购物之间便有了从未停歇的较量。当然现在已经称不上较量,而是线上线下的相互融合。

尤其是疫情三年来,实体零售受电商冲击和客流量减少的情况越发明显,加之越来越多传统商超业绩衰退情况的出现,线下传统商超可以提供的价值与消费者迭代的需求有了一定的匹配间隙,从而进一步稀释了居民对超市的依赖,特别是大卖场尤为明显。

而作为大卖场模式的“老玩家”家乐福来说,疫情的突袭更是将他的亏损拉向深渊——在2021年的年报中,家乐福无奈地指出,电商和社区团购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大卖场业务形成持续冲击。

之后两年,家乐福超市关店的步伐不断加快。直到去年年底,市场甚至多次传出家乐福“即将倒闭”的消息。

当然,除了家乐福外,二十多年前与家乐福同期进入国内市场的沃尔玛以及物美、永辉等本土超市,也在接连关闭门店。

据永辉超市官网数据,截至2月1日,剩余门店为1033家,与最高点的1440家相比,永辉超市三年来共关闭了407家门店。

意识到不能单纯依赖线下实体门店的永辉超市,在关键时刻找到了线上的发力点——商超的“到家业务”,就是简化版的“即时零售”。《灵兽》了解到, 2022年线上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1%。

在疫情的冲击之下,不少实体商超也有涉足线上,但大多都只是到家业务的一个延伸,并没有真正与实体门店同等权重进行布局。

以卖场模式为代表的传统超市业态,经历了黄金20余年后,被来自电商、团购的挤压,逐一暴露了其内在选品、管理、运营模式的落后。

零售市场不断迭代,越来越多的传统大卖场开始了关门歇业的状态,但业内人士依旧坚定地向《灵兽》表示,实体零售行业的生命力,是来自于不缺消费者的有活力的市场。

比如,山姆会员店、Costco等会员制超市,他们的活跃就能让“实体零售大衰退”的观点无以立足。

4

聚焦商品力,成了很多零售商在管控放开以及流通革命时代的当下,重塑自身优势的关键。

据《灵兽》了解,业态内的不少企业相较以往零售商普遍发力某一趋势性品类来说,各家企业接下来在主推重点单品的差异性意向更强。

从选品逻辑上来看,主要结合了自身客群需求和企业发展规划为导向。

比如,超市发继续坚持成为“一张海淀百姓离不开的生鲜食品供应网”,因此在大单品、生鲜机供品、现制现售品类上更为重视;

盒马更看重“只有盒马有”的选品理念,从而在大力推动预制菜、有机食品、自有品牌、以及大进口商品;

永辉持续深化生鲜优势,将强化源头标品、地域性商品开发力度;

山姆会员店强调领先会员需求半步,覆盖更多消费场景,因而将百货作为重点升级品类;

可见零售企业的商品力竞争更进一步,从以往基于统货常规品类,围绕供应商资源、供应链效率、采购选品能力等方面,向消费者研究、商品开发、产业链上下游参与度等更多方面延展。

以山姆为例,其在商品的差异化方向的发力,以及突破传统供应模式,深入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向制造型零售商的转型。

去年12月,山姆会员店宣布让利5亿元,将10款复购和渗透最高的自有品牌Member’s Mark明星单品长期降价。其中包括酸奶、每日坚果、蛋黄酥、小青柠汁、麻薯、瑞士卷、黄油华夫饼、冻干咖啡粉、有机臻酿波尔多葡萄酒等明星单品,降价幅度从10%到近35%。

从这一举动也能看出,山姆会员店是在提升供应链的效率上深挖毛利空间,并让利于消费者,从而提升竞争力。

其背后正是山姆会员店能够做到点对点、端对端把控供应链环节,并优化成本。

这对消费者来说,却是看得见的实惠和山姆的不一样。

当下,实体零售商业从A面到B面,从增量逐渐转向存量的周期中,在转型过程的核心能力中,如何做到回归零售的基本功,通过优化商品力、适应新消费趋势、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为顾客和会员持续地提供价值,正是打好翻身仗的关键。

2023年,留给实体零售企业的时间越来越少,后疫情时代的当下,对于亟待破局的商超来说,也越来越残酷了。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灵兽,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