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世茂为保壳拼了:蹭热点式自救、浅尝辄止式增持

斑马消费   2023-06-06 09:00

核心提示:作为闽系房企老大哥,世茂曾秉持有质量增长的理念,一直以稳著称,结果还是禁不住诱惑,跌入激进扩张这条河流。

​作者/杨柘

前脚实控人宣布增持,后脚公司决定回购,ST世茂为保住上市地位,简直拼了。

消息披露之后,公司股价迎来连续大涨。尽管股价已经被拉回1元退市生死线,面值退市的魔咒仍没有完全祛除。

这一方面有待于增持和回购的具体实施,同时,公司在债务泥潭里闪转腾挪,也需要时间。

相较正在退市前夜挣扎的一大批房企,蹭热点式自救、浅尝辄止式增持,在73岁的许荣茂主导下,ST世茂的打出这样一套稳股价组合拳,也算是诚意满满了。

作为闽系房企老大哥,世茂曾秉持有质量增长的理念,一直以稳著称,结果还是禁不住诱惑,跌入激进扩张这条河流。这,是如今身陷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市场想看到的是,这艘闽系巨舰能及早从危机中走出。

组合式护盘

ST世茂(600823.SH)的危机,始于2022年报被出具否定意见,4月29日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在整个5月里,公司股价累计跌幅接近50%,至5月30日收盘,低至1.01元,触碰到面值退市生死线,上市地位岌岌可危。作为实控人,许荣茂并不想看到这一幕。

5月30日晚间,ST世茂收到控股股东峰盈国际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伯拉通知,宣布从5月31日起3个月内,以自有资金1亿元至2亿元,从二级市场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不高于1.3元/股。

受此刺激,此后3个交易日,公司股价连续收获3个涨停,回到1.17元(6月2日收盘价)。

6月4日晚间,公司又给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计划以自有资金,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2亿元实施回购,回购价格上限亦为1.3元/股。此次回购的股份不注销,将用于后续出售。该计划尚需通过6月27日召开的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将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3个月内实施。

尽管距离增持时间尚远,市场方面对这项举措仍表现出信心。昨日,公司股价再度一字涨停,收于1.23元/股,总市值46.14亿元。

债务压顶

在外界的印象里,ST世茂是闽系房企老大,历来以稳著称。特别是在许荣茂掌舵时期,一直秉承有质量的增长发展,2016年之前,收入增速一度落后于同行。

儿子许世坛2019年初接棒之后,表现出来的风格和老子完全不同,通过加速并购、收购等一系列逆周期操作,获得大量土地储备。

公司撑大了规模,在后来剧烈的行业调整中不堪重负,逐渐行至谷底。

如今,公司濒临退市的风险,或许可以通过增持和回购强力挽回,但积累的债务,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彻底解决的。

据6月3日公告,ST世茂未能按期支付的债务规模,已超过53亿元。这包括,公司及下属子公司非公开市场的银行和非银机构债务46.3亿元;近期公开市场债务7.39亿元等。

经过积极洽谈,上述银行和非银机构债务中,已有约17.70亿元达成初步展期方案。

另外,在上述公开市场债务中,基本是利息及退出款项等未及时支付。包括20沪世茂TN001到期本息2540万元、21沪世茂MTN001到期利息833万元、21沪世茂MTN002到期利息586万元,以及子公司的希尔顿01资产支持证券退出款7亿元。

截至5月底,公司有息负债账面余额322.74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及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达172.91亿元。

其实,ST世茂资金紧张的状况,在2022年底就已显露出来,当时,货币资金39.71亿元(含受限资金7.58亿元),难以覆盖1年内到期的182.17亿元非流动负债。

何时脱困?

遇险房企脱困,最直接的两种方式,一是加快销售回笼,二是资产变现。

在ST世茂身上,也是如此。随着房地产市场需求萎缩,指望销售大幅回款,越来越不太现实。

2022年,公司签约销售规模约92亿元,同比大降68%。今年以来,销售状况亦不太乐观。

今年前4个月,签约销售额仅34亿元,虽比上年同期增长23%,但仍是杯水车薪。

今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大降57.90%至11.12亿元,归母净利润仅1.49亿元。

在这种境况之下,公司对外融资越来越难,获得现金流少之又少。所以,变卖资产成为当务之急。

日前,公司把世茂深港国际中心项目摆上货架,将于7月4日开拍,起拍价130.44亿元。该项目包括位于深圳龙岗区龙城街道的12宗土地使用权以及在建工程,相比整体评估价163.05亿元,打了个8折。

据公开资料,2017年底,世茂以239亿元底价拿下该地块,并在这里投建深港国际中心,计划将其建成深圳第一高楼,投资总额超500亿元。

作为今年业内拍卖金额最大一宗拍卖标的,一时超过万人围观。如今,谁又能拿出百亿级真金白银接盘?而且,接盘后,还得支付巨额资金投建。

去年底,公司曾计划将旗下北京茂悦盛欣等29家物管企业及相关资产负债,转让给关联方世茂服务(00873.HK),对价16.54亿元。不料十多天后对方终止交易,且预计3年内双方不会发生类似交易。

变现资产成了未知数,公司脱困时间表,就不得不往后拖了。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斑马消费,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