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成龙出演过...香港皇都戏院,新世界发展的旧改魔术棒

赢商网_陈佳妍   2023-11-24 12:26

核心提示:15年前,郑志刚创立K11的产品初心是“艺术、人文、自然”;15年后,“讲好中国故事”是他为自己、为新世界设立的远大理想。

一直以来,外界对于郑志刚与K11的记忆标签,是关乎“艺术、人文、自然”的新潮文化与先锋创意。

直到此次沉浸式考察体验香港皇都戏院,我们才得以从侧面深度感知,在「文化零售」之外,郑志刚有更大的理想抱负——站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从北方的百宝嵌到南方的广彩;从螺钿、宁波的木建筑到香港皇都戏院的保育;从广州K11的黑漆描金工艺展,到K11 MUSEA将传统产业、文化与商业空间、艺术的融合展陈……

于郑志刚和新世界发展而言,他们希望实现的,并不仅仅只是对即将失传的中国传统工艺的挖掘和保育,更重要的是“活化”——以年轻人喜欢、接纳的方式去传播推广,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加入,进而在传承、创新中国传统工艺的内涵

01

不只拿地开发与轻资产

也在保育、活化一栋栋旧建筑

“复古新潮”,是此次探访香港皇都戏院带给我们的最深刻印象。

皇都戏院所在的港岛北角,有着“小上海”之称。上世纪40年代,大批上海人移居香港落脚于此,也带来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海派裁缝店、理发店、游乐场、歌舞厅等。也因此,北角虽不是港岛最繁华的地段,却拥有很多独特的茶楼和戏院。

1952年,由住宅、商场、戏院三部分组成的香港皇都大厦正式落成,彼时造价为250万元,打造出超过1000个观众席、400个超等座、独立银幕及可容纳120人的放映试映室,还拥有发光招牌铺、唱片铺、洋服店、皮鞋铺、发型屋、眼镜铺、邮票店等逾百个店铺,颇有大型戏院之范。

彼时,皇都戏院是香港殿堂级的演出场地,邓丽君、李小龙、成龙乃至当时不少世界顶级大师、乐团都曾在此出演过,见证了香港娱乐业的黄金时代。

不料,1995年皇都戏院遭遇了一场四级大火,加速没落。1997年2月,皇都戏院正式结业,由一家台球室承租至2019年初结业,此后,戏院进入尘封。

在以投资回报与效率为先的国际大都市香港,旧楼的修复保育却是个时常上演的城市大戏。

作为私人建造并拥有的历史建筑,皇都戏院原本只有最低保育评级,后经本地社群和国际组织协力沟通,于2017年3月被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评定为“一级历史建筑物”。这是香港历史建筑除“法定古迹”之外的最高等级,皇都戏院获得了新生机会。

皇都戏院的留存之所以存在复杂争议,情怀之外,还有其不容忽视的建筑设计、历史文物价值。

据了解,皇都戏院建筑风格是苏联1920年代前卫的建构主义,标志性设计是位于戏院楼顶的天台飞拱和正门口的大幅浮雕“蝉迷董卓”,这在当时属全球独一无二的设计。

天台飞拱,有七组四五米高的混凝土圆拱与主体建筑外墙链接,形似恐龙骨架,使得戏院内部无需支柱承重,美观且不遮挡观众视线;大幅浮雕“蝉迷董卓”出自岭南画派画家梅与天之手,可惜因长期缺乏维护,浮雕部分破损,加大了修复难度。

2020年10月8日,新世界发展47.76亿元投得皇都戏院大厦全部业权,随即聘请了国际及本地精英建筑保育团队制定保育与发展兼备的方案,宣布修复、保留、重塑和活化这座一级历史建筑。

收购完成后,郑志刚曾在其公众号上表示,“皇都戏院的前世今生代表香港文化中西荟萃的特质,值得代代相传,而保育并不只是保留旧建筑,更重要是形神俱备。我们团队将不遗余力地保育这幢历史建筑,建立一个能够激发活力并为社区服务的文化绿洲。”

为了筹备保育皇都戏院,新世界发展2018年开始收集与戏院相关的旧物,包括奥的斯手动升降机、电影放映机、戏院员工制服、戏院座椅、商铺招牌等,并进行妥善保存。

同时,进行皇都戏院地基结构分析、勘察各处结构状况,运用非破坏性化学物料复修外墙;最大程度修复、完善、升级“天台飞拱”和“蝉迷董卓”这两大标志性设计,计划于2026年复原构建一个独具氛围感和沉浸感的皇都戏院。

据赢商网获悉,复修工程启动前,新世界发展在皇都戏院举办了一场沉浸式历史体验活动——《寻找你我他的皇都》,吸引了许多曾与皇都有关联记忆的工作人员、市民参与,收获了部分戏院文物,包括50年代用作简介上演电影的戏桥、多款不同旧戏票等,并透过亲历者口述,丰富皇都戏院的历史拼图。

近两年,新世界发展为纪念皇都戏院,持续策办《皇都之夜》沉浸式歌舞晚宴,“复古梳妆台、怀旧版冰柜及板栗售卖推车、墙面上一帧帧旧照、舞厅一首首旧时金曲……”

从场景、旧物件到演出,力求原汁原味还原上世纪50年代“小上海”生活风貌,唤醒人们对于皇都尘封的记忆与情感。

怀旧的同时,新世界发展也为皇城戏院注重创新元素,50年代金曲混搭现代编舞,以更匹配年轻人喜好的风格与方式进行展出,与新生代年轻人的情感连接、共鸣,加深大众对于北角历史、皇都戏院文化价值的认识。

郑志刚表示,“皇都戏院是香港硕果仅存的珍贵文化建筑,我期望把历史价值、文化气息注入未来的皇都戏院,当它2026年重新对外开放时,能成为一个‘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地标’,希望鼓励香港市民,尤其年轻一代对文化艺术加深认识和参与,使社会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

02

新世界发展的旧改标签

“讲好中国故事”与多维生态圈融合

皇都戏院的改造创想,与新世界发展「人文艺术」企业人设不谋而合,且有着更为丰富远大的内涵延伸。

于郑志刚而言,“复活”皇都戏院有别于旗下项目纯粹的艺术、人文、自然主张表达,是一次真正意义上“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实践。

2017 年,郑志刚首次提出打造“文化硅谷”创想,随后创立亚洲首个扶植中国传统匠人、保育传统工艺的慈善机构 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简称KCG),以及K11 Art Foundation艺术基金会,分别用于发掘面临失传的传统工艺、开展相关研究和扶持年轻艺术家。

此后,在K11的项目上,我们陆续观察到了新世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碎片式呈现。

K11 MUSEA邀请艺术家创作了9个墙面画柜,以让年轻人感兴趣的艺术形式,纪念与传播旧时香港的传统产业文化,如生蚝养殖、珍珠养殖等;MUSE EDITION采用粗麻绳、流金柱、贝壳等设计元素,保留活化80年代码头、船厂、船坞的建筑特色,呼应香港蓝烟囱码头历史

此外,KCG还策办了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展览——「K11工艺卧游」,在上海、广州K11巡回落地。这是一场以数字科技与现代手法重新演绎中国传统工艺“黑漆描金”的沉浸式工艺文化展,从历史故事背景到技艺过程,从展品到讲解,由浅入深推进。

文化是生活的部分,让年轻人重新认识、爱上“中国传统文化”,是新世界发展保育、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难点。

中国有13亿人口,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仅有1557项,代表性传承人仅有2433名,“或许在大多数人看来,懂中国历史足矣,其实不然,传统工艺应该被教育和拥抱,它是中国的宝藏,我要做的是传承,是文化保育,不能让老师傅的技艺失传”,郑志刚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2022年10月,我们注意到,郑志刚将其个人公众号文章的底部banner悄然换成了「创造共享价值 讲好中国故事」

十五年前,郑志刚创立K11的产品初心是“艺术、人文、自然”;十五年后,“讲好中国故事”是他为自己、为新世界设立的远大理想。而皇都戏院的改造,恰好“讲好中国故事”这个完美新周期的开篇之秀。

不同企业对于文化保育、城市更新的操盘手法与运营风格不尽相同,一如瑞安始终贯彻在“修旧如旧”中注入城市烟火气;万科擅长“绣花功夫式”的城市微改造。

而新世界则擅长“将多维生态圈资源打通融合,打造出一个个用以‘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硅谷”。

收集、读懂建筑历史,保育城市的文化遗产,让城市留下文化记忆;再以国际化视角为项目注入新的文化精髓,结合年轻一代的风格喜好,持续策办座谈会、导赏团、展览及文化活动等,传承皇都戏院的文化价值,加深人们对项目的认知,赢得人们接受与喜爱……

可以看到,新世界发展在旧改和文化保育上已然形成成熟的运营闭环。因为“不同”,所以优秀。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